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八月长安在萌芽连载的时候是夏天,2013年夏天。我从中考的锁喉里逃出来,在图书馆杂志区的铁架上翻开,凉薄的南京。阳光下,对着陈见夏的破洞袜子幻想鹰山北路的新生活。虽然自知自己比见夏的运气好得多,不管是投胎还是什么,但二熊的连载停在高三的秋天,某种程度上,《萌芽》版小说内化成了我高中阶段自我认知的一部分。一塌糊涂的二模,觉得不应该睡又无法学习的凌晨,以及等待阳光高考拥堵的自招系统转圈的时候,在贴吧一页一页往下翻,和王小利比赛做题、李燃出现在县一中。再然后,我到了南京,某种程度上的互文性。
我无法客观地评价这部电影,因为它牵扯了太多intimate的东西。不夸张地说,走进电影院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找点不用过脑子的东西,何况豆瓣开分不到7。哭掉半包抽纸,哭到自己都害怕。局促的高中陈见夏,高二晚自习里传阅的《萌芽》,“读书是为了求知还是脱贫”,昨晚刚崩溃大哭问S老师“文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直到大学,B城开了第一家必胜客,而我从未进去过。沙拉塔好玩吗,披萨是否真的可以抽出长长的芝士丝。电影其实美化了太多,甚至我厌恶那个庸俗的结局——拼命飞的陈见夏,为了男人,破釜沉舟。当然可以说,他是李燃。十年,十年间“我只在乎你”,一戳就破的泡沫,倒是情愿重逢后的电光火石只是意乱情迷。“带我去玩吧”,其实对这一段的文本没有印象,可我看到了七年前的自己。是的,真正的互文性其实是南京时代。无聊、抽象,所以渴望亮色。而这一切都要结束了,陈见夏选择和一切和解——可是怎么可能呢,她那么渴望飞,李燃又怎么忍心以爱之名收起她的翅膀。见夏飞回哈尔滨之后,影院的灯光蓦然打开。哭到虚脱,好在整场只有一个观众。保洁阿姨问“瓶子空的吗”,眼睛已经重影。
我不可避免地想起天台,初夏凉风氤氲。再没走进过莫愁路堂,EP遥遥看去已是恍如隔世。而我终于要和别别扭扭的青春期告别,以翻开人生新篇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