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拉片所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重新看菊豆,随笔记下一些点:
1,菊豆急促的呼吸声
每当菊豆在做性事前,总伴随着急促而强烈的呼吸声,暗示欲望的释放,是视听语言里惯常表现方式
2,天青吃饭的大碗
一是因为男人比较能吃,而李保田瘦小的身体,又蹲在黑暗的门槛上,与大碗显得十分不协调,大碗实质也是欲望吞噬的象征
3,长老给新生儿取名字
此段有两个景别,一个是大全景,一个是中全景,中全景是一束顶光,垂直打在中央,正如教父里的眼窝光,视觉感也很阴森肃穆,暗指封建传统的坚守者们刻板黑暗的一面
4,杨金山杀孩子
此乃全片唯一的悬念,第一次杨金山听到二人在楼下嬉戏,转头看婴儿,但是没有行动,此刻便吊足观众胃口,让人为天白幼小生命担心
5,杨金山的三次毁灭行径
第一次是摔孩子,天青没有下得了狠手杀他,反而以后要他眼睁睁看着他和菊豆,天白好好生活,实际上在这里是因为他不想自己是过着偷情的生活,而是逼杨金山直视并承认他与菊豆的关系
第二次是爬下楼,锁门、扯布、烧房子
第三次是准备推天白入染池杀死他,谁知被一句“爹”感化
6,菊豆的宿命
导演运用几个重复的视觉符号
(1)杨金山之前扯布烧房子过,后来菊豆也扯布烧房子;预示着菊豆最终还是逃不出这个老宅,逃不出杨金山一开始就给她设计好的人生
(2)菊豆第一次与天青做爱时,布掉入染池,最终天青死的时候也是布掉入染池,预示着天青的命运一直被这个女人所引领着;
(3)天青对菊豆动心来源于偷窥的小洞,而后他们最终几近窒息在一个(地窖)大洞。而二人如果不是因为在地窖踹不上气神志不清,肯定也不会容天白一小孩酿成悲剧。
处理突兀的地方:
1,天青听见菊豆被SM时,举刀砍向楼梯
导演想表现他内心想拯救菊豆,但是又胆小懦弱,此点对表现天青矛盾心理不错,但是第二天菊豆下楼时一眼便看见在破旧梯坎上的印记,实在有点未卜先知般不符合现实
2,很多转场为简单的叠化,尤其是在菊豆告知杨金山儿子是她与天青所生时,不给杨金山的反应镜头,迅速叠化出去,没有把握好节奏
总结:本片模糊处理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菊豆和天青的感情到底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属于什么性质?也许天青只是单纯的对性懵懂好奇,而菊豆的出现并向他求助让他理所当然的占有了这个女人的心和身体。但是回想起来,菊豆也只是需要一个人去拯救她,安慰她,关怀她,不论这个人是谁,有这样一个人就足矣。但天青竟能一直爱菊豆,到后面也不嫌她老,在地窖里两人还生死相依,可能也是因为菊豆是天青的第一个女人,是他平淡生活里唯一的真实
基于第一点,可见天青其实在父母双亡后,一直是感情世界空虚的人。是否天青是有恋母情结的人?这与第二点,天白为什么要救母弑父,天白是否有恋母情结?因为基于那个时代的观念,菊豆不可以改嫁,如果有偷汉子,被谴责的应该是女方,如果天白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那应该为母亲这样的行为感到羞耻。但他反而一直在冷落父亲,并最终亲手杀死天青,是不是符合了弗洛伊德所说的他在年幼时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进而对母亲有占有欲?
《菊豆》里画面静止而构图中规中就,灯光自然而浓郁,用压抑的镜语叙述一个院落里演绎的跨度为超过十年的故事。定机位,也没有特别的视角,靠着演员强烈的情感爆发,无声的空镜头和为数不多的台词展示了一个畸变的家庭史。正如《视觉英雄张艺谋》里所讲,电影的《菊豆》剖离了很多小说里的深刻内涵,变成了一个非常传奇而具有浓郁戏剧冲突的故事。满足观众猎奇,但深度有限。
1,菊豆急促的呼吸声
每当菊豆在做性事前,总伴随着急促而强烈的呼吸声,暗示欲望的释放,是视听语言里惯常表现方式
2,天青吃饭的大碗
一是因为男人比较能吃,而李保田瘦小的身体,又蹲在黑暗的门槛上,与大碗显得十分不协调,大碗实质也是欲望吞噬的象征
3,长老给新生儿取名字
此段有两个景别,一个是大全景,一个是中全景,中全景是一束顶光,垂直打在中央,正如教父里的眼窝光,视觉感也很阴森肃穆,暗指封建传统的坚守者们刻板黑暗的一面
4,杨金山杀孩子
此乃全片唯一的悬念,第一次杨金山听到二人在楼下嬉戏,转头看婴儿,但是没有行动,此刻便吊足观众胃口,让人为天白幼小生命担心
5,杨金山的三次毁灭行径
第一次是摔孩子,天青没有下得了狠手杀他,反而以后要他眼睁睁看着他和菊豆,天白好好生活,实际上在这里是因为他不想自己是过着偷情的生活,而是逼杨金山直视并承认他与菊豆的关系
第二次是爬下楼,锁门、扯布、烧房子
第三次是准备推天白入染池杀死他,谁知被一句“爹”感化
6,菊豆的宿命
导演运用几个重复的视觉符号
(1)杨金山之前扯布烧房子过,后来菊豆也扯布烧房子;预示着菊豆最终还是逃不出这个老宅,逃不出杨金山一开始就给她设计好的人生
(2)菊豆第一次与天青做爱时,布掉入染池,最终天青死的时候也是布掉入染池,预示着天青的命运一直被这个女人所引领着;
(3)天青对菊豆动心来源于偷窥的小洞,而后他们最终几近窒息在一个(地窖)大洞。而二人如果不是因为在地窖踹不上气神志不清,肯定也不会容天白一小孩酿成悲剧。
处理突兀的地方:
1,天青听见菊豆被SM时,举刀砍向楼梯
导演想表现他内心想拯救菊豆,但是又胆小懦弱,此点对表现天青矛盾心理不错,但是第二天菊豆下楼时一眼便看见在破旧梯坎上的印记,实在有点未卜先知般不符合现实
2,很多转场为简单的叠化,尤其是在菊豆告知杨金山儿子是她与天青所生时,不给杨金山的反应镜头,迅速叠化出去,没有把握好节奏
总结:本片模糊处理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菊豆和天青的感情到底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属于什么性质?也许天青只是单纯的对性懵懂好奇,而菊豆的出现并向他求助让他理所当然的占有了这个女人的心和身体。但是回想起来,菊豆也只是需要一个人去拯救她,安慰她,关怀她,不论这个人是谁,有这样一个人就足矣。但天青竟能一直爱菊豆,到后面也不嫌她老,在地窖里两人还生死相依,可能也是因为菊豆是天青的第一个女人,是他平淡生活里唯一的真实
基于第一点,可见天青其实在父母双亡后,一直是感情世界空虚的人。是否天青是有恋母情结的人?这与第二点,天白为什么要救母弑父,天白是否有恋母情结?因为基于那个时代的观念,菊豆不可以改嫁,如果有偷汉子,被谴责的应该是女方,如果天白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那应该为母亲这样的行为感到羞耻。但他反而一直在冷落父亲,并最终亲手杀死天青,是不是符合了弗洛伊德所说的他在年幼时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进而对母亲有占有欲?
《菊豆》里画面静止而构图中规中就,灯光自然而浓郁,用压抑的镜语叙述一个院落里演绎的跨度为超过十年的故事。定机位,也没有特别的视角,靠着演员强烈的情感爆发,无声的空镜头和为数不多的台词展示了一个畸变的家庭史。正如《视觉英雄张艺谋》里所讲,电影的《菊豆》剖离了很多小说里的深刻内涵,变成了一个非常传奇而具有浓郁戏剧冲突的故事。满足观众猎奇,但深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