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先说教育。
一个吃饭的桥段,充满了大智慧,自己也买不起多少“鱼”,就用心地授人以渔,可知他多想让孩子们健康地活着!
开篇没多久,我就哭得停不下来,其中充满的理解和包容,是多少人一生不曾得到,也未能给予的呀!
别说孩子,对另一个生命,我们能先理解他,再帮他找到个相对合理且能疏解他当下情绪的方法吗?
如果当你看到这个场景就立刻冲上去制止……
你就不可能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并且已经为此付出过怎样的努力,当然也就看不到孩子脸上的笑容
你也无法因为他终于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活泼好动而喜极而泣。
你总烦恼孩子沉迷游戏,对学习和生活提不起兴趣,那可能是你没有敏锐而认真地捕捉并珍惜他们的好奇心。
孩子的成长教育中还有一个问题——对身体的认知,我们小时候,哪有现在那么矫情,都是受到西方人一贯地喜欢把事情复杂化的影响,才把这事搞得越来越说不清楚,其实在孩子心里,残疾的身体也好,异性的身体也好,本应是这样的~
这个学校可能在世俗眼里奇奇怪怪且不务正业,但它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外面的世界无法复制的。
回头想,难道这位校长对教育的投入和信仰天生就如此坚定吗?
我想,是孩子们也一次又一次用笑容和信任回应他,才渐渐夯实了他的勇气和信念。
孩子潜移默化受师长影响,既能不求回报真心付出,也能敞开心扉勇敢接受,有一天,那个你帮助过的人,也许会反过来给你莫大的慰藉,最终,两个人都收获一段宝贵的友谊。
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父母或老师,可能万分之一的概率能具备小林老师那样深刻的智慧,把浓烈的爱适度地表达出来,影响和塑造孩子。
再谈谈创作。总觉得我国影视创作者跟日本同行的差别,很大程度表现在,我方一遇到值得一说的素材就捡了宝似的兴奋,张灯结彩,奔走相告,恨不得组织一百场报告会一样把观众按在椅子上跟他一起嗨,但一近看,都是自恋浮夸的生搬硬造,有名无实的自我感动,最后留给观众的,只有生命和情感被浪费,智商和审美被愚弄的失望和愤怒。反观对面,最擅长的就是大事化小,先挖掘自己内心受触动的真实原因,再耐心细致地把一桩桩小事娓娓道来,地上画的一串音符,额头挂的细密汗珠都有自己的情绪和独白,该升华主题的时候,也敢用战争、生死来考验孩子的成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