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尸布》:死亡,带走的和留下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身体恐怖大师柯南伯格的最新作品容易让喜欢他的观众感到困惑,在他一贯的死亡、身体和性的主题中加入了家庭伦理和阴谋论的情节,让电影质感变得五味杂陈。
商人卡什(文森特·卡塞尔 饰)因为妻子去世,成立“科技墓地”公司研发了一套设备,逝者穿上特制的“裹尸布”埋葬到墓地中,亲人可以通过带显示器的墓碑或APP实时查看尸体的情况。
这是一项惊人的创造,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缅怀故人的方式。卡什正在努力推广这项创造性事业,妻子贝卡(黛安·克鲁格 饰)及其周边的几块墓地突然被人故意破坏。卡什与妻子的妹妹特莉(黛安·克鲁格 饰)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已和特莉离婚的前妹夫莫里(盖·皮尔斯 饰)也在从事科技行业,卡什的手机虚拟助手“宝贝”就是他的产品,莫里被找来帮助卡什侦查墓地破坏事件。
2017年,柯南伯格的妻子卡罗琳·泽夫曼因病去世,七年后柯南伯格创作了本片,主人公卡什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多导演的自我投射,包括外形上的趋近也可以成为佐证。卡什非常沉浸于用手机观看妻子的尸体——其实已经是一具持续腐朽的骸骨,而且可以360度立体呈现。电影中段,卡什自己穿上“裹尸布”的一幕是这部平淡电影中比较骇人的一幕,他想体验下逝者被包裹在里面的感受,他的身体以残缺骨肉的面貌出现在屏幕上,死亡变得具象、可怕但又被消解了距离感。
妻子去世后,卡什一直郁郁寡欢,他痴迷在死亡中,用现代科技探索人与死亡的关系既可以理解为排遣忧伤的方式,也可以看做延续妻子生命的努力——只要建立她与世界的某种联系,存在就可以绵延。他常常在梦中与贝卡重逢,贝卡会带着因病被截掉左臂和左侧乳房的身体回来,当他们想亲热时贝卡脆弱的骨头又会突然断掉。在柯南伯格的电影里,科技、畸形、破坏和死亡从来不是与生命作对的丑角,而是成全自我的助手。“裹尸布”的冰冷意象在这里罕见地披上了浪漫主义的头纱。
电影后半段的剧情逐渐变成“庸俗的情节剧”,卡什认识了匈牙利富商的遗孀苏敏(何家蓓 饰)并与她发生了关系,苏敏因病致盲,似乎触摸身体成为她仅有的建立联系的方式。卡什合作的俄罗斯公司和中国公司被欧洲人猜忌,担心墓地网络成为网络武器被操控,卡什也逐渐怀疑贝卡在生病期间与前情人同时也是主治医师的艾克勒旧情重燃,艾克勒的“神秘失踪”则又引出了他可能将贝卡作为某种生物试验的对象的可能。卡什和特莉承认了对彼此的吸引并发生关系,而莫里早就怀疑二人有染,离婚后更是无法消除怀疑,嫉妒和愤恨让他利用手中的技术伺机报复,甚至声称是自己雇佣了俄罗斯暴徒破坏了墓地。
电影最后,卡什跟随苏敏登上去往欧洲的私人飞机。航行变成一场亦真亦幻,苏敏的身体缺失了左乳房和左臂,她成为贝卡的化身,而他们的目标是一起埋在布达佩斯的“科技墓地”。
毫无根据的阴谋论大概是导演对黑色现实的戏谑回应,“乱伦”之恋则是主角努力逃脱死亡阴影的出口,再加上主角家里的日式装修风格,无人驾驶的特斯拉,动画效果拙劣的虚拟助手,参差百态的意象放在一起并没有和谐统一,让人一时分不清是导演力不从心的有意为之,亦或是因陋就简的无心之失。
八十多岁高龄的看柯南伯格已经不需要讨好观众,他用极简的人物和“狗血”的剧情进行着多维度的思考:人与爱情的关系,人与死亡的关系,人与科技的关系,人与政治的关系,人与道德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有关系在片中都没有所谓真相,一切都是暧昧不明的。只有死亡,能让人走向清晰——人需要一生探索的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