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恐怖的亚洲故事

从多种角度来说,《釜山行》是有漏洞的,作为和大部分好莱坞B级片相同的设定,传染丧尸题材已经可以在观众的记忆里被脑补,通过各种不同的素材叠加形成一套完整的“丧尸人设“。所以《釜山行》的聪明就聪明在并没有在“丧尸人设“上做过多的解释,在观众看来,这更像一次突如其来地流感,不来自于别有心机的人的破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进展,到威胁整个社会。以至于其中的漏洞也显而易见,譬如感染的速度究竟因何而不同,丧尸如何判断眼前的猎物是人还是什么,这些如果不靠观众脑补的“丧尸人设”,都是不成立的。
而片子聪明的绕过浪费篇幅的这一些,转向为一部好莱坞式丧尸电影注入一些亚洲故事的灵魂——譬如父女情。以往的故事来说,我们偏向父女一路艰辛,但好在主角光环,总可以逃出生天。这类作品参考《2012》或者《僵尸乐园》就可见一斑。但《釜山行》不同在于,它赋予男主角一个并不完美的人设,甚至拥有着自私的缺点登场,这也就让每一次丧尸的大范围袭击变得没那么单薄起来,每一次的战斗不再是单纯的动作戏,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的辅助着男主的成长线,不断修正他的问题,达成最后的结果。
为何说这是一个亚洲故事。实际上相同类型电影定有珠玉在前,只是《釜山行》为其注入的隐喻是不同的,大范围感染的人群,看作已是习惯日常苟且的人,他们没有“自我”而“麻木”,以至于本能的“吞噬”其他人。而因为有在乎的人,所以不想被吞噬的正是主角几位,他们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感情,小年轻的友情,夫妻的爱情,以及主角和女儿的亲情。以及另一种代表着扭曲情感的”权利”,正因为前面三种感情的存在,使得他们并没有被“吞噬”,而“权利”的存在,使他一次一次操纵持有感情者被吞噬。这才有了虽然看似在列车这样一个狭小范围内,但却展现了整个社会态势的一部分。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第二部之延续设定但没有延续精神内核而导致各方面的崩塌。
男主最后的一段戏简单,也是最能体现亚洲故事的一面,失去了主角光环的主角,为了保护孩子,而自己选择了离开。看似普通的亲情主题,却也是最能体现其内核的地方,亚洲故事和美式电影不相同的点在于,美式电影习惯将故事讲得完整,讲得清楚,而亚洲电影更多的是留白,是将故事的尾巴变成可以余墨的一笔。这一点体现在“希望“,也是整部电影最核心的点,其实友情爱情亲情,三个感情最终都要归为“希望”的存在,没有希望,便失去了守护的意义,没有希望,则没有了独一无二的勇气。正如最后,女儿和孕妇走向釜山的另一边,孕妇肚子的孩子意味着新生,而女孩作为孩子则意味着希望。只有怀着希望,才有新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