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的哀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个小女孩哀悼自己母亲的故事。
这个失去的过程,她没有亲身参与,她感觉自己被母亲抛弃了,不爱自己了。这让她感觉特别孤独,内心充满了愤怒。
这些没有化为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指向了她寄养的舅舅家人,尤其对妈妈马尔加和女儿安娜。孤独的弗里达并没有接受母亲的死亡,充满了悲伤和愤怒,却没有人可以表达。基于儿童的心理特点,没有用语言表达的,表现为行动,又难以被人理解。
很多人容易感受到被弗里达激起的情绪,包括对她的愤怒。这个小女孩怎么这么坏,怎么这样,是不是天生的坏蛋。如果人们因为这愤怒而离开她,就会验证了她的感觉,别人不爱她,会抛弃她。
几次下意识地伤害安娜的行动也带给弗里达内疚,让她感受到爱的部分。这种内心爱恨的整合,成为结尾时哀悼的前提,她开始问马尔加关于母亲的死。
最后她终于可以哭出来了,虽然她说不清楚是什么,但这就是哀悼。
观众内心也会经历弗里达的心理过程,从愤怒到难过,由恨到爱。
对弗里达来说,困难有几个因素:
一是没有参与到与母亲告别的过程,没有机会和母亲告别。
二是母亲去世后,她来到了陌生的舅舅一家,陌生的环境,在刚刚失去母亲的弗里达来说,加剧了痛苦。
三是舅舅一家并没有敏感地了解弗里达对母亲的情感,她没有办法寻求安慰和表达愤怒、悲伤。当经历一些冲突,有了更多情感沟通后,弗里达开始能够感到安全,向舅妈寻求安慰。
四是表妹的存在,一个有父母的孩子,对弗里达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刺激,特别是在陌生的环境里。假如她本来和舅舅一家很亲近的话,会容易很多,成为帮助她哀悼的重要资源。电影中可以感觉到她对表妹的敌意和嫉妒。
这对很多面临此类问题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参考。经常可以看到有人问,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家人的去世。在文化断裂的今天,很多人都没有具体的经验和传承。哀悼本来一直是我们文化中重要的部分,对传统的否定和当今的快节奏生活,让哀悼变得越来越难,人与人的情感也越来越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