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乌克兰电影拍出了不一样的家庭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交错卢森堡》以去卢森堡为引子,以公路片为外壳,从极致的高矮反差出发,实际上嵌套的是对乌克兰近百年来创伤记忆的反思。
说起乌克兰电影,大家相对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实际上,那些被冠以“前苏联”之名的电影中,其实有非常多的影片,都拍摄于现在乌克兰的国家范围中。
影史上誉为经典的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Battleship Potemkin, 1925),其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就发生在乌克兰城市敖德萨。
电影眼睛的提出者吉加·维尔托夫也在1931年拍摄了《热情·顿巴斯交响曲》(The Symphony of the Don Basin, 1931),这是乌克兰地区第一部有声纪录片。
而标志着前苏联电影进入艺术巅峰的诗电影,也基本上都是乌克兰的导演拍摄的。出生在乌克兰的亚历山大·杜甫仁科,可谓是苏联诗电影起源的代表人物。他的《大地》(Earth, 1930)以深沉的目光注视着战争时代觉醒的乌克兰人民们,诗意呈现了乌克兰电影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当下乌克兰新一代电影人也已经涌现了不少代表性人物。其中安东尼奥·卢基奇( Antonio Lukich)就是一位风格独特的青年影人。
在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天涯海角」中,有一部非常独特的乌克兰电影《交错卢森堡》(LUXEMBOURG, LUXEMBOURG, 2022)。这是安东尼奥·卢基奇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影片曾入围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也在诸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等世界各大电影节展中亮相。
影片以一对人生轨迹截然不同的双胞胎兄弟为主角,着力呈现了他们听闻失踪已久的父亲远在卢森堡的病危通知单后的不同反应。双胞胎哥哥瓦西亚积极向上,努力摆脱黑帮父亲给自己带来的阴影,是当地的正义巡警,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小孩。双胞胎弟弟科拉则深受黑帮父亲的影响,走向了不务正业、深陷帮派文化的混混人生,他企图从父亲留下的点滴痕迹中拼凑出一个父亲形象。
1. 导演创作生涯回溯:反差的高矮喜剧
导演安东尼奥·卢基奇在2015年以剧情短片《曼彻斯特正在下阵雨》(It Was Showering in Manchester, 2015)出道,影片以一个身高异于常人的“男巨人”为主角,以喜剧的形式讲述了高个子日常中与众不同的视角。
2019年卢基奇的处女长片《沉默吾思》 (My Thoughts Are Silent , 2019) 依旧延用了《曼切斯特正在下阵雨》的高个子男主角,也依旧以身高作为影片的核心笑料。但与前作不同的是,从这部长片开始,卢基奇就奠定了公路片和母子亲情和解的戏份,以此扩展纯粹身高笑料的维度和广度。作为处女长片,《沉默吾思》入围了多个电影节展,还入围了2020年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因此,中国内地的观众和这位乌克兰导演算是“再续前缘”。
而在新作《交错卢森堡》中,卢基奇一改之前两部作品中的巨人形象,转而选用了两位身材较为矮小的男性双胞胎为主角。但是延续前作的,依旧是影片中对身高的戏谑幽默。
这种对身高的揶揄,并非恶意的“body shame”,而是流露在生活中的自我调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处。
第一处是科拉和女孩约会的时候,女孩选择了40码的鞋子,科拉则紧张的让女孩先行离开,随后自己才紧张报出了自己的尺码:男士37码。随后的一个大特写,是两人牵着手进入溜冰场的大特写,科拉明显比女孩娇小不少。
第二处是科拉着急去办理护照出国时,他坐在椅子上要拍护照证件照,但是因为太矮小,导致够不上人脸拍照的画框,在椅子上垫了3本厚厚的书后,才到了可以识别的高度。
除了熟悉的高矮反差笑料,《交错卢森堡》也延续了《沉默吾思》中的公路片类型和亲子和解,但是整个故事变得更加复杂与交错。
2. 寻父之旅与家庭问题背后的深意
从《沉默吾思》到《交错卢森堡》,卢基奇完成了从单一的母子和解向复杂的父子关系的转变上。《交错卢森堡》中,尽管影片始终围绕着双胞胎要不要去见位于卢森堡的父亲的最后一面展开,但影片盘根错节般的呈现了童年父亲失踪后,强势的母亲、重组的家庭、孩童长大成人后组建新家庭等多种复杂的家庭样貌与生态。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对哥哥瓦西亚的描写。影片虽然是以“坏弟弟”科拉为叙述主人公,但是以很大篇幅刻画了瓦西亚自己组建的家庭。
瓦西亚一心向好,但是因为父亲是黑帮,只能当巡警,拥有漫长的考核期,迟迟不能转为正式的探员。他的妻子来自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岳父岳母因为瓦西亚迟迟不能转正而轻视他。瓦西亚的妻子一直盼望能早日去巴厘岛,因为她的妹妹在巴厘岛拥有她所认为的完美生活。
瓦西亚的努力得到认可,警队即将把他升为探员,但就在这时,瓦西亚亲爱的胞弟又惹事了,因此,上进的瓦西亚又一次与升值失之交臂了。这时,就在命运的岔路口,瓦西亚还是决定,与弟弟一起去卢森堡见他们失踪已久的父亲。
奋发向光明靠拢而不得,自甘堕落走父亲老路的两人,带着各自成长中因为父亲缺位带来的创伤,踏上了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旅程。
这不仅是一个虚构故事,更是乌克兰人民一百多年的写照。二战后失去父亲的一代,解体后因为混乱没有父亲的一代,以及此时此刻,陷入战争的一代。导演卢基奇在这样的故事中,表明了“希望人们关注战后乌克兰将面临的问题——再次陷入父亲缺席这一问题”。影片中的父亲,便是在90年代解体后,因为爱情,从南斯拉夫来到乌克兰结婚生子,但又因为局势匆匆离开,留下了两个活在创伤中的小孩。
3. 特异视听:奇幻的霓虹黑色风格
作为能够呈现当代乌克兰青年生活状况的电影,《交错卢森堡》以霓虹黑色的电影风格,为观众带来了非常现代的视听风格。
当科拉出场时,影片中经常会出现饱和度极高的霓虹灯光,这样的霓虹色影响,暗示着科拉过着迷幻的生活。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这样的霓虹黑色氛围,也为科拉开辟出一个专属的空间,在这里,霓虹带来的暧昧氛围成为黑帮父亲的象征。每当霓虹灯光一闪一灭时,恰好都与父亲有关。
与霓虹黑色相搭配的,往往是象征青年一代的说唱音乐,多以律动性极强的trap(说唱在当下极其流行的曲风)为代表。《交错卢森堡》也不例外,巧合的是,影片双胞胎主人公的饰演者,恰好就是被评为最正宗的乌克兰说唱团体Курган & Agregat。这对双胞胎坚持以乌克兰方言进行说唱,与导演卢基奇一样,对故土充满诚挚的热爱。
总的来说,《交错卢森堡》以去卢森堡为引子,以公路片为外壳,从极致的高矮反差出发,实际上嵌套的是对乌克兰近百年来创伤记忆的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制作也相当坎坷。《交错卢森堡》的后期制作过程和战争几乎同步。在俄乌战争的前几天,导演卢基奇刚得知影片入围了威尼斯。战争爆发当日,导演带着妻儿逃离基辅,过程相当不顺利。待局势较为平稳后,导演只身一人回到首都基辅完成后期制作。导演安东尼奥·卢基奇今年不过30岁,但他却拍出了我们所不熟悉的、而乌克兰人正经历的生活。
作者:Berger
©《交错卢森堡》(LUXEMBOURG, LUXEMBOURG, 2022)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版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