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领袖》观后感

从《井冈山》和《红色摇篮》,到《领袖》,王霙演的毛主席井冈山、苏区三部曲经典。
《领袖》讲得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打完四渡赤水的一系列故事。
此片一系列中央政治局会议并没有温和的展现,相反更多的是激烈的会上争论,这是一个很值得称赞的地方,把当时激烈的党内斗争展现的精彩。
战争前的军事会议,战略决策画面比较少,还是讲得不够明白(这也接近现实,没多少人会理解)。
战争场面虽多,但是多数展现的是红军冲锋的画面,没有将战争中的技巧,布置,战术行动拍出来,这个有点可惜。
遵义会议过程没有细节,简单的略过了。
攻打打鼓新场的苟坝会议,设计的有问题,毛主席没有在会上酝酿就轻易提出辞职施压,这个看着影片就不舒服,没有连贯(个人猜测)。
四渡赤水前后,可以说是电视剧详细版,一些灵动的想法,也是逐渐形成的。三渡赤水的时候,就开始设计第四次渡赤水河,虚实结合,声西击东。
飘忽不定,捉摸不清,战略目标是啥?其实是不清晰的。唯一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跳出40万的包围圈。
长征开始前,由于军事上的失败,导致与共产国际失联了,阴差阳错地逼迫着中国共产党人自己决定命运的前途,终于开始走向成熟。
打仗?用民主表决?战争机会稍众即逝,需要机动灵活处置,所以在苟坝会议纠正了,形成了新的三人团军事小组。
失败不可怕,要做到的是承认失败,改正错误,总结经验,及时修改战略战术,战略目标,去实现下一步行动。
“为了进攻而防御,
为了前进而后退,
为了向正面而向后面,
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
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何况军事军事运动”。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