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刘宇昆:真相的眩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首发于八光分文化公众号2020年4月9日,此处略有字句调整)
口语诗人伊沙在大学时代曾经写过一首非常温情的诗,因为年代久远我也懒得去搜,名字大概叫《伊豆:致我未出生的女儿》,开始几句大概是这样的:
伊豆我的女儿
你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一岁的黄毛
五岁的小辨儿
十岁的马尾
二十岁的长发
如天国的光辉照耀着我......
接下来诗人把一个女孩儿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生动地切出一片片滴着汁儿的断面,欢笑与哭泣、撒娇和叛逆等等,然后接着说:
在你出生以前很久
我在课桌上画了你的模样
我是先有了你
然后才有你妈妈
那时候
找到你妈妈很不容易
以上是我记忆中这首诗的大致轮廓,它应该是写出了天下所有将为人父、将为人母者的渴望、柔软和欢欣,这是人性使然;然而并非天下所有父母最后都配得上他们的儿女,这也是人性使然。日本名导是枝裕和继2018年的《小偷家族》大放异彩之后,2019年特供戛纳的开幕新片《真相》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配或不配的故事,不过他借了一点科幻的杠杆,就像阿基米德找到了撬动地球的支点。
真相 讲述一个女神级别的年迈法国明星的故事,她通过出演一部科幻电影中的女儿角色,而跟自己现实中的女儿消除了隔阂(或短暂地消除了一点点)。影片是导演是枝裕和一贯的家庭题材,通过细腻(或刻意安排的)生活细节,在人类家庭关系的千回百转之处寻微探幽。跟他以往作品不同的是,该片作为一部法语电影,失去了承载是枝裕和主题的日本文化元素,所以有影评人说大导演这回出海扑街、水土不服;也有其他影评人回应说其实电影很好哇、典型的是枝裕和嘛,等等等等。大家就着“是枝裕和”而论“是枝裕和”,多是迷影圈人士,随便找几篇高分影评来看,也多是不痛不痒、少盐寡味,似乎这就是是枝裕和的电影。
喂!既然都叫了“真相”,知道真相从来就不是赤裸裸的好吗?为了获得真相人们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好吗?比如我们为了要了解某些事情的真相,常常需要爬梯子去看墙外;而《真相》的女主角为了获得真实体验、演好一个上了年纪的女儿,她也必须从影后女王的梯子上面慢慢爬下来,只不过这梯子不是我们前面说的那种翻墙的梯子,而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本能叫做“共情”:也就是能体会他人的感受。影片结尾,影后跟女儿达成了短暂的谅解,女儿轻轻依偎在母亲怀里呢喃,让母亲因为瞬间的“共情”而突然恢复了明星影后的本色,顿悟般大喊一声“我要重拍这场戏!”,她下意识一把将怀里的女儿推开,说明白了那场戏该怎样表演了,这时扮演女儿的法国国宝级明星朱丽叶•比诺什就露出了史诗级别的迷之表情,电影就此落幕。话说,《真相》的编剧除了导演是枝裕和,也署上了著名科幻作家刘宇昆的大名。对,就是翻译了《三体》第一部并且拿下了雨果奖的那个小刘。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其实并非刘宇昆参与了电影的编剧,而是导演是枝裕和在电影全片的戏中戏里使用了刘宇昆一部小说的故事框架,那部小说原名Memories of My Mother (《关于母亲的回忆》),2012年发表在一份名为Daily Science Fiction的网络杂志上,2018年曾被独立电影人大卫•嘉迪(David Gaddie)改编为26分钟科幻短片《美丽梦中人》,该片在科幻和短片电影节圈子拿了十几二十个奖项,我曾推荐在国内参与过科幻影展的放映。
刘宇昆的原作讲述一个罹患绝症的年轻母亲被告知只有两年的生命,为了能活着看到女儿成长,母亲登上了一艘亚光速飞船,利用相对论效应而延缓了自己的死亡速度,每次她在太空里绕一圈回到家中时,地球上已经七年过去,于是永远不老的母亲每七年见一次女儿、每一次女儿都会老去七岁。刘宇昆的故事选取了女儿三岁、十岁、十七岁、二十四岁并跳写到女儿垂垂老矣的暮年,坐在轮椅上望着容颜不改的母亲悲喜交加,小说和短片都令人唏嘘。
刘宇昆写母女/母子关系的文字可谓温婉细腻,像极了前面伊沙的那首诗,都是以某种超然的视角描写人的命运、展现难以割舍的亲情之爱,与电影《降临》的原作《你一生的故事》可谓异曲同工,这部因电影改编而广为人知的姜峯楠小说描写的也是一个母亲的大爱,她因为外星语言的启迪而洞悉女儿一生的悲欢、预知了女儿的死亡,却依然决定生下她来,爱她、直到她死去。
是枝裕和的《真相》则着重写女主一生的骄傲与自恋,她为了做一个好演员,不惜背叛友谊、亲情甚至为潜规则而出卖贞操,在表演事业上获得了耀眼的成功,却无法面对众叛亲离的真相。讽刺的是,她的回忆录却取名为《真相》,并在回忆录中继续营造、维持自己的明星光环,不惜杜撰并不存在的母女温情,让女儿看了气愤不已,真的是把“表演”当作了生活的全部,直到她在那个戏中戏的科幻电影里,发现自己根本没法演好刘宇昆笔下的那个老年女人:做惯了颐指气使的影后、从不知认错示弱的她,很难靠演技来体味一个从小缺乏母亲陪伴的女人的心境:在生命的末端再次见到母亲,看见母亲依然年轻,自己的表情该是怎样的百感交集呢?
《真相》中,女主没法拿捏这样的情绪,被导演一遍遍NG,她只好一遍遍地甩锅朝工作人员发脾气,直到她坦诚了一件女儿非常在意的童年往事,女儿一阵感动,原谅了她对自己的忽视,同时也让自恋的母亲体会到了:做她的女儿该有多么的孤独和伤心。影后母亲终于知道该如何塑造一个年老孤独的女儿形象了。做好女儿才能做好母亲,做好母亲才能演好女儿,母女身份的这种倒错连接的关系很像衔尾蛇。这让我想起另一位中国科幻作家顾适的作品来,事实上,刘宇昆也正是顾适短篇集《莫比乌斯时空》序言的作者。顾适作为城市规划师,自己生活的城市每天会出现在自己的设计图里,下班后自己又会走进自己设计的图中,或许是这种既在图中、又在图外的嵌套感觉催生了她的很多作品,像《莫比乌斯时空》《赌脑》等科幻佳作都具有某种套层、循环的结构特征,甚至《嵌合体》一文的标题也给人这样的联想,她的故事读来烧脑不说,甚至会令人产生眩晕感。《莫比乌斯时空》概念视频:《眩晕》而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女主角表演一个靠表演才能找到存在感的女人,随时需要在真相和对真相的建构里找到方向,作为观众,我想想就会产生某种眩晕。我不知道是枝裕和会不会同意: 这种存在主义意义上的眩晕感,或许再法国不过了。《真相》扑街?那正是导演实践他存在主义式的自由的象征。
作家简介顾适,科幻作家,高级城市规划师,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获得者。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其后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院工作,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2011年起在《科幻世界》《超好看》《新科幻》、Clarkesworld、XPRIZE等国内外杂志和平台上发表科幻小说二十余篇。代表作《赌脑》获得第30届银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奖和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银奖,《莫比乌斯时空》获得第28届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嵌合体》获得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金奖,其英文版入选2017年雨果奖最佳中篇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