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代“北漂”看时代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84年的电影,讲述了80年代初从黄山来北京做保姆的姑娘玲玲的故事,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代打工人还是极富冒险精神的。说到黄山,不得不提1979年7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登临黄山并发表著名的“黄山谈话”开始,黄山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旅游业也融进了改革开放的大潮。第三个故事中的干部爷爷去黄山视察工作,也绘声绘色地说着黄山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是改革开放的春风率先吹到了黄山,主人公玲玲设置成从黄山来的姑娘。
玲玲打工的人家也极富代表性,住楼房的小市民齐家,住大杂院的普通工人柳家,住四合院的干部家庭周家。在每一家的经历都能映射出那个时代独有的或者延续至今的问题。
第一段故事中的齐家,在玲玲每次买菜回家后,齐母都要挨个称重,吃饭连一个鸡蛋也斤斤计较,齐小娟对玲玲说过一句“农村姑娘就要有农村姑娘应该有的样子”,玲玲和大妈坐地铁,两个西装革履的人略微嫌弃地挪了挪身子,这些都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火遍网络的有“通天纹”的正黄旗北京大妈,地域歧视这一问题已历史久矣,在哪个年代哪个地域都正在发生。
第二段故事中的柳红荣是一个有些文化的工人,曾经和爱人一起相约考大学,可爱人却在当上编辑后抛弃了她和孩子,这无疑是那个特殊年代背景下的悲剧。在十年浩劫中已经死心或者认命的青年们,沐浴了知青返乡改革开放的春风后,也都蠢蠢而动起来,70年代末返乡回城,80年代中期的出国潮,在推动了时代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不少孽缘孽债,影视剧里不乏这些题材的描写。
第三段故事中,高干子弟周星星为了能进歌唱团,求干部爷爷给自己开后门遭拒后,又让书法家奶奶写字作为礼物送给评委,最后还是惨遭落榜,也是从古至今都在谈论的“送礼之风”。
最后周星星无奈只能答应街道上去餐厅做经理,这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营饭店变私营餐厅,主任变经理,都是社会转型之路,票证逐渐谢幕,物资逐渐丰富。
周星星和男朋友的感情戏也是让人忍俊不禁,知道星星要考歌剧团,男朋友立马寄来磁带分手,借口是“你是歌坛新秀,我只是个普通工人,我们中间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得知星星去做了餐厅经理,又马上来求和,理由是“你去了花竹餐厅,一下子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不禁让人感叹那时候人的感情还真的是单纯直接。另外还有全心全意帮助玲玲的大妈,宁愿自己受累也不想拖累玲玲的柳姐,教玲玲写字把她当亲人一样真心对待的周家,虽然80年代转型期有诸多问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失为一个纯真年代。
影片结尾玲玲和星星在火车站的一番对话也很有意思,“现在就是要消灭城乡差别,慢慢的农村也是高楼大厦,电视电话。”“到时候城里农村都一样,人们就不往北京跑了”“不见得,到时候农民富了,还要来北京旅游,兴许还要到国外去呢。”,将近40年前许下的美好愿望,在37后的今天才初见成效,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要消灭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啊!
37前的玲玲穿着高跟鞋,穿着新衣服,说着流利的普通话衣锦还乡。37年后的今天,北京的火车站依然每天迎接着每个怀揣梦想的追梦者,送别着黯然离去的伤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