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Back的杂乱观后感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一次看完了将近八个小时的纪录片,大量之前没有公开过的片段让我看得十分过瘾。这次看完Get Back也让我对每一个成员有了新的看法。
和以前一样我还是最喜欢Paul,我觉得我跟他真的很像。在整个计划中只有他一直在带着大家往前走。Epstein去世之后大家没有了“家长”,都变得很散漫,Paul很想督促着大家把这个project做好,所以不可避免地会说一些不中听的话,但George和John反而会对此产生抵触情绪,搞得大家都挺难受的。
在Rooftop Concert唱Dont Let Me Down 的时候John忘词了,Ringo和George都在旁边笑,但 Paul却笑不出来,表情很凝重,等John想起歌词才笑得出来。
I‘ve Got a Feeling 在录音室里录了很多遍都录不好,制作人Glyn都觉得OK了,但Paul就是不满意。反而最后在天台演出的那个版本是最好的一次,包括George的那段吉他solo也很好,最后这个版本也收录在了专辑里面。
各个细节都可以看得出来Paul真的是一个对自己很高要求且很自律的艺术家。他永远是我的榜样。
John也是一个天才,但是真的太散漫了。以前和Paul一起搞创作,质量真的太高,但和小野洋子一起之后就走了另外一个路线。每个人审美不一样,我还是喜欢他之前的作品。
George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在Lennon- McCartney组合的光辉下没有了自己的创作空间,他想要退出也是情有可原。
Ringo还是一如既往的可爱,每一次排练都准时到场,性格也很好,真的很让人暖心。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是能看出来他对这个乐队也有很深的感情。
黑人小哥Billy的加入让整个乐队有了新的活力,他进来之后整个乐队的气氛都变得不一样了,那一手电子钢琴真的给很多首歌曲都注入了灵魂。太牛了。
一开始在Twickenham彩排真的太难受了,大家天天都在吵架,根本排不出曲子,后面搬到Apple Studio真的好了很多,又是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一个好的地点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最后真的很感谢导演Lindsay-Hogg。一开始也是他提出了很多建议,去北非演出的点子我太喜欢了,可惜最后没能实现。在整个project中他也给了很多建议,作为一个只比John大几个月的同龄粉丝,是他鼓励着他们四个一路坚持下去。
最后的Rooftop concert他也真的准备得太好了,哪怕在演出当天他都还不知道Paul想不想上去表演。十个机位,安排现场采访,hidden camera,真的牛,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真的太崇拜他了。
自此,Beatles的每一张专辑都过完了50岁生日了,相关的活动也都已经结束。粉丝们的下一次狂欢会是什么时候呢?虽然不知道到那时候还会不会有现在这么多喜爱Beatles的人,但肯定要算上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