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微笑以及被掩蓋的目的

“愛”真是個奇怪的詞,有時候,我們覺得愛了,卻可能只是對別人的一種傷害。
——《海豚灣》
第一次看海豚表演,是在香港海洋公園。為了看一眼海豚的微笑,我雙手合十,也微笑著期待海豚們的出場。可是,在她們小小的身軀跳躍嬉游,完成一個個人讓他們做的動作時,我甚至還不知道,滿場的掌聲是對她們最大的傷害。
這片小小的水域,離大海那么近,可對于海豚來說卻那么遠:一場生命那么遠?15萬美金那么遠?
如果您還沒有看過《the cove》,請以全人類的視角來看待這只表面上是討論人與自然關系的紀錄片。不要將狹隘的民族主義帶進來。
如果說,電影能表達世界上最深刻的哲學,那么,當影像終于可以將我們觸動,引發思考。
1st:海豚的微笑是這世界上最大的誤會
海豚的微笑,是這世界上最大的誤會,還好,海豚的每一次呼吸都有意識,當生命變得無法忍受,它們會選擇不再呼吸而結束生命。在全世界的海洋館里,每年,因情緒低落而自殺的海豚,無法計數。
所以,當日本太地小鎮以15萬美金一頭的價格賣出當下捕獲的海豚往世界各地,全是因為海洋館的看臺上,有數以百萬計的觀眾如當年的我一樣,等待著海豚出場。而更可悲的是,我之所以會去看海豚表演,并不是因為對海豚的表演多么期待,某種程度上說,完全是因為,這是海洋公園必看的一個項目,哦,那么,必看不必看的標準,到底是誰制定的呢?
海豚是敏感的動物,海豚的大腦有著非常復雜的溝回,發達的聲納系統可以看透游在她身邊的你的骨骼,你的心跳,甚至可以差別出身邊的女性是否懷孕在身。所以,那些來自觀眾席上的一陣陣的歡呼聲和掌聲于它而言,是怎樣的折磨。并且,海豚是少數存在自我意識的動物,它們可以在鏡子前面感受到自我,也就不能想象當它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同伴遭受殺戮,它們會有怎樣的傷痛。
從古至今,海豚是唯一一種有可能自覺去營救人類的,野生動物。
2nd:為什么會有殺戮?
《the cove》從頭至尾似乎都在討論為什么會有殺戮。
需求,似乎是任何一場人類對動物的殺戮的原因。可悲的是,隨著人類社會脫韁而自大的不顧方向的往前狂奔。
會唱歌的海豚姑娘可以以15萬美金一頭的價格,賣給世界各地的海洋公園,海洋館。
除此之外,那些不會唱歌的海豚,就不那么“幸運”了:被殺之后,他們的肉會當做鯨類的肉流入市場。
如果說,需求促成的殺戮尚是一個可以成立的理由的話,《the cove》的制作團隊,卻用盡了可以獲得的素材來證明這種殺戮的無厘頭。
如果把《the cove》單單理解成對于殺戮海豚行為的遣責,那么,是不是說美國人好吃牛羊肉,華人吃豬肉,那么對于牛羊豬的殺戮難道是理所當然。
于是,食物鏈成為了一種解釋的方式。“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的道理更容易被人接受。于是,《the cove》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來證明:海豚肉是不能吃的,在人類的食物鏈中,海豚肉根本就是個不應該出現的東西。這是因為海豚在海洋生態系統中處在食物鏈,因而,各種有毒物質在海豚的體內是最多的,最突出的表現是汞。
影片中有一個觀點非常高屋建瓴:制定標準的人會制定出一個標準,讓本不能出售的東西出售。
比如,海洋生物中汞含量的控制標準是0.04ppm,海豚肉中汞的含量是2000ppm。
那么,有沒有人質疑過,為什么就是0.04ppm,而不是0ppm呢?
如果食物鏈不能成為殺戮的理由,那么還有什么呢?
《the cove》的團隊給出了另兩個理由:
副理由一: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漁業國家,日本政府認為,海豚這樣的“大魚”吃了太多可以被日本政府捕捉到并且被出售的“小魚”,因此,殺掉海豚這樣的“大魚”,就可以保護他們可以捕捉到,并且用來賣的“小魚”。這種從別的動物口中搶錢搶食的說法,還真是覺得人類怎么會如此自私和狹隘?
副理由二:日本大和民族的民族主義如此叛逆——憑什么你們西方人說不能殺海豚我們就不能殺?我們偏殺偏殺偏偏殺?這個理由聽上去更加無厘頭,一個國家行為怎么會如此孩子氣?
3rd:日本的援助外交
國際捕鯨委員會到底可靠不可靠?
国际捕鲸委员会(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 IWC ))是根据国际捕鲸管制公约成立的国际捕鲸管制机构。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总部设于英国剑桥。
国际捕鲸委员会现有61个会员国,中国也是会员之一。
日本于1951年加入国际捕鲸委员会。
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通过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严格禁止商业捕鲸。2006年,该委员会大会通过了一项支援恢复商业捕鲸的议案,但由于推翻1986年的商业捕鲸禁令需要得到委员会75%以上成员的支援,因此商业捕鲸禁令目前依然有效。
《the cove》中,日本為了能夠找到說服國際捕鯨委員會開放商業捕鯨,尋找到太平洋上一系列島國的支持。瞬間我想到了柬埔寨,他會不會支持日本呢?
而事實上,在影片的結尾,拉滾字幕告訴我們,這一次日本的提案被否決后,他已經展開了下一輪的說服行動,希望說服柬埔寨等國,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并支持商業捕鯨。
我查了一些資料以證明所謂“援助外交”在國際社會中依然是非常普遍的外交方式。而我之所以想到日本會拉攏柬埔寨,原因是,在柬埔寨吳哥窟,的確有最最重要的許多寺廟是日本的工程師維修的,而且工藝非常好。
比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鐘楠有一篇名為《淺析日本對柬埔寨的援助外交》的文章。
他說:援助外交是日本对柬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手段。援助外交是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外交手法。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在与亚洲国家的交往中,难以得到信任,援助外交便成为战后日本外交的显著特征。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曾表示,经济援助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手段”,对维持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作用巨大”。在争当政治大国的进程中,通过加强经济援助来扩大对他国的影响,对于不行使军事影响力和出口武器的日本来说,对其推动国家战略转换,改变自身国际形象,特别是在亚洲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有重要作用。而在维护和发展日柬两国的外交关系中,也正是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援助外交成为日本参与柬埔寨事务最强有力的手段。
事實上,资料披露如下:“在柬埔寨吳哥窟,日本人修复了巴戎寺、斑黛喀蒂寺、十二塔庙、吴哥寺的西参道和北藏经阁;日本人对吴哥的贡献算很大,甚至景区内的厕所是由他们出资修建的,所以完全是日式大和风格。此外去女王宫的路上,有一个村落的标牌上,写着该村由日本基金援建的字样,难怪他们能在该国赢得如此大的尊敬。”
那么,如此的援助換回柬埔寨在國際捕鯨委員會上舉一下手,會怎樣呢?
盡管柬埔寨從來沒有參加過國際捕鯨委員會,盡管柬埔寨自己也從來沒有捕鯨業,盡管,他們真的或許并不知道捕鯨的殺戮那么殘忍。
外交是手段,利益是根本。
只是,如果人類社會所有的根本都是利益,那么,在這個不靠譜的世界里,我們有什么能相信?
4th:不要指望中國的個體激情
《the cove》中有這樣的采訪段落,他或許直接說明了,為什么美國人有這樣的熱情冒著生命危險做這樣一件事,拍這樣一部電影,“永远不要指望政府或者机构能解决任何重大问题,所有社会变化都源于个体的激情。”朱小皮對這段話尤為推崇,而我卻跟她說,在中國,NGO更不靠譜。
個體的激情本來在中國就不太存在,不僅僅因為從小到大的教育。更是因為在中國,沒有個體激情。
“我覺得這類似于螞蟻伸出腿想要拌大象一跤。”我在QQ上發了這行字給她。
西方人的傳統中從來都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成分,所以美國人相信蜘蛛俠,相信super man,而在中國,政府早就想出了種種方式,綁架了民意,讓民眾很難有個體激情。
我舉了最淺顯的例子:房價。
如果老百姓連住房都住不起,滿腦子房價。哪有閑工夫想體體激情?統治階級在一定程度上不让百姓太舒坦,其實对统治十分有利。通俗的说,是因為美国人民太空闲了,过太好,福利太好,才太平洋警察。要是美国人民挣一辈子钱买不起一房,你看他们还跑不跑日本管人家殺海豚了。
很難指望政策面下,中國人民依然有個體激情,尤其是那些不傷害個體利益的情況下。
朱小皮說:“你的意思是,你愁自己生活上那点不舒坦还来不及,就闲没工夫去管国家大事了,也没工夫去管海豚了?”
對。在中國,就是這樣。
4th:鏡頭背后的努力,影像呈現需尊敬
我不知道,對于僅看片的人來說,了不了解制造影像的困難或許遠遠超過你可以想象的辛苦程度。
《the cove》中,任何一個鏡頭的拍攝,是一群人冒著生命危險的結果。
以下摘抄朱小皮的文章:
这是又一群走钢丝的人。
游离于主流利益集团之外,坚持于善良勇敢理想之中。
加之最近感受到的诸多世界的不真诚,我再一次陷入仿佛无可挽回的绝望。
生命的意义,已经颠倒。人类的自大狂妄,在某些弱小而奋力的身躯面前,是红色海洋,这些弱小而奋力的身躯,包括海豚,包括所有身临威胁的生命,包括the cove摄制组,包括每一枚怀有善良勇敢理想并愿为之付出的心。
當影像最終給了我們別的傳播方式都不給不了的感動和力量,他才真的是我所愛的影像表達。
而《the cove》做到了。
如果你終于了解,給高清攝影機做了石頭的外衣和冒著生命危險深夜安裝這些攝像機都是為了拍到最有用的鏡頭,那么,你一定懂了,信念可以給人怎樣的力量。
對海豚的尊重,對影像的尊敬,對生命的熱愛,所有這一切正面的情緒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the cove》。
如果說,你還不理解我所說的一切,就給自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看看這支《海豚灣》怎樣?
——《海豚灣》
第一次看海豚表演,是在香港海洋公園。為了看一眼海豚的微笑,我雙手合十,也微笑著期待海豚們的出場。可是,在她們小小的身軀跳躍嬉游,完成一個個人讓他們做的動作時,我甚至還不知道,滿場的掌聲是對她們最大的傷害。
這片小小的水域,離大海那么近,可對于海豚來說卻那么遠:一場生命那么遠?15萬美金那么遠?
如果您還沒有看過《the cove》,請以全人類的視角來看待這只表面上是討論人與自然關系的紀錄片。不要將狹隘的民族主義帶進來。
如果說,電影能表達世界上最深刻的哲學,那么,當影像終于可以將我們觸動,引發思考。
1st:海豚的微笑是這世界上最大的誤會
海豚的微笑,是這世界上最大的誤會,還好,海豚的每一次呼吸都有意識,當生命變得無法忍受,它們會選擇不再呼吸而結束生命。在全世界的海洋館里,每年,因情緒低落而自殺的海豚,無法計數。
所以,當日本太地小鎮以15萬美金一頭的價格賣出當下捕獲的海豚往世界各地,全是因為海洋館的看臺上,有數以百萬計的觀眾如當年的我一樣,等待著海豚出場。而更可悲的是,我之所以會去看海豚表演,并不是因為對海豚的表演多么期待,某種程度上說,完全是因為,這是海洋公園必看的一個項目,哦,那么,必看不必看的標準,到底是誰制定的呢?
海豚是敏感的動物,海豚的大腦有著非常復雜的溝回,發達的聲納系統可以看透游在她身邊的你的骨骼,你的心跳,甚至可以差別出身邊的女性是否懷孕在身。所以,那些來自觀眾席上的一陣陣的歡呼聲和掌聲于它而言,是怎樣的折磨。并且,海豚是少數存在自我意識的動物,它們可以在鏡子前面感受到自我,也就不能想象當它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同伴遭受殺戮,它們會有怎樣的傷痛。
從古至今,海豚是唯一一種有可能自覺去營救人類的,野生動物。
2nd:為什么會有殺戮?
《the cove》從頭至尾似乎都在討論為什么會有殺戮。
需求,似乎是任何一場人類對動物的殺戮的原因。可悲的是,隨著人類社會脫韁而自大的不顧方向的往前狂奔。
會唱歌的海豚姑娘可以以15萬美金一頭的價格,賣給世界各地的海洋公園,海洋館。
除此之外,那些不會唱歌的海豚,就不那么“幸運”了:被殺之后,他們的肉會當做鯨類的肉流入市場。
如果說,需求促成的殺戮尚是一個可以成立的理由的話,《the cove》的制作團隊,卻用盡了可以獲得的素材來證明這種殺戮的無厘頭。
如果把《the cove》單單理解成對于殺戮海豚行為的遣責,那么,是不是說美國人好吃牛羊肉,華人吃豬肉,那么對于牛羊豬的殺戮難道是理所當然。
于是,食物鏈成為了一種解釋的方式。“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的道理更容易被人接受。于是,《the cove》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來證明:海豚肉是不能吃的,在人類的食物鏈中,海豚肉根本就是個不應該出現的東西。這是因為海豚在海洋生態系統中處在食物鏈,因而,各種有毒物質在海豚的體內是最多的,最突出的表現是汞。
影片中有一個觀點非常高屋建瓴:制定標準的人會制定出一個標準,讓本不能出售的東西出售。
比如,海洋生物中汞含量的控制標準是0.04ppm,海豚肉中汞的含量是2000ppm。
那么,有沒有人質疑過,為什么就是0.04ppm,而不是0ppm呢?
如果食物鏈不能成為殺戮的理由,那么還有什么呢?
《the cove》的團隊給出了另兩個理由:
副理由一: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漁業國家,日本政府認為,海豚這樣的“大魚”吃了太多可以被日本政府捕捉到并且被出售的“小魚”,因此,殺掉海豚這樣的“大魚”,就可以保護他們可以捕捉到,并且用來賣的“小魚”。這種從別的動物口中搶錢搶食的說法,還真是覺得人類怎么會如此自私和狹隘?
副理由二:日本大和民族的民族主義如此叛逆——憑什么你們西方人說不能殺海豚我們就不能殺?我們偏殺偏殺偏偏殺?這個理由聽上去更加無厘頭,一個國家行為怎么會如此孩子氣?
3rd:日本的援助外交
國際捕鯨委員會到底可靠不可靠?
国际捕鲸委员会(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 IWC ))是根据国际捕鲸管制公约成立的国际捕鲸管制机构。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总部设于英国剑桥。
国际捕鲸委员会现有61个会员国,中国也是会员之一。
日本于1951年加入国际捕鲸委员会。
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通过了《全球禁止捕鲸公约》,严格禁止商业捕鲸。2006年,该委员会大会通过了一项支援恢复商业捕鲸的议案,但由于推翻1986年的商业捕鲸禁令需要得到委员会75%以上成员的支援,因此商业捕鲸禁令目前依然有效。
《the cove》中,日本為了能夠找到說服國際捕鯨委員會開放商業捕鯨,尋找到太平洋上一系列島國的支持。瞬間我想到了柬埔寨,他會不會支持日本呢?
而事實上,在影片的結尾,拉滾字幕告訴我們,這一次日本的提案被否決后,他已經展開了下一輪的說服行動,希望說服柬埔寨等國,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并支持商業捕鯨。
我查了一些資料以證明所謂“援助外交”在國際社會中依然是非常普遍的外交方式。而我之所以想到日本會拉攏柬埔寨,原因是,在柬埔寨吳哥窟,的確有最最重要的許多寺廟是日本的工程師維修的,而且工藝非常好。
比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鐘楠有一篇名為《淺析日本對柬埔寨的援助外交》的文章。
他說:援助外交是日本对柬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手段。援助外交是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外交手法。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在与亚洲国家的交往中,难以得到信任,援助外交便成为战后日本外交的显著特征。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曾表示,经济援助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手段”,对维持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作用巨大”。在争当政治大国的进程中,通过加强经济援助来扩大对他国的影响,对于不行使军事影响力和出口武器的日本来说,对其推动国家战略转换,改变自身国际形象,特别是在亚洲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有重要作用。而在维护和发展日柬两国的外交关系中,也正是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援助外交成为日本参与柬埔寨事务最强有力的手段。
事實上,资料披露如下:“在柬埔寨吳哥窟,日本人修复了巴戎寺、斑黛喀蒂寺、十二塔庙、吴哥寺的西参道和北藏经阁;日本人对吴哥的贡献算很大,甚至景区内的厕所是由他们出资修建的,所以完全是日式大和风格。此外去女王宫的路上,有一个村落的标牌上,写着该村由日本基金援建的字样,难怪他们能在该国赢得如此大的尊敬。”
那么,如此的援助換回柬埔寨在國際捕鯨委員會上舉一下手,會怎樣呢?
盡管柬埔寨從來沒有參加過國際捕鯨委員會,盡管柬埔寨自己也從來沒有捕鯨業,盡管,他們真的或許并不知道捕鯨的殺戮那么殘忍。
外交是手段,利益是根本。
只是,如果人類社會所有的根本都是利益,那么,在這個不靠譜的世界里,我們有什么能相信?
4th:不要指望中國的個體激情
《the cove》中有這樣的采訪段落,他或許直接說明了,為什么美國人有這樣的熱情冒著生命危險做這樣一件事,拍這樣一部電影,“永远不要指望政府或者机构能解决任何重大问题,所有社会变化都源于个体的激情。”朱小皮對這段話尤為推崇,而我卻跟她說,在中國,NGO更不靠譜。
個體的激情本來在中國就不太存在,不僅僅因為從小到大的教育。更是因為在中國,沒有個體激情。
“我覺得這類似于螞蟻伸出腿想要拌大象一跤。”我在QQ上發了這行字給她。
西方人的傳統中從來都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成分,所以美國人相信蜘蛛俠,相信super man,而在中國,政府早就想出了種種方式,綁架了民意,讓民眾很難有個體激情。
我舉了最淺顯的例子:房價。
如果老百姓連住房都住不起,滿腦子房價。哪有閑工夫想體體激情?統治階級在一定程度上不让百姓太舒坦,其實对统治十分有利。通俗的说,是因為美国人民太空闲了,过太好,福利太好,才太平洋警察。要是美国人民挣一辈子钱买不起一房,你看他们还跑不跑日本管人家殺海豚了。
很難指望政策面下,中國人民依然有個體激情,尤其是那些不傷害個體利益的情況下。
朱小皮說:“你的意思是,你愁自己生活上那点不舒坦还来不及,就闲没工夫去管国家大事了,也没工夫去管海豚了?”
對。在中國,就是這樣。
4th:鏡頭背后的努力,影像呈現需尊敬
我不知道,對于僅看片的人來說,了不了解制造影像的困難或許遠遠超過你可以想象的辛苦程度。
《the cove》中,任何一個鏡頭的拍攝,是一群人冒著生命危險的結果。
以下摘抄朱小皮的文章:
这是又一群走钢丝的人。
游离于主流利益集团之外,坚持于善良勇敢理想之中。
加之最近感受到的诸多世界的不真诚,我再一次陷入仿佛无可挽回的绝望。
生命的意义,已经颠倒。人类的自大狂妄,在某些弱小而奋力的身躯面前,是红色海洋,这些弱小而奋力的身躯,包括海豚,包括所有身临威胁的生命,包括the cove摄制组,包括每一枚怀有善良勇敢理想并愿为之付出的心。
當影像最終給了我們別的傳播方式都不給不了的感動和力量,他才真的是我所愛的影像表達。
而《the cove》做到了。
如果你終于了解,給高清攝影機做了石頭的外衣和冒著生命危險深夜安裝這些攝像機都是為了拍到最有用的鏡頭,那么,你一定懂了,信念可以給人怎樣的力量。
對海豚的尊重,對影像的尊敬,對生命的熱愛,所有這一切正面的情緒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the cove》。
如果說,你還不理解我所說的一切,就給自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看看這支《海豚灣》怎樣?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