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你的动力是什么?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唐诡西行》完结了,这两天在知乎上申请了几部电影看,并且也加过好多次知乎追剧团,有些剧,比如《梦华录》《唐诡》《唐诡西行》《繁城之下》等古装悬疑剧,我是肯定会看的,这是我的兴趣点之一,古装、民国、悬疑、谍战,基本上这样剧我或多或少的都会追一下的,只是能不能追完,那就要看剧集本身的质量了。
回到了题目上,什么才是你追剧的动力?演员?导演?剧情?服化道?等等等等……肯定很多人会首选演员,粉丝经济,这点毋庸置疑,我和大家不太一样,在不知道这个剧好坏的情况下,我首先会看制作公司,就像美剧的HBO是黄暴的代表一样(说起来我已经很久不看美剧了,一个是放弃英语学习了,一个是国产剧质量提升了),首先如果是东阳正午的剧,我多数会看的,再有就是杨阳导演、郭靖宇团队的剧,我都会准备好追剧的,这些也只是追剧的敲门砖,真正让我追下去并且反复观看琢磨的剧的共同特点就是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没有太多的BUG,所有人设及反映都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
也就是说我追剧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情节”,也就是故事本身讲的精彩不精彩,其次是导演的水平,下来才是谁演的。演员在我眼里和剧中的马匹、服装、道具一样,属于工具范畴,我在《嘉南传》的剧评中开宗明义的说了演员只是工具,并且在整个剧评中也只是说了情节上的疏漏或者BUG,就这还是招致了很多橘粉的攻击。这样的事情还包括我在《爱的二八定律》《哈尔比1944》等杨幂的剧评下,也被不少幂粉攻击……这些事儿吧,我其实无所谓,不过是骂骂咧咧的来,骂骂咧咧的走……不过就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已。
既然说剧情是我追剧的动力,那么就来说说什么才是我眼里的好剧情。
我记得我看罗胖跨年夜的时候,学到了一句话,什么是靠谱?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用这话来说剧情其实也没毛病。凡是有交代,每个出场人物的行为以及结局对观众有个明确的交代,这是起码的吧?不过这件事呢,我涉猎的诸多影视剧以及文学作品中,只有《鬼吹灯》做的最好,八部作品,一个闭环,而且无坑不填。虽然文学作品做到了无坑不填,但是有一说一,《鬼吹灯》的影视化除了少数剧集外,真的是一言难尽的难看!
最近的《四方馆》和《长乐曲》几乎同时上线,并且内容上也比较类似,古装探案偶像剧,四方馆几乎就算是基本没交代的代表,元莫和阿术的开始,基本上算得上一眼万年,然后就开始了。而颜幸和沈渡就好很多,人家之前就有过交际,颜幸救过沈渡,沈渡还给了颜幸一个类似印章还是什么的东西。这样就为颜幸能视死如归的替嫁 埋了伏笔,也为日后能够夫妻携手共创辉煌埋了伏笔。我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开始都必须有这么一个过往才行,但是开始的也不能如《四方馆》那样太突兀,起码也要有点过程吧!就像任盈盈对令狐冲动心就是因为过程中令狐冲给任盈盈说了自己和小师妹的那些过往,让任盈盈觉得令狐冲是个可托付的人……为日后婆婆变盈盈做了铺垫。
件件有着落更是被很多剧不当回事,就像刚结束的《孤舟》,剧集开始是要去救一个共产国际的中西太郎,这个过程中被周知非算计,去的人只有顾易中逃了出来,被周知非栽赃成八号细胞,然后后面的二十集里,大家就开始抓八号细胞,中西太郎的事儿就这么忘了……你哪怕说一句中西太郎就是个坑也算个交代,什么都不说,抓了二十集八号细胞后,中西太郎又诡异的出现了,这事儿吧,真的是有点随意了,活儿真的有点糙!
还是回到《四方馆》和《长乐曲》上,这是我写这篇剧评的主要原因。两个都是古偶探案剧,虽然都设定在一个架空的朝代,但是看得出应该都是唐代,只不过《长乐曲》大约是武周时期,那个来罗织的名字实在是太有指向性了,还有张相,张柬之呗。而《四方馆》是武周之外的某个时期。演员中,我觉得檀健次比丁禹兮好看,邓恩熙比周依然好看。所以从背景设定到演员其实大家差不多,各有各的好,我之所以觉得《四方馆》不如《长乐曲》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剧情设定。昨天《长乐曲》看到了第七集,第八集要SVIP我没有。第七集刚好把第一个阳明日连环杀人案告破,引蛇出洞,杀人犯唐大夫人也被抓了。本来觉得这就算交代清楚了,抓贼抓脏,正在行凶的过程中被抓,并且也被套出了犯案的动机等……算是清楚明白了,其实多数情况下,探案到此也就画上句号了。这剧好的一点是从这个案子结束后,两个人同时做出了灵魂拷问,罪犯是怎么运尸埋尸的?这就让我想起了本山大叔和范伟的那个小品,站起来是新问题,坐下是问过的问题一样,算是自己拆了自己的台。这里也是,同案犯都是谁?还记得英王府的酒会,唐大夫人脖颈后的刺青吗?古人和现代人的思维是不同的,刺青这东西只可能是表示对某个组织效忠或者罪犯,其余情况下,都秉承的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之。所以,唐大夫人的那个刺青肯定是有特殊含义的,我猜!也就是第一个案子,让我对这个剧本有了不同的看法,这剧,有看头!
反观《四方馆》第一个案子,实在是有点小儿科了,发现暗道是因为树叶,咱就说那天如果没刮风,或者刮风了没掉树叶案子不就破不了了?而且只需要一个人影,至于弄那么大一个木人吗?一张纸片加一盏距离合适的油灯不行吗?没有树叶就不会发现地道,发现地道如果没有那个木人就没法指认帮凶,这个案子告破主要要感谢那片树叶和凶手的低智商。至于身份,《长乐曲》上小丫头好赖还是刑部的书记员,总比鸿胪寺下设机构编外人员要正式的多吧?还有吏部侍郎修法的设定,真的是脚后跟的杰作,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组织部副部长插手最高院的工作,官场大忌啊,你都不怕人家在皇上面前参你越权?整个《四方馆》给我的感觉就是要不大雍朝机构不健全,要不就是各个机构之间的权责利未做明确分工。回京述职的大都督死了,京兆府不上报刑部大理寺,却去找鸿胪寺下设机构四方馆去办案,你京兆府尹有几个脑袋够砍的?就不怕军中哗变?死的那是大都督,不是状元桥边杀猪的郑屠,即便有京兆府的协查函,四方馆也属于越权办事吧?我就不信四方馆还有缉凶的职责……设定上真的是简直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别说都是古偶剧,不用带着脑子看,看个热闹就行了,问题是这也不热闹啊!热闹和瞎胡闹是有区别的好吧!你即便是在一个架空的朝代里,那也需要有必要的背景设定,而背景设定中,该遵循的原则起码还是要遵循的,架空不是随意的理由,更别说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是唐代背景的东西。《长乐曲》中还有弘文馆的设定,这个还真的是武周时期的新政之一,虽然唐代有了科举,但是科举真正成为全民晋升通道基本上是宋代的事情了,毕竟唐代还是门阀氏族的天下,这个在《唐诡》的“甘棠驿”中体现的更加真切。
还是那句话,剧情是我追剧的动力,而这个剧情要合情合理,最好还能情理之中,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