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文 | YOYO
女性的觉醒带给这个社会新的认知,女性的表达也越来越自由。
但是对于华裔女孩而言,他们的思想开放程度一般要低于西方国家的女孩们,这是儒学渲染下且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与现代文化对抗的缘故。
美国华裔女性导演伍思薇的这部The Half of It,从种族、性别、自我三个角度描述了一个美国华裔女孩艰难的出柜故事。

她因爱情而成长,也因成长而更懂爱情。
一、被歧视的少数族裔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座小镇Squahamish。
虽然美国对外一直都想塑造一个无种族歧视的、友好的国家面貌。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无数的电影作品都反映了当下社会种族歧视并没有消失。
不仅仅是华人甚至可以到所有的有色人种,都会在美国受到或多或少的歧视。
所以,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作为整个电影的大背景,更加突出美籍华人处境的艰难。

电影的开头就是一群开车上学的美国孩子在路上捉弄嘲笑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亚裔女孩,而这个女孩并没有丝毫的理会,脸上也没有任何情绪,好似习以为常。

这当然表明这样的歧视、贬低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行为了,这是一个长期性的,从小到大都被歧视到习惯了的状态。也许女孩的内心早已经接受了“华人比白人地位低”这样的事实。
而电影的后续介绍了女孩的家庭状况,原本是中国博士毕业的父亲到美国却因为语言原因而沦落为车站经理。
虽然电影的阐述中归因是语言的落后,但是这难道和种族没有丝毫关系吗?
在国内每个人都认为国外移民是一夜暴富、身价暴涨。但是事实总是那么凄凉,普通华人在美国的生活不过如此,既不受尊重也没有得到很多钱。
歧视从校园到日常生活,华人家庭可谓处境艰难。
女孩的成绩遥遥领先,却没有因此受到老师或者同学更多的尊重。
父亲从中国博士到车站管理员,对自己的现状无力改变。处处都是不公平,处处都是有色眼镜,这样的生活确实算得上十分煎熬。

但是再黑暗的房间都会照进一束光的,女孩的邻居,一个阳光的白人男孩在求女孩帮忙写情书的过程中,两个人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当女孩被其他白人欺负的时候,挺身而出。
这唯一的一束光开启了女孩这一生中最大的美好,也就是邂逅了她最爱的那个她。
二、被俄罗斯套娃禁锢的身体
在电影中有个对女孩穿衣服非常形象的比喻,女孩说“我穿衣服就像俄罗斯套娃”。
这句话是华裔女孩和一个白人女孩泡温泉的时候说的。
两个人泡温泉的方式截然不同,白人女孩是脱掉了自己所有的衣服享受温泉,而华裔女孩只是脱去了外套,依旧穿着秋衣。

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也是华裔女孩对自己思想的禁锢。
她们的思想中,暴露身体是不被允许的,就像孔子说的“非礼勿视”一样。不但别人的身体是不能看的,连自己的身体也是不能看的。
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肤色不自信呢?其实有一部分的原因还是来自种族歧视的影响,而另一部分是自己对自己的禁锢。
在一个人不自信的时候,她就隐藏了自己真实的需求,还会增加外在的盔甲来保护自己。
电影中的华裔女孩很内向,不自信,很传统。

三、被隐藏的禁忌之爱
很遗憾,同性至今还是敏感话题。
一个词语能一直保持敏感,说明什么?
说明它一直没有成为大众认知。每个人都知道同性恋是什么吗?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有传输如何鉴别同性恋吗?答案是没有。
所以其实同性恋的人也未必能够在一开始知道自己是同性恋。
电影有一段是华裔女孩楚楚的好朋友保罗在上网查询“如何确定一个人是同性恋”,事实上,他是帮女孩更好地找到了自己,也就是“出柜”。

电影中两个女孩心心相惜,华裔女孩从头到尾都没有表述过自己的爱意,而是用含蓄的词汇和眼神告知对方。
如果不是结尾两个人有定情一吻,都不能确定他们是否是成功相恋了。
不得不说,华裔女孩是相当地含蓄了,但是该下猛药的时候也下的,一个回头一个拥抱一个亲吻,用时只需要2秒。

我们早就知道爱情是很神奇的,跨越种族、跨越年龄、跨越性别。其中跨越性别已经是最高的一种形式来诠释爱情了。
到目前为止,跨越性别也是所有爱情中最艰难的了。
两个女孩的n年之约不知道会不会兑现,也许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她们又爱上了不同的人,或者最终还是向现实屈服和男性结婚。
但是在接吻的这一刻,她们做回了自己,不用伪装,不用隐藏,一个灵魂找到了她丢失的那一半,她终于完整了。

其实人的一生都在寻寻觅觅“何为我”,真实两个字好写不好做,做人做的越真,你就越完整。
人就像散在地上的拼图,你找到一块就完整一点点,等全部找全了,你才能看清你究竟是怎样的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以为露出的“冰山一角”就是全部的自己,风霜雨雪之后才明白,那冰山下的浩瀚星河是最珍贵最璀璨的礼物。
揭开礼物的那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从未拥有过如此的喜悦,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喜悦。
一生寻觅,原来找的不过是一个“自己”而已。
-END-
更多干货影评:
1. 《剩女》:集美们自己会单身,不用你两个以色列人来教
2.《热带雨》: 师生禁忌恋的壳,新加坡社会与认同的核
3.《乔乔的异想世界》: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实至名归,原著揭秘
4.《1985》:我从未见过如此感人至深的“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