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手法受制于戏剧化的原著而无法完全舒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朴实低调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凯莉·赖卡特(Kelly Reichardt)向来以拍摄女性题材而备受关注,《温蒂和露西》算是较多观众熟知的一部,而此后的《米克的近路》和《某种女人》更是坦然地露出女性主义的尖锐锋芒。不过,资深影迷一定不会忘记,她早期是凭一部描写男性情谊的细腻作品《昨日欢愉》而在独立电影圈崭露头角。没想到时隔十多年,她再次回归男性主题的创作,这部新作《第一头牛》和《昨日欢愉》可谓一脉相承,在特殊时代背景下表现两位不同种族与身份的男性之间的深厚情谊。
赖卡特将这个主题放置在19世纪初的美国西部蛮荒之地,想必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结果。镜头温情脉脉地瞄准了两人关系的发展过程:偶遇、消除芥蒂、联手合作、失散、重聚,两人在这片旷野树林和荒地上相互依存和扶持,显然这不是李安镜头下的《断背山》,尽管这部作品里女性角色比前者还要稀少。令两个身份背景截然不同的男人走在一起的原因是创业,在物质匮乏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谁先获得原始积累,谁便是领先一步的胜利者,各种不道德的肮脏手段可谓层出不穷。两位男主角偷牛奶而在糕点生意上获利的情节,令片名《第一头牛》的寓意呼之欲出,换成更通俗的“第一桶金”或许能直击核心。这种迄今为止仍受美国人崇尚的“走捷径致富”的精神无疑是影片讽刺的矛头。

除此之外,导演也将目光伸展至种族和移民问题,在其中一位男主角身上显露,尽管剧本中对此着墨不多,同样隐喻着当年美国西部开发时期,美国各地的淘金者为了金钱财富而不惜铤而走险来到这片荒芜之地上碰运气,资本主义的精神腐蚀可谓深入骨髓。这些此起彼伏的话题令《第一头牛》成为赖卡特迄今为止最戏剧化与最具现实批判意味的作品。
事实上,赖卡特以往大部分作品并不完全以批判的主题赢得关注,更多出于对人物(特别是女性)的细腻刻画,以及鲜明的作者标签。《昨日欢愉》里两位男主角之间默然无语的互动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米克的近路》那个开放式的结局,《某种女人》里“暮光女”与同性女友之间欲言又止的关系描绘,这些看似无意却又令人浮想联翩的留白才是她作品中最有魅力之处。然而,在这部新作中,这种极简手法无法完全舒展,明显受制于原著小说的高度戏剧化情节。前半段两人在森林小屋里的日常描绘依旧保留着自然主义的摄影特色,但是后半段偷牛奶被揭发导致分开逃亡后的情节有强行留白的处理,这明显与叙事中铺垫的惊悚悬疑类型元素有所冲突。观众甚至难以察觉两人究竟是过了多久才在最后一刻重逢,这一点对于私人化作者电影而言无伤大雅,但是在这个近乎类型化的剧本中,如此忽略的处理是大忌。

此外,赖卡特对男性情谊的描绘相当出色,这部与当年的《昨日欢愉》不相伯仲,温情脉脉的力量可媲美吴宇森或杜琪峰的动作枪战片。然而,这种浪漫化的刻画显然弱化了资本主义批判的主题。这一点更让我确信影片开头的倒叙也是一大败笔,这种主题先行的手法完全有别于她以往的暧昧风格。我认为完全砍掉这个不伦不类的开头,留下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会给观众带来更多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