乱红飞过秋千去(已发表,请勿转载)
台湾电视剧的“分级”制度日益“显山显水”。若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是“娱情”的偶像剧,那么“柳暗花明又一村”自是“娱心”的文学大戏。
有了《孽子》带来的文化激荡,导演曹瑞原继续将“涟漪”泛滥到底。再次改编自白先勇原作的【孤恋花】,谱写了一段乱世儿女情爱的乐章。这是一部交织着爱情,友情,母性,女同情谊的大时代悲剧。
本剧从细腻的女性角度,透过云芳如蝴蝶般随风飘摇的一生,引领观众窥看旧时代女人无法破蛹的悲运,以及女人间若有似无的茧爱。
既为文学大戏。在文学的掌控下,电视剧不再是仅供消遣的点心。它将直逼你进入深思的角落,尔后必然产生情感的失调。该剧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失调”,是一种哀婉的惆怅,而这种惆怅的来源首先是宿命和孽根融合的悲剧性。
在所有理性修养与意识控制的掩盖下,人心深处确实隐匿着一个幽暗阴森的罪孽渊薮,而当这份“孽”不幸而发作起来,就是一股绝对无法抗拒的魔力,把人往下拖拉,吸吞人这一个不见天日、幽暗无比的深渊。剧中三个女子,各有各的命。云芳的痴命。五宝的薄命。娟娟的凶命。
一个人的“命”,和祖宗血液遗传很有关系。例如娟娟,她的体内有遗传得到母亲的疯癫症,所以在她出生时,甚至成胎时,她的悲惨命运就可说是已经注定的了,她咽喉上被母亲咬成的红疤,就是“孽”的象征。剧中云芳抚摩着她颈项,原作中这样叙述,“觉得那条蚯蚓似的红疤,滑溜溜的,蠕动了起来一般”。如此,作者以“孽痕”之蠕动,预示娟娟身上的“孽”将十足发作起来,而在来自母亲的先天“孽”上,后又加添乱伦罪孽,娟娟的凶命到此已完全铸成。这乱伦之孽是被迫加在她身上的,绝非她自由意志的选择。所以她先天的孽和后大的孽,都是“冤”孽,完全超出自我能力控制的范围。作者如此暗示,人的命运全是天定。一切人为的反抗和挣扎,都不能扭转改变天命的轨道。
恰如云芳的痴命。从五宝到娟娟。她注定是一场又一场的落空。我们可以把她看作为是他人命运的鉴证者,可是唯独看不穿自己的命运。
五宝的这个人物虽然提早因为薄命而夭折,但一直以为恰如五宝“双生”的娟娟其实是五宝的还魂。原作中, 作者从一开头描写娟娟,除了“薄命相”,也予以“幽灵”影像:譬如她苦笑起来,三角脸,“扭曲得眉眼不分”;她穿黑旗袍,披白褂子,“一头垂肩的长发,腰肢扎得还有一捻”。选角方面,简直没有比萧淑慎更适合的演员,她身上确实有哀怨的幽灵鬼气的。娟娟的出现,其实再次证明人类生命中无法逃脱、徘徊不去、一再轮回的悲剧般命运。
其次这份惆怅还来源于音乐背景的疏离感。本剧以作曲家杨三郎拉奏「孤恋花」一事为题材;而杨三郎创作的音乐「孤恋花」、「望你早归」等,更是本剧重要的灵魂。背景音乐的疏离感一来源于主题曲中“唢呐”这种乐器的运用,它没有磅礴大气,曲调蜿蜒,便似浮沉的命途。其次,多方音乐的交杂迷糊地域的概念,老上海的,日本的……在“总司令”一方乐土上,有种“今夕是何年的”迟滞感,殊不知,这些声色,始终是黎明前的“暗夜”,表面恒静的天荒地老,正代表了麻木的漂泊。
若说剧中留下的遗憾是,原作中它所表现的是在时代黑暗和动荡中女性命运的多舛、悲惨和无奈。云芳,五宝,娟娟,都是靠出卖色相和肉体讨生活的女人,看透了男人的蛮横、恶劣和丑陋之后,唯一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摆脱男人的控制和纠缠,过安稳平静的生活。但是,在那种环境和时代下一切都不是女人自身能控制的,她们被无情地剥夺了尊严,自由,爱的能力,和生命,而男人,是最直接的刽子手。其实在不能自保自立的情况下,女人不会为男人付出感情,也不见得就会投注到同性身上--曾经再怎么光鲜过,始终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下九流,人在只求生存的情况下,哪有那么多罗曼蒂克。这在电视剧里有些还原得有些失真,以云芳为代表,她被塑造得高贵优雅,类似高级交际花身份,严重脱离小说原型,片子本身想突出的时代主题,一下子就被灯红酒绿的欢场华丽和暧昧禁忌的同性感情话题抢去风头,更缺乏原作对女性命运的关怀意义了。但若只是从艺术和观赏的角度来考虑,一切也似乎无可厚非。
最后,用剧中颇具代表性的一曲《蔷薇处处开》作结。蔷薇有刺,杂生,正如剧中女子骨子间的坚韧,却无一例外承受命运的既定的苦痛,学会甘愿,是她们面对命运唯一可做的,试想一下,她们漂泊的命运若是一朵凋零的花,她们却始终无权过问,问花花不语,只能眼看着它飞过秋千去,一切恰如掌纹蔓延,一路走,一路算而已。
有了《孽子》带来的文化激荡,导演曹瑞原继续将“涟漪”泛滥到底。再次改编自白先勇原作的【孤恋花】,谱写了一段乱世儿女情爱的乐章。这是一部交织着爱情,友情,母性,女同情谊的大时代悲剧。
本剧从细腻的女性角度,透过云芳如蝴蝶般随风飘摇的一生,引领观众窥看旧时代女人无法破蛹的悲运,以及女人间若有似无的茧爱。
既为文学大戏。在文学的掌控下,电视剧不再是仅供消遣的点心。它将直逼你进入深思的角落,尔后必然产生情感的失调。该剧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失调”,是一种哀婉的惆怅,而这种惆怅的来源首先是宿命和孽根融合的悲剧性。
在所有理性修养与意识控制的掩盖下,人心深处确实隐匿着一个幽暗阴森的罪孽渊薮,而当这份“孽”不幸而发作起来,就是一股绝对无法抗拒的魔力,把人往下拖拉,吸吞人这一个不见天日、幽暗无比的深渊。剧中三个女子,各有各的命。云芳的痴命。五宝的薄命。娟娟的凶命。
一个人的“命”,和祖宗血液遗传很有关系。例如娟娟,她的体内有遗传得到母亲的疯癫症,所以在她出生时,甚至成胎时,她的悲惨命运就可说是已经注定的了,她咽喉上被母亲咬成的红疤,就是“孽”的象征。剧中云芳抚摩着她颈项,原作中这样叙述,“觉得那条蚯蚓似的红疤,滑溜溜的,蠕动了起来一般”。如此,作者以“孽痕”之蠕动,预示娟娟身上的“孽”将十足发作起来,而在来自母亲的先天“孽”上,后又加添乱伦罪孽,娟娟的凶命到此已完全铸成。这乱伦之孽是被迫加在她身上的,绝非她自由意志的选择。所以她先天的孽和后大的孽,都是“冤”孽,完全超出自我能力控制的范围。作者如此暗示,人的命运全是天定。一切人为的反抗和挣扎,都不能扭转改变天命的轨道。
恰如云芳的痴命。从五宝到娟娟。她注定是一场又一场的落空。我们可以把她看作为是他人命运的鉴证者,可是唯独看不穿自己的命运。
五宝的这个人物虽然提早因为薄命而夭折,但一直以为恰如五宝“双生”的娟娟其实是五宝的还魂。原作中, 作者从一开头描写娟娟,除了“薄命相”,也予以“幽灵”影像:譬如她苦笑起来,三角脸,“扭曲得眉眼不分”;她穿黑旗袍,披白褂子,“一头垂肩的长发,腰肢扎得还有一捻”。选角方面,简直没有比萧淑慎更适合的演员,她身上确实有哀怨的幽灵鬼气的。娟娟的出现,其实再次证明人类生命中无法逃脱、徘徊不去、一再轮回的悲剧般命运。
其次这份惆怅还来源于音乐背景的疏离感。本剧以作曲家杨三郎拉奏「孤恋花」一事为题材;而杨三郎创作的音乐「孤恋花」、「望你早归」等,更是本剧重要的灵魂。背景音乐的疏离感一来源于主题曲中“唢呐”这种乐器的运用,它没有磅礴大气,曲调蜿蜒,便似浮沉的命途。其次,多方音乐的交杂迷糊地域的概念,老上海的,日本的……在“总司令”一方乐土上,有种“今夕是何年的”迟滞感,殊不知,这些声色,始终是黎明前的“暗夜”,表面恒静的天荒地老,正代表了麻木的漂泊。
若说剧中留下的遗憾是,原作中它所表现的是在时代黑暗和动荡中女性命运的多舛、悲惨和无奈。云芳,五宝,娟娟,都是靠出卖色相和肉体讨生活的女人,看透了男人的蛮横、恶劣和丑陋之后,唯一的心愿就是有一天能摆脱男人的控制和纠缠,过安稳平静的生活。但是,在那种环境和时代下一切都不是女人自身能控制的,她们被无情地剥夺了尊严,自由,爱的能力,和生命,而男人,是最直接的刽子手。其实在不能自保自立的情况下,女人不会为男人付出感情,也不见得就会投注到同性身上--曾经再怎么光鲜过,始终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下九流,人在只求生存的情况下,哪有那么多罗曼蒂克。这在电视剧里有些还原得有些失真,以云芳为代表,她被塑造得高贵优雅,类似高级交际花身份,严重脱离小说原型,片子本身想突出的时代主题,一下子就被灯红酒绿的欢场华丽和暧昧禁忌的同性感情话题抢去风头,更缺乏原作对女性命运的关怀意义了。但若只是从艺术和观赏的角度来考虑,一切也似乎无可厚非。
最后,用剧中颇具代表性的一曲《蔷薇处处开》作结。蔷薇有刺,杂生,正如剧中女子骨子间的坚韧,却无一例外承受命运的既定的苦痛,学会甘愿,是她们面对命运唯一可做的,试想一下,她们漂泊的命运若是一朵凋零的花,她们却始终无权过问,问花花不语,只能眼看着它飞过秋千去,一切恰如掌纹蔓延,一路走,一路算而已。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