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开斯特之王》
这是一部讲英国亨利五世的故事。影片名称有点不对。人家英文明明是The King,您给翻成什么兰开斯特,再说啦,这位小帅哥在当国王之前,获得的爵位可不止是兰开斯特公爵,计有威尔士亲王,康沃尔公爵,切斯特伯爵,阿基坦公爵和兰开斯特公爵等多个称号。不知道他的公爵府中挂的是哪个徽章?
对英国历史不太熟悉,所以先百度了一下亨利五世的英雄业绩。在登基之前他就显示出雄才大略。亨利四世登基的时候他被封为威尔士亲王,格兰道尔叛乱的时候他管理威尔士事务,他与父王一起在什鲁斯伯里一战中大败亨利·珀西,当时亨利五世面中一矢仍然坚持战斗。早年的亨利五世不但在军事上展现才华,在政治事务上也担当重任,作为其父亲咨议会的重要成员,后来还成为咨议会领袖。1413年3月20日,亨利五世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在父亲去世两年后在阿金库尔击败了法国骑士,八年后作为法兰西摄政进入巴黎,九年后去世,他在位期间取得的彪炳勋业地地道道的是他个人的成就。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很难说他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凯撒。
这部影片讲的就是亨利五世所指挥的那场著名的阿金库尔战役。按照影片编导的观念,亨利五世是个和平主义者,并不赞成上任伊始就大动干戈。按照剧中人的话说:“尽管勇气和英气带来愉悦,但没有什么事比杀戮更能在灵魂上留下不可磨灭的污点。胜利的站在战场上时,也是我觉得最为邪恶肮脏的时刻。胜利的兴奋感很快就散去,之后久久不肯散去的总是不堪的感觉。”可是在大法官和大主教的撺掇下,不得不出征法国。一路攻城掠地,到阿金库尔的时候,可参战的英军仅仅剩下六千人,面对豪情满怀的法国两万大军,却毫无惧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战前动员,利用天时地利,一举歼灭法军,自己仅伤亡几百人。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在过去的欧洲历史上,国家、疆土、国界一直都是一个很模糊的观念。各个民族为了水源、森林、土地,从部落械斗开始,到之后的几万人的厮杀,秉承的都是胜者为王的传统,谁打赢了谁就是老大,也因此得到民众的尊敬。当然,这些都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然阶段。到了十五世纪亨利五世的时候,仍然是这样。所以,“来到疆场,拼他个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不枉了一个青史留名。”也一向是有志男儿的理想人生。这些战争也很难分请正义和非正义。咱们万不可拿今天的道德来衡量古人,当然也不能用古有的观念来为今天的各种侵略行径招魂。当时的英格兰和法兰西互相混搭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通婚姻,互相算计。百年的恩怨,谁胜谁负最终要看真刀真枪的搏杀,而不是靠媒体的吹嘘。“当下的和平需要的不仅是和谐,还需要力量和自信”。亨利五世的面颊上那永久的伤疤就是很过硬的证明。
当初莎士比亚也写过一个《亨利五世》的剧本,在莎翁的笔下,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只知享乐不干正事。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或许莎翁是故意在“戏说”吧。影片中所描绘的形象更接近亨利五世的真实形象。亨利五世继位时年仅28岁,虽然他从小聪慧,遇事也有自己的主意,也经过了一段时间在政坛上的历练,可他并没有做好当国王的准备。更是不能适应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他的下属也习惯性的用“哈尔”来称呼他,很久之后才改用了“陛下”。
影片中,亨利五世的形象是个弱不禁风沉默寡言的孩子,貌似空有一颗柔弱的心。好在他有两处过人之处。一是用人的洞察力。影片中所叙述的英国宫廷内,充满了阴谋。身边被唯唯诺诺阳奉阴违的小人们包围着。甚至代表无上权威的大主教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点轻微的举动,也被他的臣下分析来分析去,仿佛政变和篡位就在转瞬之间。对此亨利五世有他自己的考虑。他对两个心怀异心的属下说:“格雷大人,坎布里奇,我本想请你们去传信给法国,毕竟你们对对方很熟了。但我想到了早上你们还有其它事要做。”问:“什么事?陛下?”他回答:“明天你们要上断头台。”第二天,他坐在广场的椅子上,用近乎冷酷的平静神情看着这二位脑袋被砍下来。另一方面,为了战争的胜利,他用三顾茅庐的谦卑请出了在酒馆里厮混的约翰爵士。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人们常说:治国就是治吏。亨利五世的实践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二是决心。他在向阿金库尔进军的时候,首先重视侦查,派出骑兵去观察山后法军的部署;再就是听取将领们的意见。当约翰提出利用雨后的泥泞去迟滞法军骑兵冲击的想法时,他马上感觉到这是个绝妙的主意,他经过短暂的思考,说:“要是今晚下雨,我们明天就战斗!”整个的战斗过程证明了他决心的正确。影片中描述了在战斗行将结束时,法军的皇太子一身铠甲,要和亨利决斗,却迈不开步,半步一个跟头,令人忍俊不住。亨利五世也有残忍的一面,影片开始时,表现了他毫不留情的杀死了敌方的伤兵,在阿金库尔战役结束后,将领来请示他俘虏怎么处理,他回答:“全部杀掉。”也许在那个时代,为了成为一个伟人,这些素质都是必不可少的吧。
影片中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战争开始前,交战的双方头目,法军的皇太子和英军的亨利五世,可以随意打着个白旗就到对方的营盘中互诉衷肠,发泄愤怒。然后各自再回去排兵布阵。咱们这里,在春秋时期似乎也流行这种做法,不过自从孙子说过“兵者诡道也”之后很少见了。这种宋襄公的做法早就不时兴了,多数的景象是,账外暗藏刀斧手,摔杯为号,涌进来就把对方头目宰了。影片中所描述的或许是欧洲战争中的贵族风度吧。我想更多的原因就是如前所说,双方的战争都不存在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所以无论是哪一方,都不认为对方是邪恶的坏人,而只是当做是作战的对手罢了。到了二战期间,小日本也想仿照这种风度,可惜学的不到家,至今他们还在为当初对美国的宣战书送迟了一小时而感觉羞耻。实在是婊子树贞节牌坊的思维啊。
影片拍摄的景色很好。在绿色的森林中,一缕缕光线从树叶中透过,很美!那段砍头的特技也非常真实,让观众感觉到直接就把活人脑袋砍下来了,镜头没有一点回避。亨利五世面颊上的伤疤也很尊重历史。不过在战斗描述中疏忽了一点,就是由亨利五世亲自下令,每个长弓手都将准备好的两头削尖的木桩插入脚下的泥沼地中,让另一尖端斜向着法军方向。这是”拒马“第一次在欧洲战场上的使用。对于阿金库尔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影片的格局小了一些,战场的场面不够宏大,情节也显得平淡了些。亨利五世的出彩的地方也就是战前动员那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性格稍显单薄了。
本人评分: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