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爱 VS 大萧条
从某种角度说,《美国女孩的秘密》真是当前最适合看的电影了: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一家人共同努力渡过难关的励志故事;温馨轻松的儿童视角……很容易让你感动并喜欢上它。不过问题也正出在这里:作为一部儿童片,它的背景太灰色沉重,孩子们不会真正理解;作为一部家庭剧,成年观众又会觉得它对那个时代表现得蜻蜓点水,甚至可以说情节有些幼稚,未必喜欢。所以,虽然片中集合了众多名角,虽然片子安排在了暑期档,却只得到了1700万的票房,也是情理中事。
影片一上来就通过孩子敏感的视角展现了三十年代那种惶惶然的气氛:大萧条来临,家长纷纷失业,他们的孩子则在学校里被人嘲笑。一直好心助人的小姑娘Kit忽然自己家也落到了同样悲惨的地步,父亲不得已到外地去找工作,家里则变成旅馆,接纳了好多奇怪的人物:舞蹈教师、魔术师、开着汽车做流动图书馆的女人……大家同舟共济,倒也其乐融融。接下去,影片又走向了儿童侦探片的路子:家里忽然被盗,大家仅有的财产也被席卷一空。所有人都在怀疑Kit妈妈雇佣的两个少年流浪汉,但在Kit的追踪侦察下,发现其实罪犯另有其人……
从开始的略显沉重,到中间的苦中作乐,再到后面的紧张追踪,影片拍得还是很流畅好看的。其轻松幽默也属于那种含而不露的路数,往往能令人会心一笑——
比如几个小女孩举行参加树屋会宣誓的时候,Kit问新成员:“要是第九街会要你加入呢?”
小姑娘很认真地说:“我会当面嘲笑他们。”
“你应该说‘我断然拒绝’。”
“我会断然拒绝,并且嘲笑他们。”小姑娘更认真地更正。
只是整个儿童片的框架把影片拉了下来,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结尾尤其有洒狗血的倾向,彻底陷入了好莱坞式的滥情——似乎这种影片里就不能出现真正的坏人,大家都只是一时糊涂(琼•库萨克的角色更是幡然悔悟做正义状,颇有点可笑)。也许导演仅仅想表现其实世界还是美好的,人性还是可爱的云云。但我总觉得片子本可以拍得更深入:家庭成员的互相支持也好,对流浪汉这样的贫穷阶层的歧视也罢,都能更好地进行挖掘,而不是现在这样混成温馨大锅粥——《与我同行》就是不错的例子。
当然,有非常可爱的“阳光小美女”阿比盖尔作主角,有威尔•史密斯的女儿(女扮男装的小黑人)当噱头,有励志、家庭、侦探种种吸引人的元素,影片还是相当值得一看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从电影中得到些许温暖和鼓舞,已经足够了。
影片一上来就通过孩子敏感的视角展现了三十年代那种惶惶然的气氛:大萧条来临,家长纷纷失业,他们的孩子则在学校里被人嘲笑。一直好心助人的小姑娘Kit忽然自己家也落到了同样悲惨的地步,父亲不得已到外地去找工作,家里则变成旅馆,接纳了好多奇怪的人物:舞蹈教师、魔术师、开着汽车做流动图书馆的女人……大家同舟共济,倒也其乐融融。接下去,影片又走向了儿童侦探片的路子:家里忽然被盗,大家仅有的财产也被席卷一空。所有人都在怀疑Kit妈妈雇佣的两个少年流浪汉,但在Kit的追踪侦察下,发现其实罪犯另有其人……
从开始的略显沉重,到中间的苦中作乐,再到后面的紧张追踪,影片拍得还是很流畅好看的。其轻松幽默也属于那种含而不露的路数,往往能令人会心一笑——
比如几个小女孩举行参加树屋会宣誓的时候,Kit问新成员:“要是第九街会要你加入呢?”
小姑娘很认真地说:“我会当面嘲笑他们。”
“你应该说‘我断然拒绝’。”
“我会断然拒绝,并且嘲笑他们。”小姑娘更认真地更正。
只是整个儿童片的框架把影片拉了下来,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结尾尤其有洒狗血的倾向,彻底陷入了好莱坞式的滥情——似乎这种影片里就不能出现真正的坏人,大家都只是一时糊涂(琼•库萨克的角色更是幡然悔悟做正义状,颇有点可笑)。也许导演仅仅想表现其实世界还是美好的,人性还是可爱的云云。但我总觉得片子本可以拍得更深入:家庭成员的互相支持也好,对流浪汉这样的贫穷阶层的歧视也罢,都能更好地进行挖掘,而不是现在这样混成温馨大锅粥——《与我同行》就是不错的例子。
当然,有非常可爱的“阳光小美女”阿比盖尔作主角,有威尔•史密斯的女儿(女扮男装的小黑人)当噱头,有励志、家庭、侦探种种吸引人的元素,影片还是相当值得一看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从电影中得到些许温暖和鼓舞,已经足够了。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