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真意在于生活本身?唱唱反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皮克斯真是煲得一手好鸡汤。 凭心而论,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力、配乐直击灵魂、成熟得几乎挑不出刺、很容易打动人的作品,导演毕竟是执导过《怪兽公司》《头脑特工队》《飞屋环游记》的彼特道格特。 甚至对于前几部作品而言,《灵魂》世界观的想象力完全不输,生之来界像是宇宙中漂浮着一片大草原,草原上又凭空出现了游乐园;作画上,简明线条勾勒出鲜明个性,从彼岸跌入来界时,那几个黑色方框如同宇宙本身一般神秘,“这只是一个箱子”世界里无边的黑暗、悬空的幽蓝灵魂、可怖的深邃巨怪,甚至比前几部更有视觉冲击力;而配乐,从男主乔在课堂上弹的那一小段开始,就不断让人跟着音符跳动,跃然升起又笔直落下,将爵士乐的自由发挥到极限......
除此以外,本片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优点。 一是反高潮处理。又一部没有boss的电影。上一部还是《头脑特工队》。只是简单地讲述了男主角寻找梦想,在途中感受到生活真意并顺便感化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我实在太欣赏这种做法了。放弃了boss,就是放弃了小宇宙的爆发,放弃了最简单轻松唤醒观众热血的机会,放弃了直接煽情和表达主题的方法,而选择了一条远要更崎岖艰难的,打动人心、厘清问题的道路。 设置一个不断做恶的反派,除了易于在关键时刻和观众达成共鸣,并且在打倒它的时候突出某种主题,这样两个优点以外,其实尽是缺点。有时候我简直觉得,这像是好莱坞为了偷懒发明出来的一种叙事技巧。在今年的另外两部动画电影,《二分之一的魔法》和《疯狂原始人2》中,其缺点都有体现,具体可以参见我的另一篇影评,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3014758 让人感动和明悟必定比让人激动要难得多,同时效果也一定好得多。因为生活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具象化的,站在你面前等你通关的boss,大部分的主题和思考都是无法通过一个简单的“打倒”或“战胜”的动作传达出来的,而需要潺潺流水般去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些有益的道理。 就像本片和《头脑特工队》做的那样。
二是主题的突然转变。 前半段仿佛纯粹在讲述一个追梦故事,不惜逃离天堂也要人间圆梦。观众们都和主角一样以为,这纷扰尘世吸引着我们的,是我们难以企及但炽热发光的梦想。哪怕是这一部分,都已经足够动人,所以我们很容易就和主角达成了共鸣。 但后半段笔锋一转,主角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却开始怅然若失。而在剧情顺其自然地发展中,观众和他一样突然意识到,生活的真意正在于生活本身。哪怕没有实现梦想,也大可享受爵士本身,就像那个吹长号的女孩,就像那个理发店老板。爵士,即自由,也即生活之美。 主题的转变使得观众的思想转变更加自然,比起从始至终贯彻一个主题,极易让人与主角一同感到生命的明悟;虽然前半段的部分算不上“抑”,但其实与欲扬先抑的手法是共通的。
然而为什么《头脑特工队》被普遍认为优于本片呢?其一自然是本片有的优点它都有,其二是主题选取比本片更动人。本片对于生活真意的思考与探寻,其实说不上有多高级,应该是很多人日常都会产生的感悟,但大家其实一般都是自我安慰的时候想到的,而且疗效不持久。而头脑特工队告诉我们,悲伤有时候比快乐更重要,你不需要一直乐观,一直坚强,一直撑着,想哭就哭,会有人爱你。直击人心。
就像我的标题,我本人看完之后很难受,比起夸赞这部注定会被夸赞的电影,我更想唱唱反调。 上面讲述本片优点的部分,是为了证明我有认真看这部电影,也自认为懂了,并且也知道它好在哪里,表明一下公正的立场吧。 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甚至觉得被它感化了的人建议就不用往下看了,因为我的恶感更主要是对这部电影主题的,来源于我私人的生活感受和有些阴暗的生活态度吧,而非针对这部电影本身。甚至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挑刺了,但还是不吐不快。
首先是结局男主的复活。生死被描绘得过于随意了。而且前片其实是一个杰瑞第一次告诉男主,火花由何因点燃并不重要的。宇宙的意识被男主教化了,也实在是有些自大的想法。这样的结局像是被迪士尼带坏了。 “生活的真意在于生活本身,而不在于那个或许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样的话如果不是被一个几次拿下奥斯卡最佳动画奖,甚至可能马上就要再拿一个的团队,画出的一个刚刚实现自己演出梦的爵士乐手说出来的,或许会可信一点点吧。 联系全片来看,我甚至觉得只有圆梦的人才有资格说这句话。因为实现了梦想才能回归生活。所以那个女萨克斯手可以说,所以完成演出之后的主角懂得了这点。 但那个几近封魔的基金经理呢?他大闹了一番办公室之后怎么办,回家靠父母养?像男主之前那样。那个以打嘴炮为乐的男人呢?抱着大器晚成的想法自我安慰到死吗。那个地铁站里唱歌的男孩呢?他能找到自己的乐队吗? 为什么最终乔递给那个幼年灵魂的不是棒棒糖也不是披萨或者他妈妈的线,为什么这三样东西没有那瓣蝴蝶翅膀动人呢?因为它们要花钱的。没有人可以把他们当作生命的真意又不去打工的。那我们能真的守着“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造物者无尽藏过一辈子吗?好像也做不到。 看着男主最后一幕换了一件大衣之后才幡然醒悟,明白了我的难受感从何而来。是我想买买不起的款式呢。 “生活的真意在于生活本身”,真的是一个值得去讲述的主题吗?在我看来,更像是我们一次次失意时自我安慰的话语,但是好像也没人真的把它作为人生信条,打工人终究没法摆脱打工的命运。 而且这个世界上也有难吃的披萨,有太腻的棒棒糖,落在身上的除了蝴蝶翅膀还可能是虫子......生活是无数碎片,有的圆滑美妙如鹅卵石,有的尖锐扎人比刀更甚。生活本身或许不是坏的,但它也绝不是好的。
对不起,有些传递负能量了,警告过你们了,只是我真的不吐不快。 最后献上张爱玲散文集《流言》里第一篇的最后一段话吧。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颠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喜悦。可是我没有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这篇的名字叫《天才梦》。我甚至不是天才,我只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