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live版《第十二夜》:用喜剧的方式讲一个悲剧

原刊于《上海电视》
适逢莎士比亚诞辰,NTlive限时放出了多部莎翁戏剧影像,打头阵的正是被称之为具有“性别流动性”气质的《第十二夜》。《第十二夜》是一出经典道德喜剧,故事讲述一对孪生兄妹几经辗转各自收获了爱情。虽然莎士比亚也曾在《错误的喜剧》中,利用孪生这一元素制造错位喜剧效果,但《第十二夜》则更大胆的通过女扮男装、性别错置、女性主动求爱等情节赞颂了人的纯真情欲,是当时人文主义思潮的一支先锋。
NTlive这一版放大了原作中的性别认知观念。导演西蒙·古德温以他最擅长的莎剧情境当代化,将原故事气质紧紧贴合英国的当代都市。舞台上不再是中世纪的雍容华贵,取而代之的是颇具朋克雅痞范儿的英式喜剧氛围。
戏开始于一场前史中的海难,一对孪生兄妹生离死别,拾级而上的两侧阶梯构成了巨大的船头,一体式的舞美通过转盘机关将舞台切割为三个空间。小轿车、轰隆作响的摩托、轻快的吉他转场,以一种都市感十足的基调开场。虽然整出戏并未在原文本上作过多改动(只是调换了个别场次顺序,精简了几处人物对话),但演员却以一种颇为夸张的肢体表演增强了原作中的荒诞感和喜剧感。比如女主薇奥拉女扮男装的第一次出场,导演将其设置成了拳击情境。带着拳击手套的薇奥拉与公爵平等博弈,公爵口中深情表白着对伯爵小姐的爱情,肢体却用一个出拳将瘦小的薇奥拉打倒,这种语言与肢体的不协调制造了一个个会心的喜剧笑点。诸如此类的错位比比皆是,再比如身为女性的薇奥拉以寸头示人,而男性气质十足的公爵却梳着可爱的丸子头。
古德温导演善于将莎剧中的强烈对比转化为舞台上的象征,在《第十二夜》里,他以暧昧不名的两性观念嘲讽性别传统,试图建立新的观念即“性别”不过像名字一般,只是个人的一种身份标签,没有实际意义。
当然,这一版最为人称道的是将莎翁原作中的男性管家性转为女性,一头齐耳短发身着黑衣的女管家,让人不禁想到契诃夫笔下那个“为生活带孝”的玛莎。的确,她也成为整个皆大欢喜故事里的一个悲伤句点,这是对原作最大的改动。当她被女仆戏耍,误认为伯爵小姐爱上了自己,同性之间的爱在那一刻让她打开了自我认知。然而当她发现一切不过是恶作剧,当所有人都收获了爱情和友情时,唯有她妆花了还穿着小丑的衣服,被孤独的毁灭。她缓缓摘下乌黑的假发,露出原本的金发,将自己无情的暴露于众。这个世界上不仅女性之间彼此残害,就连女性自己也在自戕。最后她走进了那个曾让她欢喜的水柱下,是一种解脱还是对自己、对周遭深深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