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如何看待这一部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确实非常走心,特别是对我这个潮汕人来说,能看到一部涉及潮汕养老与送葬文化的电影,令我非常欣慰。在内地,相关的影视作品几乎是空白,而这部电影部分实现了我一直以来的期望。虽然并非完全一致,但在核心表达上已经很接近。电影的英文片名为《The Chinese Family》,但我觉得改为《The Teochew Family》可能更合适。接下来,我想谈谈电影中与现实潮汕文化相呼应的部分。
1. 潮汕话与肢体语言的传承
最直接的联系就是外嬷(外婆)使用的潮汕话及一些典型的肢体语言。外嬷的潮汕话非常标准,表妹次之。当外嬷在床上因身体疼痛而喊着爸妈接她时,我真的忍不住泪流满面。这几句潮汕话一下子把我从电影拉回了现实。许多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总是想象他们的父母会来接他们。另外,电影中奶奶几次出现弯手指的细节,其实在潮汕文化中也象征着死亡。
2. 清明扫墓的仪式感
电影开篇的扫墓场景中,奶奶让阿安将花瓣均匀地洒在坟墓上,这与我们每年清明扫墓时的做法如出一辙。在现实中,我们通常会将纸花(一种用于扫墓的长条纸)撒在坟墓上。我还记得爷爷在世时,总是嘱咐我们要把纸花均匀地撒好,虽然那时我们还不懂其中的含义。另外,一些长辈会自己存钱为自己买一个坟位,这在潮汕话中称为“生基”,其实与电影中奶奶想为自己买一座别墅的愿望很相似。
3. 葬礼的仪式与传统
电影中的葬礼场景将阿公和外嬷的部分结合起来,展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葬礼过程。阿公的部分展示了在大堂悼念、烧纸和分遗产的环节,这与潮汕人的习俗几乎一致。老人去世后,通常会选好出殡的日子,在此期间,子孙们要守夜、烧纸祭拜(烧房子、车子、手机等)。电影中外嬷的出殡过程也填补了爷爷葬礼上的一个空缺,那就是绕着生前的地方走一遭。在潮汕,出殡时也是如此,伴随着哀乐,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走完最后的路。而在电影中,只有家人伴随着车子完成了这段旅程。
4. 养老模式的多样性
目前潮汕的养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虽然不全面,但涵盖了大部分情况。第一种,老人家比较好强,不愿意搬去子女家住,子女会给些伙食费,而老人家则靠自己做手工或小买卖过活,只有逢年过节才会聚在一起。电影中的外嬷就是这种情况。第二种,老人家选择“食火头”,即轮流在每个子女家住一段时间,通常每个孩子一个月或半个月。第三种,老人家在其中一个子女家居住,其他子女负责生活费。通常情况下,老人家会住在经济条件较一般的孩子家,而其他兄弟姐妹会给予经济上的补助。电影中的外嬷在受伤后,从第一种模式转变为第三种。
5. 隔代亲的体现
电影中,表妹照顾爷爷,阿安也效仿想要照顾外婆,尽管动机不纯。然而在潮汕文化中,确实存在隔代亲的现象。当年外婆中风住院时,我和表哥也曾在寒假期间照顾过她,为她按摩、陪她聊天。这段经历让我在观看电影时,不禁想起了与外婆相处的点滴。电影中外嬷为外孙阿安存钱的情节,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去看望外婆和奶奶时,她们总是偷偷塞钱给我们的情景。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虽然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挖掘,比如女儿的形象其实和潮汕出嫁女儿们的处境很相似等等,但电影想表达的核心是,女人从成为母亲的那一刻起,直到她离世,心里最放不下的始终是她的子孙。这是一部用心的电影,我也真心希望能有本土导演拍出不用炫技、却能讲好这片土地故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