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街陋巷——我为什么躁郁,因为那糟透了的生活。
我不止一次提过老马的电影对于我自己的重要性,正是他的《出租车司机》将我领入了第七艺术的大门。如今虽然对他产生了审美的疲劳,但是依旧不可改变自己心中他的地位。而他所关注的大量元素乃至话题,乃至他所学习的那些风格,从《穷街陋巷》这部他早期的电影中,我们就可以看到。
老马是电影社会学家,这一点,恐怕是大家所公认的一点。然而他究竟是如何将社会和人物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呢?在我看来,塑造出令人信服的电影环境的同时,突出在剧情外的氛围和现实,这样两两结合,才使得他的电影独具魅力。
在本片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痕迹很重。不说别的,那在街道上拍摄出来的晃晃悠悠的素材,个人体验的突出描写,乃至剧作本身上在中间部分所塑造出来的散漫都让人想起德西卡,罗西里尼他们。再比如最好的例子,大概在15分钟开始时的对话,本来黑暗小屋所营造出的空间不同有种经典好莱坞的感觉,可是不一会儿又换到了外反打。这样我们所关注的点便从“二者的交接”变成了“他们说了些啥”,虽然隔开了人物,但也让我们适应那种生活。而后面,长辈谈话时的夸张运镜,则为环境和情节赋予了过多的激动,向观众说明这个地区的一种要素。
本片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从28分钟开始的“无聊”的戏份,被调度成为了“对生存环境的观察”,如同罗西里尼的旅游片一样,不同的是这样的生活所带来的绝望给人的震撼力更大。释放暴力时的长镜头充斥着野性以及对荷尔蒙飙升的真实记录,笼中狮子的意像象征与自己的“野性”的妥协,更不用说侍应生被干掉那段戏的调度,主角与配角的位置一瞬间调换,如同希区柯克一样的悬疑在一个配角身上释放后,又被前进的剧情抛弃,暗示后来强尼小子被干掉的同时,也通过平行剪辑告诉观众,死与不死,激烈与不激烈,这社会还是一样的糟糕。
当然,除此以外,老马还有的创新,就是无时不刻的压力。酒吧和台球室那有意为之的超现实打光,在餐厅和家中不平衡的手持镜头(这里很卡萨维茨),有关宗教的如同梦呓一样的主人公话语(这个,由于自己不是很了解基督教,所以先忽略不讲了),乃至无处不在的,无压力场景里的快速剪辑。27分钟和56分钟左右的这俩段对话的剪辑,极其精巧,那无处不在,但不释放给任何人的环境压力让大家适应着压迫感。也在习惯压迫感后,对后来的血腥结局可以木然的接受,因为这环境本就如此。
在剧情的塑造里,强尼小子这个人物,我是相当喜欢的(当然也多亏了德尼罗的演绎),绝对的无赖泼皮以及似乎看破世事后的为所欲为,乃至对兄弟的简单情感,都可以说是相当的反常规了,让人想起《水浒传》里的李逵,《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老爹,或者近一点,《穷山恶水》里的吉特,极其纯净,不带任何缘由的恶的元素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象征着社会不可缓和的顽疾和罪孽。
当然,虽然说我喜欢老马,但如今重看,对这狂躁郁闷的电影还是难坚持看完了,只能说它的艺术表达太好了吧,哈哈。心情不好的时候,请慎重观看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