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铁三角,一代新人换旧人

虽然这部剧的磨皮粗糙,但是剧情还是很好看的,而且因为演员演技普遍在线,所以能够有效演绎出人物之间的亲近与算计,让人物人设立体灵动。
目录一览
一、紫川老一辈儿的逐渐失衡
二、帝林:权力斗争的牺牲品(13-14集)
三、紫川参星的真情与假意
一、紫川老一辈儿的逐渐失衡
紫川远星、哥应星是心大的人,紫川参星、杨明华则是小心眼的人。
在最初紫川远星当政的时候,三角团队里有两个心大的人与一个小心眼的人,所以两个宽宏大量的人会包容这个算计的人,而这个斤斤计较的人因为感受到了团队的包容与温暖,所以良性循环地也多了点信任与安稳,紫川远星与哥应星以最大的包容引导着杨明华走向正轨。
只可惜,这个微妙的三角关系随着紫川远星的离开而失衡。
杨明华最初没有想反,我认为是真的,但他对哥应星没有如紫川远星那般信任,也是真的。杨明华聚集反叛的物资,因为在他的观念里,他可以不反,但不能沦为被动挨打,更不能被诬陷谋反,所以他偏要把自己堆到那个可以随时随地反叛的高位后,然后再用自己坚决不反来打这些挑唆的人的脸,他就是喜欢用这样扭曲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但是,杨明华高估了自己的定力与恒心,也低估了别人对他的猜忌与压制。
哥应星离别之前对杨明华的规劝,二位是由疏离到真情实感的,两位演员演得真是入木三分。哥应星看到了杨明华对自己的忌惮,他也看到了紫川参星对杨明华的忌惮,他明白紫川的势力已经走向失衡,他无力阻止却总想做最后的努力,所以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稳住杨明华,至少从原则上阻止紫川形势的彻底崩盘。而杨明华听到了哥应星的慷慨陈词,唤起了紫川远星曾经给予他的信任,所以在这一刻,哥应星的话他是有听进去的,他也是真心承诺要替远星守护紫川。
哥应星尽了最大努力稳定紫川,但坏就坏在紫川参星身上。
紫川参星太想让杨明华反了,所以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挑唆杨明华行动,而紫川参星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他太了解哥哥与结拜兄弟们的情意了,所以他在关键时刻祭出了铜锤,让杨明华对紫川远星的信任瞬间土崩瓦解,以此来彻底逼反杨明华。
其实如果这个时候哥应星在帝都,如果他及时告知紫川远星在他与杨明华身边都放了一枚棋子,且这个提议本身就是他向紫川远星提出的,杨明华未必会直接陷入如今这般癫狂。最初紫川参星向哥应星展示哥哥留下的后招时,哥应星只是单纯以为这是紫川参星对杨明华势力的忌惮与防范,直到他身边的棋子也受到召唤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紫川参星一直在引蛇出洞,他才明白紫川参星竟然是如此地心机深沉。
两个小心眼的人+一个心大的人是不能共事的,因为无论这个心大的人如何从中调和,两个小心眼的人都不可能彻底消除芥蒂,所以他们总想压制对方以掌握更大的控制权。哥应星尽力了,只能说二拖一可行,一拖二却带不动,所以他最后能做的只能是选择,选择站队那位紫川之主,哪怕以牺牲自己为代价。
其实这个局本身能解,只要杨明华始终按兵不动,那么紫川参星的任何小动作都会无济于事,恰恰是他的稳固保证了哥应星存在的意义,而紫川参星在不能一举扳倒杨明华的前提下,也只能对杨明华与哥应星这两座大山作壁上观,这将是紫川政权的二代平衡。
此时的紫川秀不会懂得哥应星为什么放弃挣扎,因为哥应星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高于一切。“紫川为大”,等什么时候紫川秀懂了这句遗言,他也就开始明白了哥应星的选择。
二、帝林:权力斗争的牺牲品(13-14集)
帝林是不可能在权力斗争中善终的,因为他最开始就拿错了身份牌,之后的路,只能骑虎难下。
杨明华与紫川参星都不是善类,帝林效力于紫川参星,却在杨明华处做卧底,两边都不是明主,只能论谁比谁更像火坑,这就是帝林选择的悲哀,其实他从来都没有选择。
故事是从紫川秀远州大胜的时间点开始的,在这个时候,帝林已经取得了杨明华的信任。但事实上,杨明华本身就是个谨慎多疑的人,所以在此之前,他一定会让帝林做一些自断后路的任务以为考验,只不过这些都作为大背景被略过罢了。帝林给外界立的人设就是暴戾、狠辣、凶残、杀伐决断,所以他以后的路也只能沿着这个人设走下去,这就是卧底的代价。
紫川参星并非明主,更确切的说,他是一个自私、虚伪又狭隘的小人,杨明华临终前对他的评判是相当准确的。他彻底隐瞒罗明海卧底的身份,又命令帝林屠尽帝都与杨明华相关的一切,以紫川参星缜密的算计,他就应该想到帝林很可能会误杀罗明海全家。但是,他没有做任何的防范,就是因为他不希望扳到杨明华的计划有任何纰漏,为了他的大业他可以牺牲罗明海全家,也可以把帝林丢给罗明海撒气,在紫川参星的心里,这些属下都是可以狠狠利用的棋子。
在兄弟争执的时候,帝林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可惜紫川秀没有敏感的捕捉到,帝林的那句话是“我可以不在乎任何人,除了你们三个”。紫川参星容不下杨明华的党羽,哪怕他们只是在宫变之时观望,只要不站队,就是触了紫川参星的逆鳞,紫川参星要处死他们是必然,紫川秀的求情只会让紫川参星不悦。帝林之所以在紫川秀赶回来之前完成屠戮,就是为了在结果上完成紫川参星的交代,尽最大可能平复紫川参星对紫川秀的不满。紫川秀有一张护身符叫“紫川宁”,这也就是紫川参星目前还不想与紫川秀撕破脸的主要原因。紫川秀看不透紫川参星的真实嘴脸,但帝林却很清楚,所以他只能坚定不移地执行铁血镇压的命令,因为只有他取得了紫川参星的信任,才能保护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在乎的三个人。
紫川参星给帝林罗明海安排互相对立又协同的官职,就是让交恶的两人互相牵制。在紫川参星询问处理雷洪的事情上,帝林故意提出和谈,一方面是故意荒诞藏拙,另一方面是为斯意林请战铺路,伴君如伴虎,他终究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兄弟。“紫川为大”之后,紫川秀明白了紫川参星的丑陋嘴脸,但在官场上,他的处事方式相对帝林来说生涩不少。
PS:哥应星留下“紫川为大”四个字,其实就是字面本身的意思。他希望有朝一日即便紫川秀知道了自己的死因,也不希望他去怨恨紫川参星,他依然希望徒弟能够心无芥蒂的继续辅佐紫川参星,以稳固国家为首要任务。
只不过紫川秀见到未明太快了,追杀未明的人肯定是紫川参星派来的,再加上帝林被构陷入狱,所有的奇怪事情整合起来,就能发现是紫川参星隐在背后捣鬼,而更可恶的是他还在表面上装成一副痛心疾首、左右为难、诚心求助的样子。紫川秀虽然聪明,但相比于帝林依然不善于伪装,他对紫川参星的不满应该已经被察觉的,所以这个君臣之间的裂痕只会越来越大。
三、紫川参星的真情与假意
我认为紫川参星最信任的部下是罗明海。紫川秀这种天生叛逆的人是紫川参星最不喜欢的。帝林可用,但他的心思太深沉,不容易揣摩透,驾驭这种将领的变数太大。
对待这三兄弟,紫川参星对斯毅林的感情中“真”的成分最高。我认为紫川参星确实是想真心提拔斯毅林,因为斯毅林这个人忠诚,必不可能背叛自己以及紫川家族,所以重用他是很安全的。但斯毅林对紫川参星来说也有很致命的缺点,就是斯毅林太正直了,紫川参星的那些背地谋划不能派他去执行,甚至都不能让他知道,所以斯毅林的执行能力对紫川参星来说只限于覆盖光明正大的那半部分,而对紫川参星来说,恰恰是阴暗的那部分才包含着他最大的心思与秘密,所以斯毅林必然不可能成为最接近他势力核心的那一位。
再说说罗明海,这个人对紫川参星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格局小,所以只要给他点甜头,就很容易牵着他的鼻子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罗明海全家被杀这件事,已知条件1“帝林是紫川参星的暗线”,已知条件2“帝林奉紫川参星的命令屠尽杨明华势力”,那么综合这两个条件,是不是这个屠杀的命令就是紫川参星下达的?帝林不知道罗明海是自己人,那紫川参星不是很清楚吗?明明是紫川参星没有顾及罗明海家人的安全,而罗明海却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帝林身上,由此可见罗明海这个人是多么的短视,且缺乏大局观与正确的分析能力。也正是通过这件事,人紫川参星发现罗明海对自己的信任与跟从能够达到一叶障目的高度,所以他也明白自己只要有频率地对他好,他就会坚定不移地跟随自己。如今罗明海也没有家人牵绊了,所以紫川参星就是离他最近的人,而且罗明海这个人的心思也不那么正,所以很多灰色地带的事情能派给他去做,因为本身就是心怀鬼胎的人,所以很多前因后果也不会问很清楚,这太便于紫川参星隐藏自己的心思了。
紫川参星不敢真的动帝林,一方面是因为帝林势大,怕把他惹急了直接反叛,另一方面在于罗明海的能力有限,面对紫川家大危机的时候,还是得依靠帝林来收拾烂摊子。紫川参星对帝林有防备,他不信任帝林,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帝林委以重用。在让自己活下去这件事情上,紫川参星是相当有大局观的,他很聪明,也很会审时度势,只不过他的这些智商没有用在正途上。
最后谈谈紫川宁。紫川参星对紫川宁的扶持其实是假的,但还有个词叫做“假戏真做”,因为他要把自己的人设演得真,所以也投入了一部分真情实感。
在紫川宁出走去边境之前,紫川参星对宁殿下一直是放养态度,希望她吃喝玩乐,不希望她接触政务。其实他后来也知道紫川宁去了边境,我认为他还是希望紫川宁遇到意外丧命的,只不过他不会动手主导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倘若三兄弟一起追查宁殿下的死因,他必然纸包不住火。紫川宁从边境回来的时机是很微妙的,紫川宁自己以为是顺势为之,但其实这一切都在帝林与紫川秀的计划之中,紫川参星也是明白宁殿下回归的背后是有推手的,所以与其让紫川宁懵懵懂懂地做别人的棋子,不如让她自己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紫川宁自己懂得多以后可能会妨碍他的行动,但同时也意味着紫川宁未必会完全听从对方的安排,至少不至于对方指哪儿打哪儿,也算间接削弱了对方的能力。所以紫川参星对紫川宁的培养是从边境归来开始的,终究还是为了他自己。
【全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