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岁月看战争之《解放1弧形火线》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高中时代得到一本破旧的电影剧本(中文),封面上作者的名字拗口难记,奇怪的是居然一直记到了现在,难以忘怀,那就是苏联鼎鼎大名的战争片导演、编剧尤里奥泽洛夫。《解放》剧本看起来就像是一本战争小说,隔了很久才找到电影一睹为快,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收集了很多版本的DVD,其中最佳的是红龙盗版俄罗斯电影馆修复版,画面极度清晰,配音也有两版,一是内参不消除德语原音,一是中央台播放时配音,后者更加清楚,前者充满沧桑感。赫鲁晓夫下台后,美苏之间进行了高烈度的对抗,在越南战场,华约对抗北约,冷战某种程度升级为热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舍,实战中因为中国也支持越南,苏联一方是占上风的,但在意识形态对抗中,尤其是被列宁称为最伟大的艺术手段——电影,美国因为有好莱坞这个金牌打手,社会主义阵营处于下风。尤其在二战功绩的宣传方面,苏联一直被压制,距离二战结束不到三十年,苏军很多战功都已经被修改甚至抹黑。勃列日涅夫一生最爱获得勋章,张扬的性格之下更喜欢接受表扬,对于二战历史的修正非常上心。为给苏军二战战绩正名,于是就有了不计成本的战争巨制《解放》。同时,为避免卫国战争初期不堪入目的战损,影片选择库尔斯克弧形战线作为开端,这也是《解放》第一部名字的由来。
《弧形火线》展示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围绕苏军突出部展开的大会战,根据双方事后战报,以及第三方的估计(毕竟战争双方都会用春秋笔法),苏德两军150万士兵,8000辆坦克,上万辆火炮、飞机在库尔斯克展开厮杀,爆发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坦克大决战。双方的钢铁洪流头对头,脸贴脸的撞在一起,多么优秀的车长和炮手都毫无用武之地,密集的炮火下,只能与钢铁巨兽一同化为金属垃圾,实在令人唏嘘。开战前,德军仍然拥有战略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选择发起主动进攻。苏军试图取得战略主动,正在考虑发起出其不意的进攻,但限于实力一直在等待。这时候开展初期如有神助,决策屡屡出奇制胜的小胡子昏招迭出,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进攻时间,最后一次的理由竟是为了减少坦克损失,要求虎式坦克返厂再加一层钢板,问题是背靠美西方援助苏联实力增加速度远远超过德国,尤其苏军处于防守,就在虎式坦克回炉重造期间,苏军在弧形战线后方又加修了两条防线,布下了更多的地雷,以至于开展后以速度见长的德军装甲部队变成了龟速前进,仅仅第一天的第一道防线一次冲击就有36辆坦克触雷,这种损失1943年的德军根本承受不起。
花开两支各表一枝。苏军也不是没有顾虑,站前为了等待德军进攻就耗费了朱可夫极大心力,毕竟当年本打算进攻的苏军被德军闪电战打懵逼的阴影历历在目。虽然这次是以逸待劳,但会不会一开战就被速推谁也不敢保证,好在钢铁大叔对他还算信任,派来的方面军军事委员不过一个少将,在元帅面前不致过分逼迫。朱可夫终于在忐忑中等来了德军的进攻,影片中拍摄了苏军活捉德军中士得知进攻即将发起的情报,实在有点戏说,具体的进攻时间高度机密,区区中士如何知道,而且还是进攻前派出来扫雷的,最多就是知道近期要进攻。具体某天进攻苏联大本营都是给一个猜测区间的,诸葛亮来了也不敢打保票,何况拔战前火力覆盖的理由归功于低阶俘虏口供实在对不起名臣大将的判断。不过影视剧中常用简单手法讲述复杂战略,比如韩国抗美援朝作品,动不动就用志愿军人海冲锋解释战败。《解放》在拍摄中借鉴了西方战争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手法,勇敢的战士也会有爱人和牵挂,被俘的军官也会有对生的渴望,德军也不是无脑的反派。双方将士的塑造,虽然德军略显凶残,苏军很是勇敢,但作为半个世纪前的主旋律影片意识形态影片,依旧是令人震撼。当年看《解放》一气呵成,不眠不休,现在年龄大了,只能一部一部慢慢看,一点一点回忆当年激动人心的时时刻刻。
PS:近期工作可能会很忙,就抽时间写老战争片系列,毕竟是回忆,不用花大量时间看原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