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青梅竹马

所谓青梅竹马,或者不过只是一段见证。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里作为一个目击者见证着对方的存在,无关其他。
小情人,或者叫My girl,改编成电影以前的名字是《Want To Tell You, My First Love》。贴上【初恋】的标签无疑更容易吸引观众眼球,却着实不够贴切。若换做青梅竹马或是两小无猜这样的名字,可是又俗气得紧。然而作者导演译者们试图要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段过往,那要怎么办。
豆瓣。笑。豆瓣也没能告诉我。
看的第二部泰国电影,之前的那一部是《爱在暹罗》,基调都走的是一路,端的是纯爱无敌。其实相似路数的电影电视甚至动画已经不晓得有过多少,温情的悲情的煽情的,关键字如【约定】【守护】【海边】,治愈到审美疲劳。还可以上升到理解不能的文艺层次,轻轻浅浅一个镜头,让人哀怨出内伤。
其实对泰国一直都是有些偏见的。除开因之著名的香米和人妖不谈,在俺的脑海里剩下的只有清晨曼谷的大象= =呃,不要问俺这样的偏执印象是哪里来的,请翻翻小学的语文课本,貌似还有啥铜铃来着。虽然后来发现曼谷其实还是满现代化的,但毕竟是娱乐不甚发达到狗仔狗血的程度。伊谢同学的写作老师说:“但凡所有不以电影工业著称的国家拍的片子,如果流传到了中国,你遇见了,一定要买来看,因为能从那种“不盛产电影”的地方传过来的电影,一定是一层一层脱颖而出的最好的片子。”值得做好笔记的精辟见解。越南的《Three seasons》如是,此片亦如是。
其实这样的故事普通到很多人都有过,至少是相似的。题材讨巧如此,市场可不谓不宽广。然而要拍得好看,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俗套甚至狗血起来。譬如同样是耽美题材,轻车熟路得多的日剧里连配角都是闪闪发光的养眼美少年。可是亦正因为斧凿的痕迹太重,显得尤其矫情,远远比不上清新质朴的《爱在暹罗》。
不刻意不做作,打动人心的温度刚刚好。对的,就像《正安嘉话》里形容小崔的那句诗一样:温润资天质,清贞秉自然。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甚至没有可以剧透的余力:一天,梳着很蠢马尾发型的青年得知儿时玩伴将要结婚的消息,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回忆完毕后决定推掉朋友的邀请,回到家乡参见她的婚礼。当然,回忆的内容是主体。
所有青梅竹马里最老套的设定,担任着邻居和同学的角色。周围没有同龄的孩子,成为唯一的玩伴。放学以后只有陪着一干女生过家家跳皮筋。其实还是渴盼着和街对面的小朋友们踢球打仗玩【男子汉的游戏】,却以“奶油气”被排挤。于是矛盾展开,他为了融入他们伤害了她。连愧疚和不安都没能挣扎太久,因为在道歉以前,她已经离开。
然后,就过了很久,各自是各自的生活。于是音讯断掉记忆存盘,直到听到她将要结婚的消息。
别扭和不坦率着,每个人的小时候都一模一样。以为那就是最严重的伤害,扬长而去的时候连道歉都来不及。可是直到我们长大到足以用回望的角度看过来,却是微笑的姿态。
因为当时是最在意的啊,所以现在呢,一点都不介意。
根本就不需要原谅。
她喊他的名字,声音穿过长长的时间抵达,一样欣喜的语调。白色的礼服多么美丽,和她的笑容一样,耀眼得照亮了遥远的记忆。
他们之间不曾有过刻骨铭心的过去,亦尚未来得及衍生出与爱情有关的因子。只是作为陪伴者与旁观者一路走来,在那不长不短的时间与空间里,各各保留着那一段过往。
所谓青梅竹马,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是很想看奈娜长大后的样子的。小时候阿捷是那么灵秀慧黠的正太一枚,为啥后来要弄个油光水滑阴柔妖娆无比的马尾造型哪= =。然而导演还是玩了个巧,亏俺看到后来的礼服美人缓缓回过头的时候,心跳白漏了一拍。
那一直在心里的灿烂笑靥,从不曾改换。
然而这样的安排不是很好么,虽然让俺期待落空的的确确地哀怨良久,有狂殴导演童鞋的冲动。
小情人,或者叫My girl,改编成电影以前的名字是《Want To Tell You, My First Love》。贴上【初恋】的标签无疑更容易吸引观众眼球,却着实不够贴切。若换做青梅竹马或是两小无猜这样的名字,可是又俗气得紧。然而作者导演译者们试图要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段过往,那要怎么办。
豆瓣。笑。豆瓣也没能告诉我。
看的第二部泰国电影,之前的那一部是《爱在暹罗》,基调都走的是一路,端的是纯爱无敌。其实相似路数的电影电视甚至动画已经不晓得有过多少,温情的悲情的煽情的,关键字如【约定】【守护】【海边】,治愈到审美疲劳。还可以上升到理解不能的文艺层次,轻轻浅浅一个镜头,让人哀怨出内伤。
其实对泰国一直都是有些偏见的。除开因之著名的香米和人妖不谈,在俺的脑海里剩下的只有清晨曼谷的大象= =呃,不要问俺这样的偏执印象是哪里来的,请翻翻小学的语文课本,貌似还有啥铜铃来着。虽然后来发现曼谷其实还是满现代化的,但毕竟是娱乐不甚发达到狗仔狗血的程度。伊谢同学的写作老师说:“但凡所有不以电影工业著称的国家拍的片子,如果流传到了中国,你遇见了,一定要买来看,因为能从那种“不盛产电影”的地方传过来的电影,一定是一层一层脱颖而出的最好的片子。”值得做好笔记的精辟见解。越南的《Three seasons》如是,此片亦如是。
其实这样的故事普通到很多人都有过,至少是相似的。题材讨巧如此,市场可不谓不宽广。然而要拍得好看,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俗套甚至狗血起来。譬如同样是耽美题材,轻车熟路得多的日剧里连配角都是闪闪发光的养眼美少年。可是亦正因为斧凿的痕迹太重,显得尤其矫情,远远比不上清新质朴的《爱在暹罗》。
不刻意不做作,打动人心的温度刚刚好。对的,就像《正安嘉话》里形容小崔的那句诗一样:温润资天质,清贞秉自然。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甚至没有可以剧透的余力:一天,梳着很蠢马尾发型的青年得知儿时玩伴将要结婚的消息,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回忆完毕后决定推掉朋友的邀请,回到家乡参见她的婚礼。当然,回忆的内容是主体。
所有青梅竹马里最老套的设定,担任着邻居和同学的角色。周围没有同龄的孩子,成为唯一的玩伴。放学以后只有陪着一干女生过家家跳皮筋。其实还是渴盼着和街对面的小朋友们踢球打仗玩【男子汉的游戏】,却以“奶油气”被排挤。于是矛盾展开,他为了融入他们伤害了她。连愧疚和不安都没能挣扎太久,因为在道歉以前,她已经离开。
然后,就过了很久,各自是各自的生活。于是音讯断掉记忆存盘,直到听到她将要结婚的消息。
别扭和不坦率着,每个人的小时候都一模一样。以为那就是最严重的伤害,扬长而去的时候连道歉都来不及。可是直到我们长大到足以用回望的角度看过来,却是微笑的姿态。
因为当时是最在意的啊,所以现在呢,一点都不介意。
根本就不需要原谅。
她喊他的名字,声音穿过长长的时间抵达,一样欣喜的语调。白色的礼服多么美丽,和她的笑容一样,耀眼得照亮了遥远的记忆。
他们之间不曾有过刻骨铭心的过去,亦尚未来得及衍生出与爱情有关的因子。只是作为陪伴者与旁观者一路走来,在那不长不短的时间与空间里,各各保留着那一段过往。
所谓青梅竹马,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是很想看奈娜长大后的样子的。小时候阿捷是那么灵秀慧黠的正太一枚,为啥后来要弄个油光水滑阴柔妖娆无比的马尾造型哪= =。然而导演还是玩了个巧,亏俺看到后来的礼服美人缓缓回过头的时候,心跳白漏了一拍。
那一直在心里的灿烂笑靥,从不曾改换。
然而这样的安排不是很好么,虽然让俺期待落空的的确确地哀怨良久,有狂殴导演童鞋的冲动。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