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只是身体有缺陷,但不是傻!《不说话的爱》排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刚刚去看完清明档新电影《不说话的爱》,综合感受很糟糕。这又是一部演员很卖力,演得很不错,同时题材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但奈何剧情编排非常非常糟糕的电影。

它的糟糕和很多烂片都是如出一辙的,那就是工具化问题和人物降智问题特别严重。
比如男主前妻就是彻头彻尾的工具人,要想刻画男主和女儿的相濡以沫,那就直接让前妻跑路,只在后面简单回补一两句"和男主吵架,然后父女不和妻子沟通,于是只能离开"的交代。
而要给男主和女儿的感情制造波澜,那就直接让前妻回来争夺抚养权。观众完全感受不到有关前妻的情感酝酿,要隐身就隐身要出现就出现,除了工具化特别严重外,我相信没有一个观众不会对这位前妻萌生强烈的渣女观感。
类似的工具化问题可谓随处可见。比如那位给男主父女提供住宿的四眼哥哥的遭遇,他就莫名其妙的被写成骗保罪犯,没有任何的动机说明,就为了给男主被坑进犯罪组织做铺垫而已。
还有那位负责组织接待的美女的人设也是特别塑料。要狡诈就狡诈,坑得男主用犯罪来偿还律师费,要爱心就突发爱心,连最后的自保都可以不要,直接将自己和同伙一锅端来偿还男主的清白。
不过要说到最让人难受的,那还得是降智问题。

男主确实是聋哑人,但聋哑只是身体有缺陷,而不是脑子有问题。。。那拜托,能不能在前妻来追讨孩子的时候,让男主能够有点正常的思考能力?
比如让他知道最基础的,不是谁有钱就能获得抚养权的知识?不要把他当成憨憨那样被骗入局行不行?
还有他去找律师的时候,那个律师又不是免费帮忙,且收费极其昂贵,那正常来说男主又何必恭恭敬敬的招呼美女接待?在这件事情上,不应该是律师来讨好男主给业务他做吗?明白什么是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吗?还有都什么年代了,还需要扯什么"认识律师才可以打官司"的说法吗?多找几家律所问问,或者找找法律援助行不行?
这些通通都没有,一上来就把男主写成憨憨和无知,再然后就是被犯罪组织耍得团团转。
还有更离谱的是,我是真看不明白为啥男主在最后的庭审环节中,真能将所有罪证都往自己的身上揽,在场的所有司法机关是憨成什么样子,才会枉顾男主入伙犯罪组织只有一小段时间这个事实,那罪犯们在过去的犯罪收益又是怎样免责的?男主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吗?他们连个基础的逻辑关联都不懂吗?

可以说,整部电影充斥着各种塑料味的剧情发展。在毫无交代的情况下可以突然让警察查证犯罪团伙的作案,在毫无合理性的情况下又突然让他们相信男主的包揽是可信的,接着又让这群司法人士仅凭那位美女接待的一面之词,又推翻之前的男主犯罪的认定,转而变成对男主的同情。
更莫名其妙的是,前一刻还相信罪犯头目会威胁女儿安危的男主,下一刻真相信威胁已经解除,而该解除在大概率来说就是因为男主看到警察在法庭内抓捕两名帮凶了。。。
拜托,男主是怎样断定帮凶就只有那两名的?
拜托,那两名帮凶为啥就得暴露自己的身份?
再拜托,罪犯头目究竟要憨到什么程度才会直接让帮凶坐到法庭内,他是真打算直接在法庭里动手吗?
一个编剧的水平要低劣到怎样的程度,才会一个挨一个的安排如此这般的过家家发展呢?你们要是连正常人的认知能力都不能赋予角色的话,那还拍个啥现实题材的电影呢?

包括男主和女儿发生车祸的安排也是看得让人大喷一口老血。
说到底那个时候犯罪组织还没有被曝光吧,那男主的那次车祸不就应该被当作一场正常车祸来处理吗?
那为啥男主就一直沉默不语?他直接说自己给老板送车的时候发生车祸不行吗?
同时为啥他的前妻可以把男主同样受伤害的车祸场景,突然变成好像是男主单方面对女儿施加暴力虐待的场景来谴责?再然后就是男主抚养权的失去?以及男主不得不和女儿异国别离的分别戏?
妈呀,都什么塑料狗血式的煽情呢?
就这样的剧情品质,我说这部电影就是在"消费残疾人",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