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不仅相信那只马跑出了木偶师的圈套成为了一匹真正的马,更相信那匹马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看了NTlive《战马》,叹为观止,没有英国人在剧场里完不成的事。这是在剧场上演战争片的人工奇迹,主角战马达成了拟物的最高境界,马的呼吸、马的情绪、马身上不可预测的动物性,被驾驭在工匠精神之下,堪称出神入化的机械艺术品。徐悲鸿如果看到摹仿的极致从画中跑上了舞台,领受了实体马的栩栩如生,一定会大受感动。
幕后采访表示话剧在艺术形式上吸收了漩涡派的美学主张,有强烈的未来主义的、表现主义色彩。全黑的灯光布景具有独特的实验气质,沉浸的自然声,似从远方来的人物群像,如水般流动的灵活空间和利落转场,投影幕布在剧场半空中仿佛撕开的纸片、悬浮的云朵,农场里从高处散射的日光与战场中从低处聚焦的冷光,从一只战马到一群战马腾空而起的慢镜头,传达出独一无二的肃穆感与战栗感。依靠三个舞马人的天衣无缝的默契配合,马的关节活了起来,声线也嘹亮起来,圆形舞台转瞬间成为跑马场,从小马散开的肢节里高高窜出一只成年骏马的镜头何其震撼人心。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农场大鹅和战场秃鹫也依靠木偶完成了稚拙、生动的展示,颇有欧丁的风范。吟游诗人站在场边奏着手风琴、小提琴或是军鼓的歌唱,从乡村小调到进行曲,在每个转场飘然而至,手法又近乎电影配乐。
而具有决定意义的深刻,仍然归功于文本。原著文本和戏剧文本,都为人性预留了值得商榷的灰色地带。在一战背景下,有为了寻找爱马而隐瞒年龄跑去征兵的英国男孩,有试图逃离战场带马回归家庭的德国上尉,有不畏敌人只想捡回两匹马的法国小女孩,对马共同的喜爱让他们的立场似乎不再绝对,甚至战马乔伊也有另一匹马汤普森作为性格参照物,显得尤为坚强隐忍、人性通达。
《战马》已经成为经典,是因为对舞台可能性的大胆创新,更可贵的是这种创新最终统一于深沉的、严谨的艺术表达,观众不仅相信那只马跑出了木偶师的圈套成为了一匹真正的马,更相信那匹马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