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美国富家女见识到了古老欧洲的复杂人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全片潺潺流淌着绵密沉静的文学性,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在暮霭、河流、骤雨等画面中暗流涌动。精雕细琢的含蓄对话穿插其间,这种质感在想象与追思中臻至化境。仿佛带领观众直奔20世纪初,一窥战前尚戴着“日不落帝国”荣耀皇冠的英国上流社会众生相。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富家女米莉,饶有趣味地开展对欧洲风土人情的揭示。米莉的侵入与死亡宣告一种落幕,告别往日荣光与生活方式。
三人在威尼斯的嬉游,使莫顿不小心爱上米莉,爱上了她的娇柔与坚强。一切像场突如其来的连绵雨季,莫顿的脸在被雨水反复冲刷的窗户后面显得模糊而扭曲。莫顿在米莉临终前的急切地自证清白难道不是一种忏悔,生怕被她误解的居然是一个铁证如山的事实——即他与凯特相爱的真相,这个男人苍白而荒谬的解释不正是害怕这份遗产旁落他人,以致前功尽弃的证明?
米莉看穿了这一点,她口中的:不要告诉我真相。不就是在说:即便我猜对了,也不要你亲口证实我是对的。我宁愿带着这份疑惑步入坟墓,也不要在人生最后的时刻承受这一屈辱性幻灭。于是,她用怜悯的口吻假惺惺地说:我爱你们两个。实则是即将带来重创的控诉:我走了,你们两个也别想好过!表面上米莉做出的是人财两空的重大牺牲,而对一个必死之人来说,这种牺牲只是因为她无法逃脱自己命运的附带姿势。
影片中随处可见船夫克制却又默默攒劲划桨的场景,透露出原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蕴意。
最后的赢家
对于米莉来说:将死是我的命运。因为财产吸引来的两位异国友人,一位是知己,一位是爱人。他们的亲密相爱是自己所嫉妒且愤怒的,也是作为一个异乡人迟迟无法融入的欧洲社会。她唯一的复仇,便是将遗产留给两人,让他们在自己付出的巨大代价中不得安宁。
对于凯特,醋意横生已令她失去理智,全然忘记自己缜密、引以为傲的计划。她迷失在背叛里,故意将自己与莫顿相恋的事实抖落出去,使米莉知晓自己与莫顿的关系。仿佛这样就能使得米莉在死前再受一记重锤。全然忘记自己计划实现的核心因素就是米莉在全然不知的情形下将遗产拱手送出。同时,她低估了孱弱的米莉所蕴含的惊人能量。
而对于莫顿,这个看似霸道果决的男主角。以狂傲的爱和闯入者的决心卷入两位女人的生活中,搅乱她们的生活轨迹。看似是一位无辜清白的受害者。但他才是真正的伪君子:他以无性之爱出轨米莉。又以精神压力极大地伤害了凯特,声称愿意与凯特结婚,并放弃遗产。可懦弱的他又怎能做到忘却米莉的幽魂?
结尾凯特和莫顿两人有性无爱地交媾,却都背负着沉重的愧疚,使得这场戏窒息且不安。凯特说:你在想什么?仿佛一眼穿透莫顿的心思——女人最不能容忍的,便是你在和我做爱时心里却想着另一个女人。随后她无力地诘问莫顿是不是想起了米莉,得到的是沉默的肯定。多么无力多么可悲,你可以同生者争辩,但无法与死人拼命,正是在此时米莉复仇计划终于得逞!
凯特还执着地祈求这段感情最后一线生机:你不能爱上对米莉的回忆。以此来作为结婚的前提要求莫顿,这瞬间击溃了他,使他彻底化成一具行尸走肉。因为此刻对米莉的回忆:那次美好的威尼斯之游,种种画面从未如此清晰鲜活地浮现在眼前。
如果有赢家,无疑是已如鸽翼般离去的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