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爷们的十二月围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孙中山说没说过这句话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今天11点45之后,我看了中国有贺岁档以来最值得看,也最好看,同样是最让人感触的一部片子——十月围城。比起同档期的《风云2》《三枪牌内裤》哦不对,应该是《三枪拍案惊奇》《刺陵》,我只能说科恩兄弟肯定在大洋彼岸内牛满面,张艺谋在寻找一块能撞死人的豆腐,郭富城后悔没接陈德森抛出来的橄榄油,周杰伦和林志玲杯具的献出了自己的色相得到了却是观众的番茄。正如之前所说,中国贺岁片历史从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到今天的《十月围城》,整整14年之后,完成了商业上,口碑上的一次华丽转身。
其实十月围城从故事上来说很简单,保镖和刺客,十月围城的英文名也是Bodyguards and Assassins。经过好莱坞多年以来的洗礼,布鲁斯威利斯的《16街区》州长大人的《蒸发密令》等,这种片子的套路无外乎就是保镖历经万险把VIP护送到某地或者完成个啥子事之后终于精疲力竭的倒下,处处散发出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在这次的十月围城却另辟蹊径,主角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VIP被护送也就全片的1/5不到。这样的故事情节设定,本身来说就让我无比的期待 ,首先是国产的保镖刺客片到底能拍成啥样,其二是导演能否驾驭多主角的主线故事,其三是既然VIP不是故事中最重要的,导演会如何去跟观众奖这个护送的故事。
可喜的是,陈德森交了一份perfect的答卷给他的观众。
不说《十月围城》十年拍摄的艰辛历程,不说3000W营造的1:1香港1906年中环实景,整部电影给我第一的感觉就是真实,细致。我在《夏日大作战》的影评中曾经说过,细节决定成败。纵观此片,给人第一的感觉就是真实感,有了真实感自然就能很容易把观众带入其中。别小看这种带入感,说实话我很看重这个,让读者置身其中的故事才是好故事不是?相比较而言,魔幻科幻类的电影难拍出经典也是因为带入感不强,大多数的观众仅仅只是图个YY。十月围城不同,首先时间定位是晚清,主角是一群纯爷们的中国人。晚清就不用多说了,国人不想记得,也难以忘怀,谈论到晚清历史至少在我所处的环境无外乎是各种群情激昂,各种内牛满面。从这一点上来说十月围城占据了人和,再加上细节上的精雕细琢,故事情节上的精巧设计,以及同档期几乎不堪一击的对手,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既然是群戏,对于人物的刻画就尤其重要了。说实话我还是不甚满意,比如任达华和春哥的纠缠不清,还有胡军和梁家辉的爱恨情仇,感觉上还是很薄弱的。当然啦,整体上是非常不错了,对于这些人物做出的选择都有很好的交代。尤其是最终孙文一个人站在离去的船上望着香港,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革命这个究极话题: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胡军一派也好,梁家辉一派也好,无外乎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文明的,都认为自己在追求的是文明之幸福,最终都以一种文明之痛苦的方式横尸香港,这就是革命。尤其是片中的王学圻,谢霆锋,甄子丹可以说是表现出最高的演技了。王学圻把一个不坚定的资本主义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记得学历史的时候就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被人窃取果实就是这种资本主义者的软弱。他们支持革命,却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只给钱不出力,直到好友梁家辉下落不明才继续扛起革命之大旗,最后又目睹儿子惨死,他望着梁家辉两眼闪烁,丫的还真把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革命复杂的感情,对于事实的无可奈何演得如此逼真。谢霆锋,演一个毁容的下人本身就是一种颠覆,到死都仅仅只为因为要保护少爷,孙文是谁,他不知道,也没机会知道了。他的这个角色(阿四)其实我看来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社会最下层的工人阶级你只要对他好一点好他就能为你卖命,很难说是他们觉醒造就了Dang的成功是在工人阶级的觉醒,而是Dang给了他们一种信仰。甄子丹就不多说了,从一个失意的男人靠出卖尊严来获取赌资到为了女儿被敌人的马撞死,他把那种男人对前女人的失意,对自己儿女的感情,对侮辱自己人格的人的愤怒很好的表现出来。尤其是那一幕他在黄包车前看着自己女儿脸上浮现的表情和闪烁的眼睛,我都感觉这丫的还真是你亲生的不成?同样对于反派,十月围城也塑造得比较成功。不过可惜的是反派貌似就胡军有历史,其余的就成了路人甲乙丙丁了,比较其正派而言不够丰满。比如胡军是西式教育出身的,为何如此恨革命党,为何说是可以报仇了,都可以给个交代,因为我觉得对于两派来说都不存在黑与白,胡军所做的是他所认为的正义,梁家辉所做的也是他自己认为的正义,倘若只让梁家辉一方诠释了自己的正义而忽略了胡军一方,感觉上就有点不平衡。同样是群主角的《建国大爷》,对国民党的描述就好些,虽然主线还是我们的Dang如何玩死蒋介石的,不过好歹给了观众机会去探究反派的心理。当然总体上来说建国大爷没十月围城好,首先在于角色放得太开以至于收不回来,能收的就那几个,悲剧的李连杰内牛满面呐。然后对于人物的定位也太高端了,建国乃全国人民高兴的事,但从片中我没看到一个平民百姓对于当时Dang的看法一类的,似乎建国就我Dang很高兴,蒋家很杯具。反观十月围城,社会各界人士均有,我觉得每个人的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通过这些人物来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这一点上来说陈德森很成功。
对于此片的感悟历史等我就不多说了,可以看以下豆瓣点评:唯有进步值得信仰,说实话是我在豆瓣记录自己看电影历史以来看过最好的影评,没有之一。我很同意此文的作者去找陈可辛要推广费,就算没看过任何预告,看了这篇影评我一样会去看这部电影。当然啦,不得不说的是,看完此片我还是觉得,革命不应该是少数人喊着叫着就能成功的,必须有大众的基础。Dang的成功在于给了工人阶级希望,而工人阶级人又是最多的,孙文之失败在于他太依靠革命党了,尤其是在这个党没有群众基础的情况下。试想下倘若革命党深入群众,发扬三个代表的精神,弘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胡军一众一进香港地界就会被监视,哪还轮得到王学圻去找帮手呐。小人物才是革命真正之力量之中心呐。(突然想起GRE ISSUE的某题,大意是历史是应该更加注重小人物还是大人物,如果今日再写,我肯定比以前写得更好了)
原文地址:http://imilky.cn/blog/2009/12/bodyguard-assassin-in-hongkong/
其实十月围城从故事上来说很简单,保镖和刺客,十月围城的英文名也是Bodyguards and Assassins。经过好莱坞多年以来的洗礼,布鲁斯威利斯的《16街区》州长大人的《蒸发密令》等,这种片子的套路无外乎就是保镖历经万险把VIP护送到某地或者完成个啥子事之后终于精疲力竭的倒下,处处散发出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在这次的十月围城却另辟蹊径,主角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VIP被护送也就全片的1/5不到。这样的故事情节设定,本身来说就让我无比的期待 ,首先是国产的保镖刺客片到底能拍成啥样,其二是导演能否驾驭多主角的主线故事,其三是既然VIP不是故事中最重要的,导演会如何去跟观众奖这个护送的故事。
可喜的是,陈德森交了一份perfect的答卷给他的观众。
不说《十月围城》十年拍摄的艰辛历程,不说3000W营造的1:1香港1906年中环实景,整部电影给我第一的感觉就是真实,细致。我在《夏日大作战》的影评中曾经说过,细节决定成败。纵观此片,给人第一的感觉就是真实感,有了真实感自然就能很容易把观众带入其中。别小看这种带入感,说实话我很看重这个,让读者置身其中的故事才是好故事不是?相比较而言,魔幻科幻类的电影难拍出经典也是因为带入感不强,大多数的观众仅仅只是图个YY。十月围城不同,首先时间定位是晚清,主角是一群纯爷们的中国人。晚清就不用多说了,国人不想记得,也难以忘怀,谈论到晚清历史至少在我所处的环境无外乎是各种群情激昂,各种内牛满面。从这一点上来说十月围城占据了人和,再加上细节上的精雕细琢,故事情节上的精巧设计,以及同档期几乎不堪一击的对手,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既然是群戏,对于人物的刻画就尤其重要了。说实话我还是不甚满意,比如任达华和春哥的纠缠不清,还有胡军和梁家辉的爱恨情仇,感觉上还是很薄弱的。当然啦,整体上是非常不错了,对于这些人物做出的选择都有很好的交代。尤其是最终孙文一个人站在离去的船上望着香港,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革命这个究极话题: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胡军一派也好,梁家辉一派也好,无外乎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文明的,都认为自己在追求的是文明之幸福,最终都以一种文明之痛苦的方式横尸香港,这就是革命。尤其是片中的王学圻,谢霆锋,甄子丹可以说是表现出最高的演技了。王学圻把一个不坚定的资本主义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记得学历史的时候就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被人窃取果实就是这种资本主义者的软弱。他们支持革命,却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只给钱不出力,直到好友梁家辉下落不明才继续扛起革命之大旗,最后又目睹儿子惨死,他望着梁家辉两眼闪烁,丫的还真把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革命复杂的感情,对于事实的无可奈何演得如此逼真。谢霆锋,演一个毁容的下人本身就是一种颠覆,到死都仅仅只为因为要保护少爷,孙文是谁,他不知道,也没机会知道了。他的这个角色(阿四)其实我看来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社会最下层的工人阶级你只要对他好一点好他就能为你卖命,很难说是他们觉醒造就了Dang的成功是在工人阶级的觉醒,而是Dang给了他们一种信仰。甄子丹就不多说了,从一个失意的男人靠出卖尊严来获取赌资到为了女儿被敌人的马撞死,他把那种男人对前女人的失意,对自己儿女的感情,对侮辱自己人格的人的愤怒很好的表现出来。尤其是那一幕他在黄包车前看着自己女儿脸上浮现的表情和闪烁的眼睛,我都感觉这丫的还真是你亲生的不成?同样对于反派,十月围城也塑造得比较成功。不过可惜的是反派貌似就胡军有历史,其余的就成了路人甲乙丙丁了,比较其正派而言不够丰满。比如胡军是西式教育出身的,为何如此恨革命党,为何说是可以报仇了,都可以给个交代,因为我觉得对于两派来说都不存在黑与白,胡军所做的是他所认为的正义,梁家辉所做的也是他自己认为的正义,倘若只让梁家辉一方诠释了自己的正义而忽略了胡军一方,感觉上就有点不平衡。同样是群主角的《建国大爷》,对国民党的描述就好些,虽然主线还是我们的Dang如何玩死蒋介石的,不过好歹给了观众机会去探究反派的心理。当然总体上来说建国大爷没十月围城好,首先在于角色放得太开以至于收不回来,能收的就那几个,悲剧的李连杰内牛满面呐。然后对于人物的定位也太高端了,建国乃全国人民高兴的事,但从片中我没看到一个平民百姓对于当时Dang的看法一类的,似乎建国就我Dang很高兴,蒋家很杯具。反观十月围城,社会各界人士均有,我觉得每个人的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通过这些人物来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这一点上来说陈德森很成功。
对于此片的感悟历史等我就不多说了,可以看以下豆瓣点评:唯有进步值得信仰,说实话是我在豆瓣记录自己看电影历史以来看过最好的影评,没有之一。我很同意此文的作者去找陈可辛要推广费,就算没看过任何预告,看了这篇影评我一样会去看这部电影。当然啦,不得不说的是,看完此片我还是觉得,革命不应该是少数人喊着叫着就能成功的,必须有大众的基础。Dang的成功在于给了工人阶级希望,而工人阶级人又是最多的,孙文之失败在于他太依靠革命党了,尤其是在这个党没有群众基础的情况下。试想下倘若革命党深入群众,发扬三个代表的精神,弘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胡军一众一进香港地界就会被监视,哪还轮得到王学圻去找帮手呐。小人物才是革命真正之力量之中心呐。(突然想起GRE ISSUE的某题,大意是历史是应该更加注重小人物还是大人物,如果今日再写,我肯定比以前写得更好了)
原文地址:http://imilky.cn/blog/2009/12/bodyguard-assassin-in-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