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饭店的前世今生

正巧刷到分析金粉世家贫对富的解析,美貌在价格/阶级的天平上永远是最次等的资源。
于是想到了锦江饭店原主人董竹君女士的人生,其实和冷清秋是一个挂的,作者对冷的想象最终只给了她找回自我自足小安的结局,没有给她开创性的更大可能,毕竟董竹君这样的韧性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小安即富亦是不错。
还想起亦舒的很多作品都被诟病,但有时候感觉是改编的锅居多。老太太还是很毒辣的,前半生书里明明是子君靠自己撑起来的,剧里就非要安排个霸总罩门来影响她的人格成长…还有三十而已里的王曼尼,非要把女性塑造成依赖寄生型,这么一看真的不知道荧幕时代都在进步点什么…
2000年前塑造的荧幕女性,不是武则天,就是董竹君这样的,哪怕是塑造皇权身边的陪衬也都是有根骨的,康熙王朝里的容妃、小燕子里的皇后,再怎么善也好恶也罢至少都是有自我的,都会说不。
再到解放前1934年阮玲玉的《神女》,哪怕是在最动荡的30年代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带着对命运的反抗和力争的,更别说壮志神剧《风云儿女》了,虽然那个时代无法给女性书写更多一些的公平,但意识仍然有。
再看看现在的流水剧…真的不知道编剧想表达什么😅大概油水太足了…既不用上班也不用考虑温饱…只能思思银欲磕磕糖精了…
古早还有一出本子大女主剧《阿信》,看的时候太小太小了,实在记不住内容,只留了一个印象坚韧不拔,到老了还能掌顾局面,对年幼的我是相当震撼。
后来董竹君上映,当时就觉得,咦?这不是“中版阿信”嘛,也反复再看过好多次,觉得比阿信更棒,还是中式的从容和胆识更对胃口~不卑不亢坚韧不拔,且做事规整张弛有度,毕竟原来在老家就是个优秀的管家婆啊!无任何贬义,很多人总是污名化管家婆这个词,其实没有点规划和手段,怎么管的好一头家?更何况是大门大户,能管得好的绝迹都是人才。
且董竹君女士高洁的点在于,她求财的本质不是为财而求,在更大的追求上能拿得起还能放得下,是何等的胸襟,当下还剩几人能做到?我猜现任的锦江话事人也做不到呢😝看看那频繁爆出的各企业欲望沦丧者名单,甚至不乏钟果银行的老班子,啧啧啧。
这世上太多像夏之时、金燕西这样的配偶了,脑子里只看街吉尊悲和维护负全尊严,等离开后看着对方风生水起又悔不当初…真的服…一时的鼠目寸光解放了对方,对女方来说当然是哈哈哈哈哈哈哈~
讲起来,最早去锦江饭店吃饭,真的不知道创始人这么传奇,而且印象里已经不是川菜特色了,好多好多年前爸妈带去吃饭就已经是西餐牛排龙虾为主了,做大做强集团化是很厉害,但初始特色居然没了…只能从故事里窥伺一二,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吧…
其实川菜蛮好吃的啊~~看看后来红极一时的俏江南~不作妖前真的挺好吃的~不知道有生之年锦江还会不会爆改特色回归初心~哈哈哈哈哈哈~估计是没门儿,毕竟大集团化了,中西餐厅都分好几个了,再也不是董女士的路子了,很多东西虽由她奠基,但时代改变的步伐是无法停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