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基督山伯爵两版本的同名电影与原著的差异
2016.2.12 14:25
1998年法国版 基督山伯爵:忠于原著,回味悠长
或许作为不同于书本的电影媒体,电影作了一些改编,但台词的台风和画面感让我觉得很舒服。大概法国人拍法国戏,就原汁原味。
从画面上来看,虽然画质不是很好,如果拿现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拍摄的那种贵族的奢靡生活,也是不及盖茨比的(华丽,养眼,奢靡,甚至“太科幻”)。但这不是重点,这画面有一种古典气质,也很好地体现了当时中世纪真正的风格,通过观众对主角了解的脑补,也映衬出伯爵还带有的一丝来自水手的简朴吧,虽然之后伯爵的穿着言行是绝对文雅的。
台词也透露出法国人的文雅,这跟原著是一样的,说个话都感觉华丽深奥,或者大肆夸张。法腔让人感觉非常好听,入戏。
即使有一些差异,但我觉得不应该太苛刻,我喜欢这个版本,给点赞。
2002美国版 新基督山伯爵:善于改编,忽略初衷
整体上来看,画面感是很不错的,演员的颜值也符合了书中和本人审美的需求(顺便,埃德蒙的扮演者JC叔和阿尔陪的扮演者亨利卡维尔是我心水的著名演员prprpr)。
最突出的便是改动的剧情。原著的剧情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牵连着很多角色上演着一场隆重大戏;但由于篇幅冗长,细节过多,篇幅的限制无法满足原著党。这里的剧情浓缩和改变过多,为的是能删减枝叶留下主干(但是剪的太多了),所以剧情始终围绕三个人:埃德蒙,弗南,维尔福。剧情的路线不断为加强这三个人的联系而改编;但太多太多有趣的情节都没有被放进去,只有单单几个人打转,只能靠观众脑补,这我就不高兴了。以及,只是非常不了解,为什么阿尔陪被改编为爱德蒙的儿子?让弗南在人群之中变成了绿色?!这也太狗血了!篡改的结局就像是没头没脑的滑稽戏(此处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许多增设的细节和台词非常精致和精辟,反复呼应着。比如击剑从开头的原创片到艾尔蒙与弗南离别的决斗、弗南成为伯爵后与他人的决斗、埃德蒙狱中被受剑法等等,最终为着爱德蒙杀死弗南的最后决战做铺垫和呼应。爱德蒙喜欢撩头发,这在之前和以后改名都保持的习惯性动作唯独被美蒂西丝发觉并认出他就是爱德蒙,而这些完全都是原创情节,但在我看来加入这一类是增光的。还有很多很好的台词诸如“人不是统治,就是被统治” “在狱中我度过的十四年,我很怨痛;计划着这一刻的到来,我很快乐”“你问我为什么?太复杂了”也反复呼应渲染,也许本身没什么亮点,但在主角不同时刻和心境时说出,更蒙上了复杂的味道。
这个版本的成功在于他的改编,细节和增设情节的处理;而他也败在改编:将重要的复仇一带而过,这就显得宏观而看,他突出的是情节的强烈戏剧性,为观看者服务的消遣性。原著当中的复仇很带感,爱德蒙的复仇技术也十分高超:不亲自出手杀人,而是利用三个仇人的贪婪心理使他们身败名裂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显得深刻有意义,而复仇过程的精彩在电影中没了,伯爵见一个昔日仇人杀一个,匆匆结束。没技术的情况下,直截了当的暴力复仇也显得苍白了。然而,所谓恩仇记和基督山伯爵,最重要的就是成为伯爵以后的故事。之后的故事原著用了一半还多的笔墨,并引出了很多关键人物,但在这部电影里均没有体现,这就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