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奇迹

之前在多部NTLive的片头都看到过《战马》的镜头,印象深刻,念念不忘,今日一看,大受震撼。 一部面向成人的舞台剧,主要形式却是木偶,主题是战争,主角还是一匹马,怎么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奇迹般地做到了,并且令人信服。 观众走进剧场,对道具的要求可能主要是精美、精细,很少要求精巧。一些场景如果的确很难在舞台上实现,观众往往不会强求,反而会对一些变通方式记忆深刻,例如德扎的车不抖人抖,例如法红黑的纸片马……记得路二(Ludwig II)开场的天鹅能游动转头展翅,就觉得良心;至于魔笛里的巨蛇呢,基本上只要有就行。但战马里的一只大白鹅,一举一动惟妙惟肖,堪称全剧笑点担当。操偶师就在台上,却完全不令人出戏。一匹体力不支倒地身亡的马,出场时间很短,但倒地的过程,濒死时的抽搐,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染力极强。主角Joey以小马驹的状态出场,这时的马偶没有膝关节,略显僵硬,但似乎也比较符合小马的步态。从小马到大马的转场非常惊艳,与路二中的处理有些类似。Joey的温顺与桀骜,奔跑与负重,欢脱与悲鸣,对艾伯特的眷恋,对汤普森的友情,全都通过马偶的动作、鼻息传达给观众。 负责木偶道具的是来自南非的掌上乾坤木偶剧团,创始人在一个访谈中说:艺术的世界挤满了人,竞争非常激烈,而木偶的世界里还有很多空白。他们从1981年成立公司,为成年人做木偶,会呼吸的木偶。在战马幕间的简介中提到,操纵同一个马偶的三名操偶师,也是通过呼吸来实现同步的。在二三十年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了解要塑造的动物,研究工程上如何模拟,这才有了2007年战马的诞生。这是个仍在继续书写的传奇故事。 除了道具(其实也是主演),舞台的灯光与音乐也是可圈可点。乡村生活的明亮与战场的阴暗对比强烈,窄窄一条素描投影,补充了舞台不易呈现的战场上的主观视角。音乐十分克制,没有大型的乐队,基本没有背景音乐,只有台上寥寥几个乐手,清唱的民谣,恰到好处地切换场景、抒发感情。 剧情本身也是极好的,用战争的故事呼唤和平与善良。小说和电影都有,可以先了解也可以直接观剧,并不影响体验。强烈推荐,走进剧场/影院,感受舞台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