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中二感,又好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太好看了!今年的《忍者蝙蝠侠大战极道联盟》作为2018年《忍者蝙蝠侠》的续集,剧情上没有很强的关联性,处于一个全新的故事体系:在第一部中蝙蝠侠一行从日本战国时代回到主宇宙中发现地球上的日本消失了,而同时消失的还有正义联盟的成员,此时哥谭市上空出现了一个与日本相似的世界。

作为神风动画与华纳联手打造的作品,里面充满了日本历史文化的肌理,DC超英作为舶来品,除了借用其原有的宇宙观外,通过师夷长技使作品成为日本对外宣传的窗口,有机糅合东西方动画的独特美学设计,并持续释放东方艺术的底蕴,突出了从日漫,风俗画,动画,武士道精神,现代社会演变,传统音乐,神鬼文化等等日本历史文化特点,构建了一个富有立体感的动态日本千面像,这是超越了剧情传达给观众的最大体感。

所以我打算浅谈这部电影涉及的各类元素,正是这些风格化的融入才让这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アニメ喋り(动画式对话)
最先引起观众注意的便是所有角色的说话方式,有着很浓厚的日式动画感,通过夸张的语气语调来表现当下形势的转变,比如罗宾的人物表现。

在打斗中带着急促的台词和富有激昂情绪的吼叫来增强人物的力量感,比如后半部分蝙蝠侠家族对决极道联盟的片段,这类表现力过度的说话方式有助于对角色理解和提高情节张力,是非常典型的一类日漫话风。

——中二病风格
前面提到的“アニメ喋り”其实是中二病风格的特点之一,除此之外在人物设定上也借鉴了这种中二病的表现形式,比如极道日本里的每个超级英雄都有别致的日本艺名:超人叫钢阁乃恶,神奇女侠叫大鹭天女乃大阿奈,海王叫水龙乃亚朝,绿灯侠叫绿光乃是鹿,闪电侠叫韦驮天乃针亥。

神奇女侠的登场自带立场:
“……带领自己团队的坚强女性,将粗暴的恶棍导向正途!”
借此树立起其正面的英雄形象。蝙蝠侠家族逐一收服极道联盟后画面弹出的招式名称,让我回想起儿时看动画片,主角出招前必须大喊绝招同时配合地将名字打在画面上,这种令人兴奋的中二风。

——日本能乐与神明文化
如果稍有留意电影加入了一些能乐作为配乐,作为点缀衬托了故事里涵盖的一些祭祀与神明文化的隐喻。能乐常见于古典戏剧主要以战国为背景的舞台故事,而第一部恰好是蝙蝠侠回到战国时代,利用琵琶和陣太鼓等传统乐器演奏,地震引擎化作祭祀中的火堆,让整个极道日本穿越时空裂缝从天而降,对于现实世界的哥谭而言,犹如神明的降临,令人生畏。

——武士道精神
极道日本中以神奇女侠为首的亚马孙家族所秉承的仁侠精神,通过神奇女侠的表述可以总结为:强大的信念感,对忠诚与正直的维护,对家族荣誉的誓死捍卫。这正符合日本平安时代“弓马之道”为核心的武士道精神。

相对于亚马孙家族的朴素价值观,钢乃组的杀手们则趋向武士道精神在时代演变中逐步走向军国主义和精神控制的极端化,抹去个性与独立意识的杀手们绝对忠于组织并如子弹一样被送入敌穴,这是对武士道精神受历史发展下关于“为君死”与“精神修为”两面性的批判与思考。

——日本现代社会的演变
钢乃组有着日本现代黑社会组织的影子,日语“ヤクザ”即为犯罪暴力团之意,故事里的极道日本正是受控于几大极道组织的无政府主义状态,而极道组织俨然扮演了地方政府的角色,他们成为社会安稳的破坏因素,也是国家秩序的制定者。

映射了现代黑社会对于战后日本重建所具有的不可磨灭的影响,他们直接塑造了日本这个国家的人文面貌,将触手延伸到政府无法触及的角落,也同时埋下了国家发展的祸根,以暴制暴的运行逻辑最终将国家的社会体系导向另一层形态之中,一种黑白共存,庞根错节的共生系统。

——视效与日漫输出
电影结合了多种视觉效果的呈现,五彩纷呈又各具特色,既有美漫式的肌肉线条感,全片又大部分具有神风动画特色的高饱和度和角色形象,比如小丑的形态面貌就如从JOJO里出逃一样惟妙惟肖。

同时关于极道联盟几位的背景片段也结合浮世绘画风和日本剪纸艺术,不得不提的是日本人对合体机甲的痴迷感,蝙蝠翼的组合变换有着浓浓的日本动画感,除了自成一派的机甲动画的《战神金刚》和《高达》,还有早年与美合作的《变形金刚》,无不体现了这类题材在日本动画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上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