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油

影片里面老一辈的设计师都很坚定的推崇Helvetica,像Wim Crouwel说的,他就是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现代主义就是他的生命。同样,年轻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喜好也是有影响的,所以环绕Helvetica这种字体上关于迷人或丑陋的问题,其实大多数就是前浪和后浪的问题。现代主义有过推翻其他设计流派的壮举,后现代主义也吵吵嚷嚷的繁荣过一阵子,但后来还是回归理智,进化成更加成熟的设计风格。
我是现代主义的爱好者,但是不得不说,有时候去看现代主义的设计会觉得沉闷,因为在今天的视觉环境里,层出不穷的风格实在是太丰富了,有时候评论家甚至还来不及给一种新风格命名,它就被更新的掩盖掉了。
对于国外的视觉环境,要去学习和欣赏,但我们急切要做的,是如何改善我们自己的视觉环境。一走出外面,“坏品味无处不在”,一走进书店,“坏品味无处不在”,一抬头,“坏品味无处不在”,一低头,“坏品味无处不在”……
英文字体在我们的视觉环境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主要的视觉元素,难道我们所有的设计都为“精英”而做?字体设计师们是不是应该向日本人学习,做出更加漂亮与功能性更强、更具生命力的中文字体?如果说Helvetica在国外的视觉环境里已经泛滥,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调研一下黑体、宋体、楷体的使用率?更何况,Helvetica作为一种有着无懈可击的细节和超强功能性的字体,虽然说使用泛滥,但整洁、冷静、大方、严肃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统一了混乱的视觉环境。
方正已经设计了很多漂亮又实用的字体,但从应用上来说,还是设计师才会去考虑和挑选它们。你可以去观察一下,不论是公司PPT、公司简报、大学生简历、街头巷角贴着招聘启事、路标指示牌等等,字体的使用真是惨不忍睹。
这让我思考:设计师是为少数人服务或是为大众服务的?要如何做,才能推动整个视觉环境走向整洁,而信息的传达更加清晰和准确。
我想,我们急需像Helvetica这样像“万金油”的中文字体。
我是现代主义的爱好者,但是不得不说,有时候去看现代主义的设计会觉得沉闷,因为在今天的视觉环境里,层出不穷的风格实在是太丰富了,有时候评论家甚至还来不及给一种新风格命名,它就被更新的掩盖掉了。
对于国外的视觉环境,要去学习和欣赏,但我们急切要做的,是如何改善我们自己的视觉环境。一走出外面,“坏品味无处不在”,一走进书店,“坏品味无处不在”,一抬头,“坏品味无处不在”,一低头,“坏品味无处不在”……
英文字体在我们的视觉环境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主要的视觉元素,难道我们所有的设计都为“精英”而做?字体设计师们是不是应该向日本人学习,做出更加漂亮与功能性更强、更具生命力的中文字体?如果说Helvetica在国外的视觉环境里已经泛滥,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调研一下黑体、宋体、楷体的使用率?更何况,Helvetica作为一种有着无懈可击的细节和超强功能性的字体,虽然说使用泛滥,但整洁、冷静、大方、严肃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统一了混乱的视觉环境。
方正已经设计了很多漂亮又实用的字体,但从应用上来说,还是设计师才会去考虑和挑选它们。你可以去观察一下,不论是公司PPT、公司简报、大学生简历、街头巷角贴着招聘启事、路标指示牌等等,字体的使用真是惨不忍睹。
这让我思考:设计师是为少数人服务或是为大众服务的?要如何做,才能推动整个视觉环境走向整洁,而信息的传达更加清晰和准确。
我想,我们急需像Helvetica这样像“万金油”的中文字体。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