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丁丁历险记同人,有感于男女思维、叙事方式的不同和时代的差异。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本评论不是专讲原作,是对比原作和同人。作为老丁丁迷, 读了女性创作的丁丁同人文《莫兰萨之春》、《Cast Away》等,在同人中是文字质量较高的,因为尊重她们的劳动,我才想直言评价。这种女性叙事角度的作品,完全不是丁丁的故事,和原著毫无关系。丁丁是难得的没有一点登味的男性作品。但还是男性叙事。这些同人抒情性佳,充满彩蛋,可见作者对原著的熟悉和喜爱,但不管引用再多原著的内容元素,内核不对就不是优秀的同人。
与其说是人物OOC,不如说题材构架整个OOC,这类同人作品往往只是表达了作者对原著人物的怜爱,可以理解,但过多代入个人感情,并没有遵循原著的精神。作者眼界小了,太阴柔,多愁善感,缺乏肾上腺素和游戏人生的松弛幽默感,那是丁丁的故事不可或缺的东西。热血是丁丁的基调。伤春悲秋和原著背道而驰。
丁丁不适合卖惨。他永远勇敢、理智、精力充沛,偶尔迷惘也会秒回血,从不会失去力量、变得脆弱、依赖于人,他更不会主动去做不利于生存的事。“不长嘴文学”这种狗血情感小说的伎俩更不该用在他身上,丁丁只有“浑身长嘴都说不清”的可能。人物之间无论是默契还是误会,都能够阴错阳差地配合完成啼笑皆非的故事线,才是原著的味道。船长是性情鲁直的大老粗,廉颇老矣,也不会像怨妇那样自怨自艾。什么说话温柔、细腻温情更和他无缘,就算表达感情,他更多是用粗糙别扭的方式,卡斯塔费果说得对,他是个大孩子,不结婚的男人长不大,就算对着比他小几轮的丁丁,丁丁有时都比他沉稳,他才不会有父亲般的自觉呢(女作者错把自己的母性代入到他身上罢了)。 增加了智商和情绪化的杜邦兄弟,就不是难得糊涂的杜邦兄弟了。居然会像普通人一样有情商地思考人情世故,那就不是那个满脑子只有科学的怪癖科学家,教授的脑子根本不在这个世界。这些人物在同人作者笔下失去了特征,好像变成了一个人,都是作者的传声筒,一致地共情感伤,这是因为作者还不具备用鲜明各异的 人物性格推动故事的笔力。原著人物并不是这样,他们经常压根不能互相理解,鸡同鸭讲,弄出各种笑料,但能凭美好的品质互相容纳对方的缺陷,和而不同,是君子之交。
“举重若轻”才是埃尔热作品的最大特色。而同人作品太承不了重了,一点小事都伤感得不得了。丁丁的开始可能是年少气盛,后来是天凉好个秋。 即使到生命尽头,也会故作潇洒。即使作者自己陷入挣扎颓丧,也极少在故事里表现出来,呈现给读者的还是鲜活的激情和乐趣,这是埃尔热最了不起的地方。有泪留给自己,不对人轻弹。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后仍热爱它。
丁丁不会长大,不会老,不会死,不会放弃冒险,和普通人不同,和彼得潘相似,这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他是理想化的“至死是少年”的符号,他不变才是最好的。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日常的故事还不够多吗,在一个冒险者的故事里还想着一亩三分地,英雄气短,何必呢。丁丁不需要落俗。使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或许原作者埃尔热自身曾感觉被丁丁束缚,无法突破,但丁丁本身被塑造成如此,是成功的。我不觉得丁丁的完美是种束缚,它同样也是种救赎,实现人们无法达到的理想。所以丁丁和船长不会狼狈地谢幕,被拉下神坛。思维太“正常”、太“成熟”、没有不老的童心和理想主义灵魂的人无法续写丁丁的传奇。平庸琐碎无力的现实化(哪怕是善意的)只会破坏丁丁的形象。
理解事物的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童年看丁丁在这个阶段),看山不是山(某些同人作者可能在这个阶段),最后会发现,看山还是山(我在这个阶段)。 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多女性同人作者,一边慕强,一边母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同时当妈粉和女友粉)。她们喜欢天涯游子,但喜欢上以后,就想改变他的本质,用平静幸福的婚后琐事圈住他,她们不喜欢羊,但喜欢把狼养成羊(这现实主义吗?在现实里也不可能,所以男人和女人谁也别说谁更不现实)。她们喜欢上原著里很强悍的人物后,就容易在同人里把他幼小化、柔弱化,无视他万夫莫开的能力,让他流露脆弱,抚慰他。于是诞生了言情和耽美里的美强惨文学。可是丁丁不是那样的,如果原著的丁丁真的会那么轻易被打击,她们就不会喜欢他了,对不对?多矛盾啊。
不是说女性叙事不好,而是这种思维方式不适用于丁丁。丁丁原著是明显的男性叙事。
我知道同人作者想说什么,男人当然可以有感情,但和女人的表达方式不同。没有悲惨也要制造悲惨,为煽情而煽情,让强者落败、抚慰男人是女作者的癖好。我觉得这和女性的处境有关,是女性把自身的低位处境和感受投射给男人,她们被要求更多地远离社会、退居后方、委屈求全,也被鼓励更多地使用感情而不是智勇,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只求亲友相伴、小家安稳,这其实和真实的男性处境、思维相距甚远。而男人从小的处境,是相对更高位、更畅快的,但也是更需要卖力打拼的,即使有悲惨,也是不鼓励表现悲惨的,打肿脸充胖子也要强,冲在前面,不允许示弱,十分悲惨也不能表现一分,所以悲欢并不相通。西方男写冒险故事,就像东方写武侠,要的就是快意恩仇,至于受过多少伤,多疼,那不是男作者的重点,没必要详写。虽然现实里生病打针他们可能嚎得比女人大声,但在冒险文学里他们觉得示弱丢人,嘴硬,死要面子,轻轻带过。而“他该多疼啊心疼他”是典型的性缘脑女性叙事。 逞强好胜和孩子气才是男作者永远的主题。所以原著里人过中年的船长已经有健康问题,还是会打鸡血陪着丁丁走南闯北,男作家不是不知道现实情况,是不服输不服老,如果没有女人操心,他们能把自己作死为止,男人的浪漫就这样,不知道该说乐观还是幼稚。不写出这股又聪明又傻的骨气,就不是丁丁。
(男性向作品当然有表达情绪和软弱的,不是说完全没有,但是方式通常不一样,能总结的是“多数时候”,不是全部,显然丁丁的故事里没有软弱的表现方式,勿杠。说“男女都是人,感情都一样”的女性,恐怕根本没有关心注意过异性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多看点男频文也说不出这种话。差异不只是天生的,社会训导、人为差异才是重点。分隔的教育,分隔的环境,男女的差异,可能比野兽和人的差异都大。这句话不意味着黑白对错,只形容差异之大。)
战士要死在战场上,就算是狗狗白雪,埃尔热也绝不会让它衰老、黯然谢世。埃尔热是曾经厌倦了这个故事,想“杀死丁丁”,但我打赌,他想的方法,是和柯南道尔“杀死福尔摩斯”一样,让丁丁在直面罪恶与之搏斗的壮举中悲壮地离去,被世界纪念,而不是用一种强调柔软悲情的方式侧面描述。
埃尔热迟迟没有完成最后的作品,可能是他最终也失去那种“燃”劲儿了,丁丁不会衰老,作者会。但能保持那么多年,他也尽力了。
另,活泼好动是原著中白雪的特点,但那是因为它年轻,同人作者既要写它衰老,又保留它闹腾的情节,就很违和,老狗不会那么爱跑爱跳的。 而且同人作者多半重感情而叙事功力不足,《Cast Away》十万多字几乎没有故事性(剧情流才是原著的精髓),大多是无用的抒情。想学古早文学,只学到表面复杂的语法、长句、从句,没有古早文学的内涵。仅有的情节安排也不算合理,更没有创意,原著去过的地方,原著有过的飞机失事,一股脑把所有人物都塞进去,没有分清楚人物之间不同的关系和社交距离,他们不可能组成一个旅行团。 比如,内斯特是管家,从不跟船长出门,那么大的城堡要人打理。比如,丁丁和杜邦兄弟的友情是更社会化的,关系程度没那么深,没有和船长之间那么纯粹亲近,不如说是熟人而已。他们在原著里每次都不是约好和主角团一起,而是双方在探案过程中巧遇。原作者借双胞胎表达对无能官方的不屑和讽刺,又知道他们憨厚可爱,有时又嫌他们蠢笨碍事,非必要不联系,礼貌交际,有事才找,所以丁丁可能让他们参加party但从来不会约他们出行,工作室的狗尾续作鲨鱼湖OOC了。教授那身子骨和异于常人的脑路除了工作和被绑架以外也不可能主动远游。若说要写现实主义,同人的这些疏漏却又不现实了。 除了男女差异,还有时代差异因素。 目前的中层创作者的问题是(不分男女都有) ,承平日久,在物质的富足和精神的空虚中长大,说浪漫主义吧,没野性,没气势,见识和想法不够大,说现实主义吧,又缺少生活常识和能力,很难再企及丁丁那个时代,乱世才出英雄。 丁丁只有诗和远方,他不会回归平淡,结婚生子。就像船长永远不会为了身体而老实戒酒。浪漫主义叙事里面不用考虑他们会不会因此损害健康或人生。塑造人物最厉害的手法是,并非没缺点,但就连他们不变的缺点也是亮点。都编浪漫主义故事了,想象力还逃不开柴米油盐,是有点可悲的。丁丁的故事更像西游记,揣着红楼梦的心,写不了西游记。现在的作者带着小布尔乔亚的软弱多情,看花落也要流泪,一朝春尽红颜老的小心思,是不会真懂丁丁的,仰慕和理解不同。不同环境养成不同人,精气神和心理素质差太远了。 埃尔热的一生经过一切巨变,从近代到现代,战争,牢狱,失业,成名,被口诛笔伐,和挚友分别,情感纠葛,婚姻家庭,聚散离合,人间百态,都在他的创作中留下痕迹,丁丁故事里表现出的乐天,是看尽世事之后的云淡风轻,识尽愁滋味但不说愁。那是个普通人坐在家里都得为了求生被动波澜壮阔的时代,别说是必备十八般武艺的记者和作家。没有余地矫情。现在的作者远远跟不上那个时代作家的坚韧和游刃有余,所以丁丁不可复制。我们这代也曾被说是废宅的一代,老一辈能经历那么多事,而我们光活着都费劲,何况是更年轻的。一代有一代的风格,还是写点更适合自己的东西吧。
经典作品的同人不那么好写,能把连环画做成艺术品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后人能做的顶多是合格的致敬,没人再能继续创造那样的故事,那样的高级笑话和深度,更多的甚至不合格。
角色个性塑造和故事性,做到一方面出色就不容易了,双方面都极佳的作品,极少见,丁丁历险记做到了。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角色固有的性格限制太大,不为故事服务,同时故事还要精彩,难上加难。用埃尔热笔下这几个角色编故事,恰恰是最难的。他们人格差异太大,性格行为互不搭界,各有各的坚持,又不能脱离人物性格OOC。所以丁丁在走剧情的时候,一般不但没助攻,还有一大堆添乱帮倒忙的。还要把故事发展下去,编圆了,非常难。这么难写,埃尔热还表现得很有余裕,不觉得麻烦,还利用误解制造搞笑,他是编故事的天才。
且虽说丁丁是浪漫主义,也不是不写现实,各种反映和讽喻现实的地方也很妙,比同人作者强多了。原著里还常会出现很真实的互相误解,“就算是朋友也不见得能懂并接受对方的全部意思”,如此真实的塑造,可见功力。就连狗狗都随时不忘本性贪吃的人设,白雪各种“天使?恶魔?权杖?骨头?”的自我挣扎,不就是“贯彻人设还是完成剧情”的挣扎吗?作者同时做到了两者。谁说丁丁不现实呢?它是框架浪漫,可若论细节的现实,号称现实主义的同人也不及原著(比如没什么医学知识还要详写负伤就露怯)。浪漫于整体,现实于细节,才是原著的优点。而现在很多作者是如何使用人物推动故事的呢?写主角团,无论是什么性格设定,在主线行动里基本上同声同气,怎么可能。情节需要互助时好得跟一个人似的,需要翻脸时又刻意找个由头吵架,以降低写故事的难度。还有,为了发展,惯用工具人,硬加助攻,都不一定写得好,更别说这种高难度了。论浪漫,不敢天马行空,论现实,逻辑又不行。论浪漫,不敢天马行空,论现实,逻辑又不行。其实远远谈不到哪种体裁或风格问题,而是各方面都弱。
说我要求高嘛,我确实要求高,我觉得较真点评也是种尊重,因为丁丁本身格调高,主要这几篇同人模仿经典文学的写法,自己追求好像挺高。
PS,写同人毕竟是在做别人的附庸,而且多半是女性在做美化男性的叙事的附庸。没有必要这样。女性完全可以去写更合适自己的有主体性的故事。不是丁丁,女性也可以有自己的英雌,我真的希望看到含有主动性和智勇而不是只纠结情感和家事的新女性作品,不再像他们规定好的那样站在男人身后。
豆瓣居然没有丁丁原著的页面,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