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贵族时代

2003年春夏之交,北京,非典搅乱了人们的生活。同宿舍的哥们有的回家,有的投奔在京的亲戚,剩下我独自留守。课停了,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啃啃外文书,打打游戏,剩下的就是打篮球踢足球以增强体质抵抗病毒。住在附近的一个朋友为了给我解闷,送来一堆光碟,我就有机会从中翻出这部《屋顶的骑士》。
我惊叹,影片描述的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霍乱之灾,造成的恐慌与政府隔离制度,跟当时的中国何其相似。这部影片的出现,真可谓恰逢其时。
这样的巧合,在生活中并不多见。
影片有另外一个中译名《爱在天地茫茫时》,以突出其爱情主题。但我以为,如果仅仅看到从影片中看到爱情,那一定是最大的遗憾。
我看的次数越多,就越是肯定,这是一部追忆欧洲贵族时代的杰作,影片中有无数的细节,都是对贵族时代最深情的缅怀。只是,由于这种深情总是以一种不露声色的方式传达出来,充满节制,故而不易为人感知。但这本身契合了贵族精神本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节制”。这是我愿意反复欣赏的原因之一。
一个中世纪的贵族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忠诚、勇敢、坚毅、友谊,有爱心而不失节制,优雅而不失果决。他们是上帝的战士,是妇女儿童和平民百姓的保护者。所有这些,仿佛都是在描述本片的两位主人公,不是吗?
中世纪的骑士,其忠诚与爱首先是对上帝的。影片描述的是19世纪30年代,经历过拿破仑战争洗礼的欧洲,民族主义勃兴,欧洲民族革命浪潮此起彼伏。对上帝的忠诚已经被男主人公安杰罗对自己祖国意大利的热爱与忠诚取代了,这一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并不难理解。安杰罗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革命(独立)事业的忠诚,决不逊色于中世纪基督徒对上帝的爱与对领主的忠诚。
安杰罗是个革命者,他和他的朋友从事着让意大利独立的革命事业。他们之间充满着友谊、默契和信任,就像一个大家庭。
塞万提斯以《堂·吉诃德》对中世纪欧洲骑士精神作了最辛辣的嘲讽。但是并不妨碍人们对骑士的想象。影片中,主人公安杰罗在深夜的树林中偶遇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女子,她看起来单纯、天真,对骑士传奇《罗兰之歌》的阅读,让这位可爱的女士脑子里充满对中世纪骑士天真而美好的幻想,她一定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树林中与他偶遇,并得到他的保护,以及,最美好的爱情。安杰罗如梦幻般的出现在她眼前,使她仿佛置身于查理曼时代的欧洲——眼前的安杰罗跟她心目中的骑士英雄形象那么的一致。
安杰罗成了她的保护神。临别之时,她将《罗兰之歌》送给安杰罗,以她所知道的最浪漫的方式表达了心中最美好的爱情,那是一个贵族女子对一个骑士的爱情。对于一个充满美好幻想的女子来说,这一定是她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
后来,当安杰罗再次回来找寻她时,她已经被霍乱夺走了生命。生命无常。
这段情节只是一段插曲。真正的故事发生在安杰罗与另一位贵族妇人宝琳娜之间。熟悉欧洲骑士传奇的人一定知道,最典型的骑士爱情,一定不是发生在骑士与未婚女子之间的,而是发生在骑士与已婚贵妇人之间。
宝琳娜的出场,与小镇上恐怖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告诉我们,她跟安杰罗一定有契合的地方,因为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他们都那么的平静,从他们脸上看不到惊恐与不安。
当然,安杰罗跟宝琳娜不一样,他年轻,脸上虽然写着坚毅,但并没有写着成熟。他敏感,甚至有些神经质。无意中进入他人的房屋,他还要整理自己的装束,不断地重复着道歉的话。而当宝琳娜以一个成熟女性的姿态对此加以质疑、并提到他的母亲的时候,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冒犯,便起身要走。直到宝琳娜提出自己一个人其实也害怕,这才让他不得不拾起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
之后,我们看到两位主人公在多个场合显示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他们敢于救治感染霍乱的病人,哪怕是看起来毫无希望,与其他人的恐惧与袖手旁观形成强烈的对比。他们似乎还无法无天,不遵循任何定规,仿佛这些都可以被他们轻松驾驭。边境的警察,奥地利的龙骑兵似乎都拿他们无可奈何。看似不可逾越的边界地区任由他们纵马驰骋,原本充满死亡的凝重空气,也因他们的搅动而变得越来越有生的灵动与希望。
他们之间也有较量。两个个性鲜明而强烈的人在一起,不可能没有矛盾。有时候,他们都显得固执,谁也不能说服谁,直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下命令,甚至是挥动马鞭。当然,男人毕竟还是男人。宝琳娜问:你难道从来没有过犹豫吗?你不怕霍乱吗?安杰罗无法解释,他只是说:霍乱怕我。他的脸上写着牵强,但是这是最好的解释。
他们慢慢了解对方。
安杰罗诞生在拿破仑战争期间,那是欧洲近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年代,是浪漫主义产生的年代。他的父亲是拿破仑的部将,但是他从不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是贵族,给了他良好的教养,可以看出母亲在他心中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他仰慕母亲,他不断地给母亲写信。他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满意。
宝琳娜是一个普通医生的女儿。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成为了贵族夫人。丈夫叫罗兰,与《罗兰之歌》的英雄主人公同名。她比丈夫小了几十岁,但是可以看出,她崇拜他,可以得到这样女人的崇拜的人,一定是非凡的。影片结尾,罗兰出场,骑在马上的贵族,虽年迈,却气度非凡,挺拔的身姿与坚毅的脸庞,配得上一个英雄骑士的名字。
爱情产生于这样的反复较量与相互了解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男女有别。宝琳娜说,她曾经害怕。后来,挫折曾让她丧失信心。在这样的时候,安杰罗的坚毅和执着给了她信心。她恢复了自信和果决,与安杰罗共同冲破了边境警察设置的隔离站。
一个有着坚定意志的女人,当她的信心还需要另一个男人来作支撑的时候,爱情的产生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
一种节制让二人始终保持着距离。尤其是安杰罗,他有着一个坚毅男子应有的理智和自控力,始终不乱方寸。直到,宝琳娜在反复奔波之后疲惫不堪,霍乱的侵袭终于来临,这是对两人最严重的考验。安杰罗不顾一切,撕碎了奥琳娜的衣服,整夜以酒精为宝琳娜涂抹身体……一种异样的肌肤相亲让二人的距离变得如此的近,却又有如生与死的距离那样遥远。死神几乎带走了宝琳娜,又被安杰罗夺了回来。宝琳娜终于得救。
爱情不是唯一的主题,这里还有生命意志的赞歌,还有更多。
贵族时代一去不复返,这样的爱情故事也不多见了吧。
我惊叹,影片描述的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霍乱之灾,造成的恐慌与政府隔离制度,跟当时的中国何其相似。这部影片的出现,真可谓恰逢其时。
这样的巧合,在生活中并不多见。
影片有另外一个中译名《爱在天地茫茫时》,以突出其爱情主题。但我以为,如果仅仅看到从影片中看到爱情,那一定是最大的遗憾。
我看的次数越多,就越是肯定,这是一部追忆欧洲贵族时代的杰作,影片中有无数的细节,都是对贵族时代最深情的缅怀。只是,由于这种深情总是以一种不露声色的方式传达出来,充满节制,故而不易为人感知。但这本身契合了贵族精神本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节制”。这是我愿意反复欣赏的原因之一。
一个中世纪的贵族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忠诚、勇敢、坚毅、友谊,有爱心而不失节制,优雅而不失果决。他们是上帝的战士,是妇女儿童和平民百姓的保护者。所有这些,仿佛都是在描述本片的两位主人公,不是吗?
中世纪的骑士,其忠诚与爱首先是对上帝的。影片描述的是19世纪30年代,经历过拿破仑战争洗礼的欧洲,民族主义勃兴,欧洲民族革命浪潮此起彼伏。对上帝的忠诚已经被男主人公安杰罗对自己祖国意大利的热爱与忠诚取代了,这一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并不难理解。安杰罗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革命(独立)事业的忠诚,决不逊色于中世纪基督徒对上帝的爱与对领主的忠诚。
安杰罗是个革命者,他和他的朋友从事着让意大利独立的革命事业。他们之间充满着友谊、默契和信任,就像一个大家庭。
塞万提斯以《堂·吉诃德》对中世纪欧洲骑士精神作了最辛辣的嘲讽。但是并不妨碍人们对骑士的想象。影片中,主人公安杰罗在深夜的树林中偶遇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女子,她看起来单纯、天真,对骑士传奇《罗兰之歌》的阅读,让这位可爱的女士脑子里充满对中世纪骑士天真而美好的幻想,她一定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树林中与他偶遇,并得到他的保护,以及,最美好的爱情。安杰罗如梦幻般的出现在她眼前,使她仿佛置身于查理曼时代的欧洲——眼前的安杰罗跟她心目中的骑士英雄形象那么的一致。
安杰罗成了她的保护神。临别之时,她将《罗兰之歌》送给安杰罗,以她所知道的最浪漫的方式表达了心中最美好的爱情,那是一个贵族女子对一个骑士的爱情。对于一个充满美好幻想的女子来说,这一定是她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
后来,当安杰罗再次回来找寻她时,她已经被霍乱夺走了生命。生命无常。
这段情节只是一段插曲。真正的故事发生在安杰罗与另一位贵族妇人宝琳娜之间。熟悉欧洲骑士传奇的人一定知道,最典型的骑士爱情,一定不是发生在骑士与未婚女子之间的,而是发生在骑士与已婚贵妇人之间。
宝琳娜的出场,与小镇上恐怖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告诉我们,她跟安杰罗一定有契合的地方,因为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他们都那么的平静,从他们脸上看不到惊恐与不安。
当然,安杰罗跟宝琳娜不一样,他年轻,脸上虽然写着坚毅,但并没有写着成熟。他敏感,甚至有些神经质。无意中进入他人的房屋,他还要整理自己的装束,不断地重复着道歉的话。而当宝琳娜以一个成熟女性的姿态对此加以质疑、并提到他的母亲的时候,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冒犯,便起身要走。直到宝琳娜提出自己一个人其实也害怕,这才让他不得不拾起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
之后,我们看到两位主人公在多个场合显示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他们敢于救治感染霍乱的病人,哪怕是看起来毫无希望,与其他人的恐惧与袖手旁观形成强烈的对比。他们似乎还无法无天,不遵循任何定规,仿佛这些都可以被他们轻松驾驭。边境的警察,奥地利的龙骑兵似乎都拿他们无可奈何。看似不可逾越的边界地区任由他们纵马驰骋,原本充满死亡的凝重空气,也因他们的搅动而变得越来越有生的灵动与希望。
他们之间也有较量。两个个性鲜明而强烈的人在一起,不可能没有矛盾。有时候,他们都显得固执,谁也不能说服谁,直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下命令,甚至是挥动马鞭。当然,男人毕竟还是男人。宝琳娜问:你难道从来没有过犹豫吗?你不怕霍乱吗?安杰罗无法解释,他只是说:霍乱怕我。他的脸上写着牵强,但是这是最好的解释。
他们慢慢了解对方。
安杰罗诞生在拿破仑战争期间,那是欧洲近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年代,是浪漫主义产生的年代。他的父亲是拿破仑的部将,但是他从不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是贵族,给了他良好的教养,可以看出母亲在他心中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他仰慕母亲,他不断地给母亲写信。他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满意。
宝琳娜是一个普通医生的女儿。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成为了贵族夫人。丈夫叫罗兰,与《罗兰之歌》的英雄主人公同名。她比丈夫小了几十岁,但是可以看出,她崇拜他,可以得到这样女人的崇拜的人,一定是非凡的。影片结尾,罗兰出场,骑在马上的贵族,虽年迈,却气度非凡,挺拔的身姿与坚毅的脸庞,配得上一个英雄骑士的名字。
爱情产生于这样的反复较量与相互了解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男女有别。宝琳娜说,她曾经害怕。后来,挫折曾让她丧失信心。在这样的时候,安杰罗的坚毅和执着给了她信心。她恢复了自信和果决,与安杰罗共同冲破了边境警察设置的隔离站。
一个有着坚定意志的女人,当她的信心还需要另一个男人来作支撑的时候,爱情的产生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
一种节制让二人始终保持着距离。尤其是安杰罗,他有着一个坚毅男子应有的理智和自控力,始终不乱方寸。直到,宝琳娜在反复奔波之后疲惫不堪,霍乱的侵袭终于来临,这是对两人最严重的考验。安杰罗不顾一切,撕碎了奥琳娜的衣服,整夜以酒精为宝琳娜涂抹身体……一种异样的肌肤相亲让二人的距离变得如此的近,却又有如生与死的距离那样遥远。死神几乎带走了宝琳娜,又被安杰罗夺了回来。宝琳娜终于得救。
爱情不是唯一的主题,这里还有生命意志的赞歌,还有更多。
贵族时代一去不复返,这样的爱情故事也不多见了吧。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