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歡迎品嘗最新推出的視覺快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近日來京城橫遭寒流侵襲,冷清異常,就在這冷風蕭瑟的下午,我頂著強勁陰濕的嚴寒前往電影院,趕一場會員特價的《2012》,這部電影把整個世界砸了個稀巴爛,還忘乎所以的引用瑪雅的末世預言,搞得大家神經兮兮,據說美國相關部門不得不因此出面辟謠……
因為是會員觀影,所以沒座位挑,位置較為靠后,坐在前面的高妹頭發盤得老高,害得我這五短身材繃直后背看完電影……總的來說,這部名字很招搖的《2012》的劇情設置基本上和
Roland Emmerich得意之作《后天》如出一轍,特效當然是遍地開花,能把高端主機累死,但是這些過多的視效堆砌難免令整部電影節奏失衡,顧此失彼。譬如片中Adrian Helmsley與其父親的感情線索就比較拖杳,不免令人覺得是刻意煽情,當然毫不客氣的說這部電影中除了特效剩下的就是煽情。
除了劇情,片中政府的末日逃難計劃也引得眾人議論紛紛:政府的計劃是由所謂的專業人士在全球挑選具有優秀基因的人員,只有這類人才可以登船避難;其次就是有財有勢的暴發戶,理由是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大力資助逃難計劃就難以完成……當然這種現象也還算合理,并很好的制造了劇情張力。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幾個主要的角色都是各個社會階級的代表,包括其意識形態:冰冷的政府計劃VS人性、資本主義VS道德倫常、國家機制VS大義博愛等,甚至杰克遜的兒子也被賜名為諾亞。
雖然庸俗到冒煙,但整體上的確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電影,什么?哦!拜托!這種電影能給予人們何種警醒?想警醒看看《家園》那樣真實的紀錄片好不好?不過這部電影倒的確是奉獻了一場華麗的廣告T臺秀,商業片的典范。(話說炫車齊齊亮相那一幕真是令人YY到高潮……)
一句話:災難片就只能是災難片,相比其他類型的電影它的本質是最單薄、空洞的,永遠無法感動我這樣的文藝青年。
因為是會員觀影,所以沒座位挑,位置較為靠后,坐在前面的高妹頭發盤得老高,害得我這五短身材繃直后背看完電影……總的來說,這部名字很招搖的《2012》的劇情設置基本上和
Roland Emmerich得意之作《后天》如出一轍,特效當然是遍地開花,能把高端主機累死,但是這些過多的視效堆砌難免令整部電影節奏失衡,顧此失彼。譬如片中Adrian Helmsley與其父親的感情線索就比較拖杳,不免令人覺得是刻意煽情,當然毫不客氣的說這部電影中除了特效剩下的就是煽情。
除了劇情,片中政府的末日逃難計劃也引得眾人議論紛紛:政府的計劃是由所謂的專業人士在全球挑選具有優秀基因的人員,只有這類人才可以登船避難;其次就是有財有勢的暴發戶,理由是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大力資助逃難計劃就難以完成……當然這種現象也還算合理,并很好的制造了劇情張力。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幾個主要的角色都是各個社會階級的代表,包括其意識形態:冰冷的政府計劃VS人性、資本主義VS道德倫常、國家機制VS大義博愛等,甚至杰克遜的兒子也被賜名為諾亞。
雖然庸俗到冒煙,但整體上的確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電影,什么?哦!拜托!這種電影能給予人們何種警醒?想警醒看看《家園》那樣真實的紀錄片好不好?不過這部電影倒的確是奉獻了一場華麗的廣告T臺秀,商業片的典范。(話說炫車齊齊亮相那一幕真是令人YY到高潮……)
一句話:災難片就只能是災難片,相比其他類型的電影它的本質是最單薄、空洞的,永遠無法感動我這樣的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