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The Yangtze[沿江而上]》向上生长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http://axinlove.com/2008/11/up-the-yangtze/
《Up The Yangtze[沿江而上]》向上生长
by @xinl.ve 081115
废话:人生本来如波浪与潮汐,但若到了谷底,便只能向上生长
纪录片导演在影像记录中的介入不为人所喜欢,仿佛使原本的“真实”惹上人造的嫌疑,但却未知,历史的真实早已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真实”的记录,记录者总有自己屁股的位置,潜意识的预定立场,《罗生门》里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楚。
观众的这种观看记录片的完美情绪或多或少是一种审美意味上的强迫症,也或许未曾窥测纪录片拍摄的手法,特别是关于叙事的纪录片。首先承认我自己也有这种强迫症,希望不受打扰地看完某段历程,而突然出现在影片中与镜头人物形成对话而不露面的导演让人觉得很突兀。he/she发问时的声音一般是未曾落入收音麦克的范围,低沉而鬼魅。
但一个完全客观的影像中,哪儿会有催动化学反应的酶,谁又能让受访的人打开了心扉,在镜头里宣泄了所有的情感与故事?《高三[Senior Year]》目光始终躲避着镜头的逃学少年
,在回答导演的关于未来理想的问题,一刹那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专注地盯着镜头。幼时失诂,成长在孤儿院的梁文音在《星光传奇[Stars]》,一气说出低至泥土的身世与舞台上荣
耀对比时的恐惧,害怕失去得之不易的关注与温暖。所有的这些都应该属于各人的私密树洞或日记簿,是受伤后慢慢修筑堡垒里的柔软,是自我催眠后的某段遗忘的记忆,是情绪郁积一刻不停向上生长的江面。
在某一刻,镜中人都需要被倾听,需要有人来开启心门,把他们的历史展现。在记录片中,往往是导演完成这部分工作,但导演提问的绝大部分都在后期制作中被剪掉,完美真实性的需要。
《Up The Yangtze》记录因三峡蓄水而改变的人生轨迹。长江水位慢慢涨高,即将淹没了古迹,带来了想看最后一眼的人群,溯水而上的游轮因此招了两名员工试用,家境贫寒的余水和早已渴望开始经济独立旅程的陈波宇。前者的生活环境已经低到了泥土里,四口之家的房子是在江畔搭建的棚户,衰败如江水中漂浮的杂物,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经济来源依靠开垦滩涂作为田地上的蔬菜和在屋内游荡找食的母鸡。现状确定了家庭无法供姐弟两人同时读书,重男轻女也好,老大要牺牲也罢,余水出来了。陈波宇很聪明,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差,他的家庭完全能负担他读书----这对他而言,是聪明到不屑的出路。希望快速实现的财富的梦,把他也带到了游轮上。
向上的梦想总有感动人的力量。余水倔强在水池盘的模样,把应该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季节变成担负家庭压力的记忆,无法拒绝的真实顽强地凿开体验了无数影像人生的我心。从身边同事认为她不晓世事,到逛街的女伴主动买衣服给她,从厨房洗盘子走到外场服务,简单和纯
朴赢得生活的转机,她“卑微”的父母也有受邀来三峡坝上看看。生命中的贵人----游船的经理和同事----应该是她一辈子感激的人们,鼓励她生长了自信,也愿意教导她,让她赶上了陈波宇的脚步。
奇技淫巧似的小聪明,使人往往在大处糊涂。外形和歌艺,让原本外向的陈波宇很快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收入超过他已经工作多年的父母。察言观色,善于分析服务对象,以选择性服务外国游客方式获取更多的小费,最后因被人投诉主动索取小费而被解职,聪明与学会的口语只能留待下一份工作使用。对他的情感十分复杂,按部就班的实现梦想好像可能,但现实到底会眷顾余水与陈波宇中的谁?我在摇摆,感觉不出影片的答案。
两人被对比的生活,言而不尽的寓意。生活已经起步,便不要让它停止,余水的父母失去田地,还要负担增加的房租,看似更加艰苦,却未曾不是新的起点,如156m的拆迁线,也如轮船上的余水和同样装束来去的陈波宇,为梦想乐观我的想法。
Up.The.Yangtze.2007.LIMITED.DVDRIP.XVID-iGNiTE
呓语:
某夜梦中萦绕的歌词,困扰,记在这个树洞,仿佛又略多了些理解,缺少智慧的岁月。
有生之年
狭路相逢
终不能幸免
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
懂事之前
情动以后
长不过一天
留不住 算不出
流年
《Up The Yangtze[沿江而上]》向上生长
by @xinl.ve 081115
废话:人生本来如波浪与潮汐,但若到了谷底,便只能向上生长
纪录片导演在影像记录中的介入不为人所喜欢,仿佛使原本的“真实”惹上人造的嫌疑,但却未知,历史的真实早已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于“真实”的记录,记录者总有自己屁股的位置,潜意识的预定立场,《罗生门》里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楚。
观众的这种观看记录片的完美情绪或多或少是一种审美意味上的强迫症,也或许未曾窥测纪录片拍摄的手法,特别是关于叙事的纪录片。首先承认我自己也有这种强迫症,希望不受打扰地看完某段历程,而突然出现在影片中与镜头人物形成对话而不露面的导演让人觉得很突兀。he/she发问时的声音一般是未曾落入收音麦克的范围,低沉而鬼魅。
但一个完全客观的影像中,哪儿会有催动化学反应的酶,谁又能让受访的人打开了心扉,在镜头里宣泄了所有的情感与故事?《高三[Senior Year]》目光始终躲避着镜头的逃学少年
,在回答导演的关于未来理想的问题,一刹那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专注地盯着镜头。幼时失诂,成长在孤儿院的梁文音在《星光传奇[Stars]》,一气说出低至泥土的身世与舞台上荣
耀对比时的恐惧,害怕失去得之不易的关注与温暖。所有的这些都应该属于各人的私密树洞或日记簿,是受伤后慢慢修筑堡垒里的柔软,是自我催眠后的某段遗忘的记忆,是情绪郁积一刻不停向上生长的江面。
在某一刻,镜中人都需要被倾听,需要有人来开启心门,把他们的历史展现。在记录片中,往往是导演完成这部分工作,但导演提问的绝大部分都在后期制作中被剪掉,完美真实性的需要。
《Up The Yangtze》记录因三峡蓄水而改变的人生轨迹。长江水位慢慢涨高,即将淹没了古迹,带来了想看最后一眼的人群,溯水而上的游轮因此招了两名员工试用,家境贫寒的余水和早已渴望开始经济独立旅程的陈波宇。前者的生活环境已经低到了泥土里,四口之家的房子是在江畔搭建的棚户,衰败如江水中漂浮的杂物,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经济来源依靠开垦滩涂作为田地上的蔬菜和在屋内游荡找食的母鸡。现状确定了家庭无法供姐弟两人同时读书,重男轻女也好,老大要牺牲也罢,余水出来了。陈波宇很聪明,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差,他的家庭完全能负担他读书----这对他而言,是聪明到不屑的出路。希望快速实现的财富的梦,把他也带到了游轮上。
向上的梦想总有感动人的力量。余水倔强在水池盘的模样,把应该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季节变成担负家庭压力的记忆,无法拒绝的真实顽强地凿开体验了无数影像人生的我心。从身边同事认为她不晓世事,到逛街的女伴主动买衣服给她,从厨房洗盘子走到外场服务,简单和纯
朴赢得生活的转机,她“卑微”的父母也有受邀来三峡坝上看看。生命中的贵人----游船的经理和同事----应该是她一辈子感激的人们,鼓励她生长了自信,也愿意教导她,让她赶上了陈波宇的脚步。
奇技淫巧似的小聪明,使人往往在大处糊涂。外形和歌艺,让原本外向的陈波宇很快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收入超过他已经工作多年的父母。察言观色,善于分析服务对象,以选择性服务外国游客方式获取更多的小费,最后因被人投诉主动索取小费而被解职,聪明与学会的口语只能留待下一份工作使用。对他的情感十分复杂,按部就班的实现梦想好像可能,但现实到底会眷顾余水与陈波宇中的谁?我在摇摆,感觉不出影片的答案。
两人被对比的生活,言而不尽的寓意。生活已经起步,便不要让它停止,余水的父母失去田地,还要负担增加的房租,看似更加艰苦,却未曾不是新的起点,如156m的拆迁线,也如轮船上的余水和同样装束来去的陈波宇,为梦想乐观我的想法。
Up.The.Yangtze.2007.LIMITED.DVDRIP.XVID-iGNiTE
呓语:
某夜梦中萦绕的歌词,困扰,记在这个树洞,仿佛又略多了些理解,缺少智慧的岁月。
有生之年
狭路相逢
终不能幸免
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
懂事之前
情动以后
长不过一天
留不住 算不出
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