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向阳花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温暖现实主义”悄然成为国产电影的流行标签。导演们纷纷将镜头对准社会边缘的芸芸众生,其中不乏票房亮眼的作品。然而看多了这样的故事,我却越发审美疲劳,请不要误会,我并非讨厌这些电影,只是当银幕上的主角们千篇一律地背负沉重苦难,却又始终保持着至纯至善、乐观积极的面貌时,它便逐渐生出精心雕琢的“完美”。

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人,我从小见过许多如今被搬上银幕的“热门素材”——年迈的农民、身体残疾的务工者、早早闯荡社会的少女……他们的生活远非电影中那般时刻浸泡在苦水里,反而常常在夹缝中寻得琐碎的欢愉;他们更非道德完人,身上同样带着市井烟火气的小毛病。
正因如此,每当我坐在影院里,看到观众为那些精巧的叙事鼓掌时,心底总会泛起一丝疑虑:我们该如何区分真正的现实关怀与对苦难的消费?难道唯有童话般的角色与情节,才是观众愿意买单的唯一答案吗?但《向阳花》的出现似乎便在说:并非如此。

影片同样聚焦边缘人群——一群试图重归社会的前科女性。当我看到这个题材时,已下意识准备好迎接又一部披着糖衣的励志童话。然而银幕上展开的,却是一幅远比想象中更生猛鲜活的生命图景。这些女性不沉溺于自怜自艾,她们个个都带着尖锐的棱角。
女主角高月香因传播淫秽物品罪入狱,原因是为给女儿筹措人工耳蜗费。表面看,这似乎又是一个为母则刚的悲情模板。但随着故事展开,它的复杂性逐渐浮现:她市侩精明,不被既定的条条框框绑架。她的同伴黑妹则是个在贼窝长大的女孩,尽管内心饱受良知煎熬,身体却总先于理智做出与意愿相悖的选择。
这样的人物塑造堪称冒险——她们实在太不“讨喜”了。

电影常被称为造梦的艺术,而刻薄的真相是,现实题材商业片往往乐于为观众提供一种俯视的怜悯快感。这是因为人们喜欢同情一个苦难深重却纯洁无瑕的弱者,却很难欣赏一个满身缺点的抗争者。或许正因为传统叙事中的弱者缺乏主体性,观众才能心安理得地在观影过程中扮演想象中的救世主。但高月香和黑妹截然不同,她们骨子里透着对救赎的蔑视,为了挣脱泥潭可以不择手段——哪怕这些手段并不光彩。

影片中最令我动容的段落,是高月香在酒店遭遇顾客诬陷偷窃。当对方以她前科犯的身份逼迫她脱衣自证时,她咬着牙照做了。那一刻她脸上交织的愤怒与屈辱,比任何台词都更具冲击力。真相大白后,诬陷者毫无愧意,而高月香的反应彻底颠覆了同类题材的套路——没有瑟缩哭泣,没有煽情配乐,她径直叫住了男顾客:“拿钱对不起喽”这种充满攻击性的姿态,彻底撕碎了“完美受害人”的虚伪面纱。甚至给予了我一种别样的爽感。

高月香也好,黑妹也好,抑或有些虚荣的胡萍和精神小妹郭爱梅也好,这些女性就像石缝中挣扎求生,长出歪斜的枝干、带刺的叶片的向阳花,她们注定不可能完美。但不完美,本就是她们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