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之反讽

终于看了,我还是会给五星的,这个片子让我看到了女性主义的后现代之处——充满脱口秀和段子但我倒觉得它们既反讽了父权也反讽了女性主义,邵艺辉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写女性主义公众号是要直播带货的,甚至预言了遭到女性恶评并对此评价“你以为你在解放女性,但她们根本不领情”。《好东西》是“herstory”叙事的开始,它没有给出一种答案,也不需要,正因如此,一种全新的叙事才能看似不经意地展开,它的可贵之处就是没有给出答案,而影片中看似是答案的僵硬的宣言式的台词和情节是被导演随手拿来、构成影片骨架的东西,骨架之上的肌理大有见仁见智的空间。 或许也是因为我能在王铁梅身上看到我妈和我的影子,所以我对此怀有更多的警惕,或许也是因为王铁梅对王茉莉说的很多话我都从我父母那里听到过,而我并不幸福,所以我也不愿被这一套宣言教条收买。我想说人不会仅仅因为缺爱就长成一个标准的缺爱的人,也不会因为宣言式的爱的教育和自我陶醉式的付出成长为一个自信舒展的人。亲密关系是复杂的,反正我的体会是,一方过于自信(或自大)另一方就会自卑拧巴,一方烦躁不快另一方也会随之陷入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觉得我妈像一个满口大道理、标榜很爱我的假人——人被话语绑架是非常危险的,话语让人过于自信,让人一厢情愿地把所谓的爱施加给自己“爱”的人,生活在话语之中,早晚会变成一具干瘪的躯壳,不仅抽干了别人,自己也会失去血肉。 只有一个完完全全用“缺爱”话语说服了自己的人,才会长成一个标准的缺爱的人;也只有一个完完全全用“被爱”“放养教育”等等话语说服了自己的人,才会长成一个标准的自由舒展的人。当标准的人是危险的,当过就知道——如同走在悬崖峭壁,而只有生活在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之中,才会有千姿百态也千变万化的性格和人格(而非mbti模版,哈哈)。在这个一切都模版化、套路化、宣言化甚至教条化(爱和自由也是一种被标榜的教条)的时代,邵艺辉索性来了个套路大乱炖,让话语和话语一起开会,或许我这样分析是一种保护性阅读,但我读出了更深的讽刺——女性主义是多么的后现代,或许真正的后现代不是标榜自己多么反现代,反而恰恰是告诉期待满满的观众们:我们要吃饭、要赚钱,这个世界就这样,女性主义就这么回事,爱是好东西,但它就有那么大的力量吗,轻轻带过就好了,我不下定论,你们以后再探讨。 这是一种“轻盈一跃”吗?反正好像轻轻抹去了我心中最狂暴的那部分,告诫我:那不是你最警惕、最想去除的东西吗?那就不要再那么生活了。人生不是公式组合,历史也没有唯一的线索,在未来的画布上乱画几笔,就是herstory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