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PUA届的祖师爷,给我看麻了!

来了。
今年全球最性感的男人来了。
在一年一度的《人物》杂志“最性感男性”评选中。
“蚁人”保罗·路德击败美队爬上了榜一。

消息一出,本人自己都不信。
于是他抛出一段“狗塑”视频自我验证了一下。
先看看牙口。
再瞧瞧后腿。
诶,我起来给大家走两步。
瞅瞅这曼妙的身姿。

不错。
是我是我!最性感的就是我了!
emmm....没看错。
这确实还是那个自带笑点的蚁人。
派爷这两天刚好在看他的新剧。
此时此刻,却完全想不起他是蚁人。
因为这一次他不当超级英雄了。
他摇身一变,成了PUA届的祖师爷——
《邻家心理医生》

《邻家心理医生》,改编自真实事件。
故事非常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
我的心理医生操控我三十年,让我倾家荡产了。
你看海报,心理医生艾克(保罗·路德饰)扒开了病人马蒂(威尔·法瑞尔饰)的头盖骨往外看。
艾克一脸狡诈,双眼放光,嘴角微微上扬。
马蒂十分阴郁,双目无神,嘴角紧闭向下。
不难看出,这应该是一场精神与精神的对抗。
一张海报,既交代了故事大方向,又给出了人物性格。
好像有点意思。
但派爷我一口气看了6集。
那真是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把真实事件改编成一傻白甜遇上PUA始祖。
真是有点浪费演员了。

我,一布料公司的老板。
我有钱,但我过得不开心。
因为我有惊恐症,面对不可控的事情,我总是心悸的厉害。
于是,在妹妹菲利斯(凯瑟琳·哈恩饰)的劝说下,我硬着头皮去看心理医生。

没想到,人生从此“焕然一新”。
艾克,全世界最懂我的人。
有他在,没有人能利用我。



父亲去世后,所有重担都落在我肩上。
叔叔起诉我,想拿回经营权。
员工不服我,认为我没有能力。
菲利斯依赖我,希望我能挑大梁。
只有艾克知道,我就只是个孩子,我还需要时间成长。


我焦头烂额的生活,因艾克的到来而变得顺遂了很多。
他会帮我搞定爱我钱财的前女友。

他会教我如何在员工面前树立威信。
他还给我介绍生意,让我直通百老汇。

他教我生命的意义。
用父母留下的遗产办理基金会帮助世人。


于是我们开了共同的账户。
我注入资金,165000刀。
我兄弟艾克,投了2500刀。
who care?这可是我的好兄弟!

然而,故事到了艾克那里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马蒂一厢情愿了属于是。
艾克:这可不是我的病人,这是让我不劳而获就能成为人上人的天梯。
比如:
他花着马蒂的钱,带着马蒂频繁出席高级场所。
嘴上说为了让你敞开心扉,其实是方便自己结交人脉。

比如:
他用马蒂的钱给学校捐款,嘴上说为了慈善。
实际上是为了给自己没满月的孩子争取上名校的机会。

再比如:
他参与竞拍,嘴上说是为基金会打开知名度。
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
那真是不是自己的钱,花着就是不眨眼啊。
“打开知名度”,足足用了20000刀。
他是如愿了,马蒂却当场犯了心脏病。
艾克一路紧握着马蒂的手,把马蒂护送到医院。
“你可不能死啊,我的金主爸爸。”
“放心吧,你会好起来的”

你猜怎么着,自此信任升级了。
马蒂认为如果不是艾克拦住了要回家的自己。
那他一定病死家中,无人问津。


估计艾克自己都没想到,这事儿还能这么圆回来。
这更是进一步的涨了艾克的气势。
他开始变本加厉。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煤气灯效应”。
这个词出自一部老电影《煤气灯下》。
男主为了获取妻子宝拉的全部财产,一步步控制了妻子的思想。
前期甜言蜜语,建立亲密关系,获得信任。
然后通过一些暗示,让妻子相信自己精神出现问题,顺势禁止她与别人来往。
当妻子对他形成极度的依赖以后,转变态度,摧毁她的心理防线。
最后,让她完全丧失自主人格。

看明白没?
所谓的“煤气灯效应”其实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慢性中毒症状。
施虐者往往会通过扭曲事实等一系列操作让受虐者丧失判断力。
而这些,艾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全给马蒂用上了。
作为心理咨询师,他深知马蒂需要的是一份肯定。
于是,这成了建立信任的关键。
他帮马蒂解决前女友的麻烦。
话都是他说的,出来却给了马蒂一个表扬。
“你做到了马蒂,你为了自己站起来了”
马蒂随随便便一个观点。
瞬间变身夸夸群群主:
“你有谋有略。”
然后,他开始计划把马蒂从原有的团体中独立出来。
他入驻马蒂公司,成为了全公司的心理顾问。
引导马蒂和下属建立明确的阶级关系。
当着马蒂的面:没有明显的层级关系,员工会没有方向感。


面对想吃一块高管特供巧克力的下属。
他却说,马蒂对这类事情很严格。
然后还自己拿了一块就走了。
仅一个举动,就告诉大家:我们不一样。
除了我,谁也别想沾到我们马蒂的便宜。


他扭曲事实,让马蒂认为别人都是图他的钱。
比如:妹妹和前夫进入离婚诉讼,她希望马蒂能打开信托。
毕竟里面是两个人共同的钱。

要用钱?
艾克DNA一下子就动了。
赶紧点出你俩这兄妹关系不健康。





马蒂陷入犹豫?
他反手再添一把火。
听听这茶里茶气的发言:
“你可以告诉你妹妹她赢了”
“你归她了”


一听艾克要走,马蒂立刻听话了。
他没有答应妹妹的要求,而是信了外人。
妹妹失望至极,到马蒂家洗劫了他的保险柜。
两人自此断了联系。

马蒂就这么一步一步变成了艾克手里的提线木偶。
这一操控就是30年。
马蒂没有朋友,没有家人,甚至连公司也不管了。
就一味的依赖起了艾克。
于是他让艾克一家四口搬进自己的别墅同住。
让他们睡主卧,自己跑去睡客房。

再然后。
艾克以让马蒂告别过去,重启人生的名头。
把这个家的装饰换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他甚至还撺掇马蒂买房子。

这一次,马蒂没有答应。
因为艾克想砍掉马蒂父母一起种的树。
不听话?
那艾克又开始发挥了:
“你对树的感情不健康。”




艾克一通真情实感,持续输出。
正向来一波:
“我对你的爱是健康的,我不会伤害你。”

不管用?
反向来一波:
没事的bro,可能是我差劲,才治不好你。
还不答应?
那是要我走?

嗯,这一招确实管用。
马蒂亲手斩断了自己的过去。
买下了隔壁的房子。

事情演变到最后,
墙上的照片换成了艾克和名流们的合影。

邮箱不再是马蒂的名字。
邻居都以为他搬走了。


甚至来访的客人也以为这是艾克的房子。
马蒂一正牌儿别墅男主人,把自己活成了男保姆。

《邻家心理医生》把真实事件包裹在一场黑色幽默之下,看上去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但实际上丢失了最重要的内核:
真实。
这剧看着来气吗?
来气。
但就是觉得不真实。
派爷相信人是可以被精神控制的。
但派爷不相信一切竟能来的如此容易。
这得是多么天真烂漫一傻大叔才能被艾克接管了人生?

艾克的欲望外露的实在太明显了。
马蒂的员工提醒过他。



妹妹提醒过他。


艾克得意忘形时,马蒂喜欢的女孩从他的言语里就能看出端倪。


哪怕是艾克曾经的患者都提醒过他。

但到了咱们傻大叔这里:
艾克——救赎我的大恩人!

如果你带着前提去看这部剧,或许是值得一看的。
什么前提?
这是真实事件,艾克会把马蒂pua到倾家荡产。
加上这个前提,你可能才会产生一些思考。
但刨去这个前提。
你只会觉得漫长,也很难摸到这剧到底想表达什么。
虽然这部剧,也在表达马蒂有着一步步觉醒的意识。
但和艾克风生水起,八面玲珑的生活比起来。
这一步铺的太长,也走的太隐秘。

为什么同样是精神操控,77年前的电影《煤气灯下》会引起诸多探讨?
派爷认为是因为完整且细节到位。
首先,尽管他们的亲密关系也是瞬间建立起来的。
但宝拉身世坎坷,一个人孤助无援的努力生活。
所以安东的出现,被宝拉视作救命稻草。

其次,你会看到宝拉被孤立后的自我挣扎。
以及对丈夫日渐加深的依赖。
你会看到,她确实是一步一步走近丈夫的圈套里的。
也正是这样,才引起了观众对精神操控这件事本身的注意。

但这些,在《邻家心理医生》中都被轻描淡写的带过了。
艾克和马蒂坚固的友谊,是瞬间达成的。
马蒂对艾克莫名的依赖,也缺少一个理由。
跳过了这些细节,观众根本无法相信精神控制的真正威力。
那么,在派爷看来。
没有拍出内核来,真实事件又如何?
这部剧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