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盈被“爱”绑架的一生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在那个被风沙笼罩的西北小城里,刘盈盈就像一株被狂风肆意摧残的花朵,在父权的阴影下,逐渐凋零,直至女儿逝去生命,她怀着愧疚以及母职本能赋予她的爱,才以复仇姿态试图为自己破碎的人生讨回一点公道。
刘盈盈是小镇上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成绩优异的她本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然而父亲刘三成是她人生路上难以逾越的大山。程春焚尸案的爆发,更是让她坠入深渊。为了掩盖儿子的罪行,刘三成将女儿当作"封口费",逼迫她嫁给目击者王良。这场充满屈辱的婚姻,本质上是父权制对女性身体的暴力征用。在父权的压迫下,刘盈盈成为了换取家族安宁的筹码,她作为人的意愿被无视,她的幸福也迷失在了“你就再忍忍吧,不就是个男人嘛,和谁过不是过”。
多年后案件重启,刘三成与刘大志决定杀害王良以绝后患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实施暴力的任务交给了刘盈盈。这种决策背后,是父权制对暴力行为的隐秘分工:男性掌控话语权,制定规则,而女性则被迫承担“脏活”(刘三成“你在医院,不见血的方法有的是”,刘大志“我可不想脏了自己的手”),成为男性罪恶的执行者和替罪羊。刘盈盈在这场阴谋中,不仅身体被利用,道德上也被抹黑。
故事的最后,当刘盈盈曾经家庭的爹们都逝去,新家庭的爹仍在——王良自以为是地想要拯救她,但不过是以"爱"的名义恶心她,男警察还以此为名对她进行道德审判。王良所谓的爱,是满足自己对家庭、对情感的自私欲望,从未真正考虑过刘盈盈的感受和需求。他的存在,像荆棘一样缠绕在她身上,让她窒息。男警察眼里“他愿意为你付出一切”“为你付出了生命”不过是另一场道德绑架而已。这种扭曲的"爱",本质上是父权制对女性自由的围剿。正如女性主义学者指出的,在父权社会中,"爱"常常被异化为控制的手段,男性通过"爱"来合理化对女性的压迫。但是真正的爱不是束缚,不是将她拉回泥潭,而是尊重她的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