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南北朝史观看有翡河山(持续更新)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太平洋的季风(来自豆瓣)
原产出: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2859058/
终于从魔幻的南北朝窝里斗历史里面理出了一点头绪。 先写一小部分,抛砖引玉,欢迎行家前来赐教。 以及在下不是历史专业人士,如果写错了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维基百科关于萧庄,南朝(梁)部分内容,以前读的一些编年史。
1. 南北朝的人间魔幻
南北朝科普时间线请参考同好Tracy 帖子。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3012450/
我在这里就发发感慨。 历史上最为割据的几个时代,春秋战国,三国魏晋南北,五代十国,以及辛亥革命以后的军阀割据。三国后在西晋得到短暂的统一,从西晋五胡乱华分裂开始到隋代北周统一这一段时间最为折腾,基本上就没有停过。 而且同一时期傀儡政权多,很多非常小的国家并立。 各个政权命短, 各个皇帝在位时间也短,如果大略按公元400年开始算到公元581年,不到两百年,换了大概20个左右的皇帝,除了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这种在位时间长的,其他很多都是在位几年就死翘翘了。 而且“父子相残,兄弟互殴”,勉强比“杀了你爸娶你妈”的“俄狄浦斯”强点,杀了他们的爸爸/哥哥/弟弟/叔叔/侄子等只为了皇位,并没有娶他们的妈妈/嫂子/弟妹/婶子/侄媳妇。 东汉末年宦官废立,等到南北朝都是权臣废立,以及家臣手下造反。如果确实是萧庄,扶他上位的王琳是以前王僧辩的手下,王僧辩层与陈霸先共同剿灭侯景之乱,之后陈霸先强迫萧庄他小叔禅让皇位建立南陈。 南北朝时期的权臣和皇帝不仅喜欢弑父/主,而且出了很多变态杀人狂,以及喜欢“海天盛筵”的淫乱昏君,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
2. 为什么我不希望谢允套的是萧庄。
如果谢允真的套的是萧庄,那我觉得他也忒惨了点,用不多的史料三个词就可以概括:命短,折腾,憋屈。 Tracy 的帖子里已经给出了萧庄的生平,他的史料确实不太多。按照他他的出生地,封地,王琳立他的地点,套了一下地图。 结合他在位时间食用。
先说他命短:只活了29岁(548-577)。命短的原因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像谢允一样中毒,但是后面两条绝对是非常关键的加速剂。
然后说他折腾: 如下鄙人大概点了一下萧庄生平关键事件的地点,结合下一张时间线食用更佳。 生(548年)于兰陵县大概在江苏常州,他的封地在永嘉(图东扬州不是现在的扬州而是大概在温州附近)7岁(554年)被送往北齐(长江以北)。又过了3年,为了对抗陈霸先,王琳在郢州(大概在湖北武昌)拉杆子立萧庄为帝,三年不到 560年打不过王琳把萧庄送回北齐,自己跑到寿县(安徽)又折腾了十几年,萧庄最后在邺城(河北境内)自杀了。 这一生可谓颠沛流离。

最后说他憋屈: 承上说他颠沛流离,他这种颠沛流离并不像今天,留学生出去留个学啥的,流于民间,藏于市井还好,质于他国,受控于权臣那就是寄人篱下和为人傀儡了。 南北朝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角色很多,萧庄更憋屈一点在于权臣立他的政权,连偏安政权都不算。萧庄他小叔梁敬帝让位之后, 先西魏后北周扶植了萧詧(cha,同查音)后梁(西梁),萧庄由王琳立但其实是北齐扶植的。 这里面后梁尚且能占小小一块地盘定都江陵(荆州),东梁说是定都郢州然地图上查无此国。这两个傀儡政权虽然都被陈虐成了渣渣,然而东梁还是要更虐一些。 北周多权于西魏,后来灭北齐南陈,几乎要统一中原但又重蹈了权臣篡位的覆辙。总之北周战斗力要牛逼得多, 代理人的憋屈程度反比于背后实力的强大程度,所以同样是傀儡,萧庄王琳的东梁更加憋屈一些些。 如果真的是套的萧庄,当时的情况,其实他是复国无门的。
这里插播一下,蜀中48寨的位置,按照地图那要到北周的腹地去了,这似乎不太合理。姑且不细究。 收复北地,如果是萧梁那是不是应该往东打,而不是往北打。 北边不仅是扶植他的势力,而且国恨家仇难道不是应该找窃国权臣去算账么。

3. 从有翡小说里看,套的上和套不上的。
生平: 萧庄早年被宦官送出宫流于民间,后身负复国使命,被权臣当成复国招牌,一生颠沛流离的大脉络可以对的上。谢允曾自己斗带兵跟北斗交战,结果发现是一枚小叔的棋子,还中毒返回蓬莱。 王琳立萧庄与557-560在东梁可以勉强对的上,战败后退返回北齐。
皇帝小叔:让位陈霸先的萧方智确实是萧庄的小叔,是他爹的幼弟。 可惜这个幼弟并未雄起,确实让位成了一个傀儡。
都城:南梁旧都建康(南京,金陵),但在小说里金陵是南渡之后的新都。 旧都如果在蓬莱山东附近,那应该至少到华北了。
蜀中48寨: 读完原著之后,蜀中四十八寨算是北朝的地盘,从这个意义上讲,蜀中在敌人腹地,确实符合当时情蜀地位于北周的腹地去。
关键问题:南渡与收复北地, 《有匪》小说里的后昭, 是从大昭被权臣篡位皇室南渡过来的,所以一直说的是北伐。 这一点上套萧庄时套不上的,南梁的灭国时称霸先篡位建立南陈,南陈是在萧庄当时郢州的东边。他们还有一个敌人时北周扶持的傀儡西梁在江陵,如果冤有头债有主,后昭应该往东边打,而不是往北边打。尤其是北边的北齐,实际上是扶持他的势力。
【插播】套南宋是不是合适一些:宋朝靖康之耻时候被一锅端的宋徽宗,确实是个风月文人,又符合了谢允说的他们家人吟风弄月尚可,不太擅长打仗。。。宋徽宗立的太子宋钦宗也在靖康之难中凉凉,只有第九子赵构,因外出练兵而没有被抓,这一点符合谢允他爹懿德太子跪了,未立储的小皇子南渡之后即位。 宋南渡的时候,其实短暂的都建康(金陵,南京),之后才去的杭州。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套南宋是更合理的。

南宋版图,来源维基百科
4.复国无望 。
中国历史上,统一从来都是从北向南统一,南方科技(不是那所大学!)更进步民生更优渥, 但是战争经验上看都是北方统一南方,包括但不限于秦朝从西北统一中原,刘邦从汉中往南边打,魏晋从华北统一三国,北周隋朝从关陇起家,元朝从蒙古草原,女真从白山黑水打入关内。包括渡江战役,都是以北方统一南方为结局。北伐历来成功的少,包括民国时期。从南向北统一的,比较典型的应该只有明朝(说错了欢迎及时指正)。 简单粗暴的归结于北方农牧业生产落后,只能通过战争掠夺扩张式固权,南方富庶尚文所以不好战争有一定的道理。以前闲暇时听过嘴炮袁腾飞的一个视频,大概意思时战争是否胜利, 与科技水平社会发达程度不成正比,而和战争意愿成正比,俗称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虽然这种观点有些武断,但是在冷兵器时代,北方农业生产欠发达,游牧民族只能靠战争掠夺生存资源,故北方民族南下的战争意愿大。 但是在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时,已经全国范围内民不聊生,于是南方农民的战争意愿也很大,北方游牧民族的元已经从内部瓦解,所以北伐成功明太祖统一了中国。 在南北朝时期,北方从北镇武人开始都是军国体制,从战争起家,孝文帝时期进行汉化,效果良好,所以统治时期较长,较为安定。但是北齐的高欢,北周的宇文泰都是反对孝文帝汉化的鲜卑文化承袭者,尤其北周逐渐巩固的关陇府兵本位,他的兵制和兵民一体就是为了打仗而设立的。 观之南朝的萧式,南梁萧衍并未大规模征战而是宗室篡位南齐而来,南梁战绩向来不佳。这倒符合谢允说的他们家人战斗力不行,吟风弄月尚可。但是收复北地北伐成功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参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2%81_(%E5%8D%97%E6%9C%9D)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2%81%E5%AE%A3%E5%B8%9D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5%AD%E8%8E%8A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E%E6%A2%81_(%E5%8D%97%E6%9C%9D)
以及一本很有趣的书: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