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一觉,“大陆新武侠”梦犹未醒

早晚大家会发现,“大陆新武侠”是财富,尤其对影视改编来说。因为,大陆新武侠里,除了迷人的“武侠”之外,还有“新”和“大陆”。
《秋寒江南》改编自“大陆新武侠”代表作家庹政的同名原著,离开豆瓣两年半之后,为这名自己喜欢的作家回来诈尸。(上次豆瓣诈尸,也是因为自己喜欢的“大陆新武侠”的作家——那是一年前,杨虚白的《挥戈》实体书出版)
“大陆新武侠”是相对于上个世纪盛行一时的港台武侠而言,由曾经销量巨大的武侠杂志《今古传奇·武侠版》在2004年与著名武侠评论家西南大学韩云波教授共同提出,到《秋寒江南》这部网大上映,已经过去了十六年。
十六年之后,大陆新武侠早就已经成为新世纪武侠创作的一面旗帜,但遗憾的是,这面旗帜没有迎风飘扬,尤其是在影视改编的道路上。
(以下改编自微博)
腾讯独播的《秋寒江南》,还是推荐的。
主要因为是庹政老师的原著,所以是要推荐一下,哪怕被改编成了一部…网络电影…
毕竟期待了这么久,一直期待庹政、杨虚白 、燕歌、凤歌 、李亮 、小林寒风、丽端、苏镜(最后两者是女作者,很清新)的作品被翻拍,哪怕是…网络电影的翻拍。
提到的这些作家,他们早年都可以被归类到“大陆新武侠”,曾红极一时。在这个团体里,有人来,当然也有人走。后来,庹政老师就改行去写官场小说了,凤歌越写越玄幻了,杨虚白去踢足球了,马伯庸和唐缺来玩票了之后就走掉了……但他们早年的努力是一定要被肯定的,更何况,有人走,也依旧有人在,还有些作家坚持在大陆新武侠的阵地上呢——李逾求创办了“黑江湖”还在艰难地推广武侠;李亮为了专心写武侠还在当中学老师;《今古传奇·武侠版》为了吸引读者在不换药基础上想着办法换汤。
去年沧月的《听雪楼》被改编成了网剧,虽然口碑惨不忍睹,但我还是很激动,于我个人而言,这就像北京申奥成功了一个样。因为,“大陆新武侠”中的“大陆”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这个名词更意味着武侠的中心已经在“金、古、梁、温、黄”之后,从香港和台湾北上至“官方标准字体是简体中文”的大陆,并开始了武侠的另一个高潮。作为一个大陆人,这种“高潮”虽然很“战狼”,但这是武侠的传承,这是我的青春,甚至是很多人“武侠”的启蒙啊。
大约两年前,《今古传奇·武侠》版的社长主编傲月寒写了一篇推文——十七岁的《今古传奇•武侠》距离触电到底有多远? | 傲月寒 CEO日记(2018年5月2日),这个推文的题目,在当时看来就是一个世纪谜题。在这篇推文里,傲月寒提出:
不同于网络文学一篇大作动辄200万字起的体量,这6300万字,是由约450名作家所创作的1500余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一篇一篇堆叠而成的:杨叛、江南、凤歌、时未寒、沧月、步非烟……它们凝聚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最优秀的武侠创作原力,更是无数80后、90后少年们青春期的集体记忆!
大陆新武侠竖旗十余年,《今古传奇·武侠》更创出过月发行量超72万册的辉煌,按实体杂志月均1:5的传阅率,每篇故事的阅读量都超几百万量级,然而时至今时今日,这么一大批拥有大量拥趸和知名度的作品,却无一能够真正触电!
无论是院线电影、上星电视剧,还是网大、网剧,这一座缺失了大陆新武侠的江湖,在我看来,至少是不够完整的。而在提出了侠世界融媒体大IP的理念后,这种缺失已经演变为遗憾,令我们的整个团队怅然若失!
这种怅然若失的遗憾,不光是傲月寒的团队独有,对于广大的武侠读者(尤其是其中的80后、90后),尤甚。
现在,距离傲月寒这篇推文快过去两年了,《今古传奇·武侠版》终于触电了,大陆新武侠终于触电了。
“大陆新武侠”的电影改编,严格意义上,《秋寒江南》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小椴的《石榴记》,但……椴公这部很优秀的原作,被改得更加面目全非,也没激起任何的水花。所以,把《秋寒江南》当做“大陆新武侠”的第一次影视改编也无妨,既然都是第一次了,为什么不鼓励一下,推荐一下呢?
更何况,我们能看到这部网络电影改编的“亮点”和努力——

①打斗的画面是日漫风的动画。不管是想去吸引看着《火影忍者》和《海贼王》长大的一批年轻观众,还是想剑走偏锋在网络电影里独树一帜,出发点都是极好的。
②多处cult片的色调和场景处理,例如是非我第一次出现的镖局部分,让这部网络电影更具备“网感”。前六分钟没有让男主是非我出场,一直通过其他众人的烘托营造男主的神秘,倒也真在“网络电影的前六分钟一定要吸引人”上面下功夫了。
③完全改编了女主的身份,加入了原作中没有的说书爷孙二人组,显然是致敬或者“抄袭”自《多情剑客无情剑》(大陆曾误以《风云第一刀》命名)中的天机老人&孙小红爷孙二人组。别忘记,新派武侠开山之作《龙虎斗京华》和武侠里地位极其重要的《射雕英雄传》的开头也分别是以说书的形式和说书人说书开的场,这种对武侠的传承和对类型元素的尊重,是太多非专业人士所欠缺了的,这个“专业”是指影视,也是指武侠。
④把女主的眼睛弄瞎也是这部网络电影的处理。首先,不管好坏,这个角色的辨识度确实增加了,其次,这个改变也能增加女主自身以及和和男主的关系里的矛盾冲突。
⑤网络电影放大了原著中的主角当海盗的一部分,出现了武侠里,尤其是新武侠里,都但凡提到海洋元素,就一定会出现的东瀛忍者(古龙的《血海飘香》、孙晓的《隆庆天下》、凤歌的《沧海》等等),甚至很良心地让东瀛人士说日语,比起那些抗日神剧中日式中文,太让人感动了。
⑥《秋寒江南》这个标题中的“江南”,其实电影版是比原著更符合“江南”这个意向的,不光武侠里的江南,甚至所有中国文学作品里的江南,飘逸、清新、水乡、歌女、吴侬软语、烟雨朦胧,这些元素都是约定俗成的,因为原著选择了“镖局”和“镖师”这样一种尘土和烟火气息严重的元素去展开故事,对江南的描写不免有些束手束脚。电影版里夜色下的江南是及格甚至很OK的。
……
当然,这次改编问题有很多,甚至可以说,“亮点”的不够深入,导致了部分努力化成了一场失败的实验——

①原著可以值7分,很了不起了,但剧本最多也就2分。编剧和导演太自以为是了,没文化倒是不可怕,就是恶心人。好好的原著不用,一顿东拼西凑,猝不及防的转场把流畅感打地稀碎。能看出来想玩结构拔高一下,但结果是杂乱无章主线故事都没讲清;
②一大堆又假又尬的方言,不好笑也并不能彰显地域性,太让人出戏了。
③上文提到的频频出现的动画,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你想学《火影忍者》和《海贼王》的意图大家都了解,但实力真·不允许啊,更何况,你那是很偷懒的“定格动画”。所以,结果是,动画,很让人出戏,很粗糙,不去硬碰硬地拍摄本应该很精彩的打斗,也并没有剑走偏锋的讨巧,反倒剑走歪风了。
④镖局这样一个很“光明、职场、稳重”的,在武侠世界里高度符号化的组织,被拍得像一个轻浮的邪教。
⑤盲女和是非我的恋情过于“一见钟情”了,电影版舍取了原著中的前史和感情发展后,毫无情感逻辑可言,没说服力,是很失败的。
⑥更不理解的是……最后还致敬“古龙”?都拍成这样了还和古龙毛关系啊!咱能有点武侠的基本常识吗?这种牵强程度不亚于《小时代》在片尾致敬兰陵笑笑生了。你要是在开头放这么一句,因为前六分钟要忽悠观众继续看的属性我还能理解,但你放在最后是为了么子?这是为了故意激怒武侠迷吗?
⑥叙事的视角完全混乱,地借盲女的视角讲故事,到了最后,她能看见的看不见全都展现了出来,这是大忌了。
……
但没关系,再接再厉。早晚大家会发现,“大陆新武侠”是财富,尤其对影视改编来说。因为,大陆新武侠里,除了“武侠”这个中国创立题材之外,还有“大陆”和“新”。
大陆新武侠中的“大陆”在上文中已经阐述了,下面来说一下大陆新武侠的“新”。
大陆新武侠中“新”,武侠宗师温瑞安在《游侠纳兰》的后记中有概括说——写前人没写过的;写前人写过的,但是用不同于前人的方式写的;写前人写过或没写过的,但用自己领悟的方式写的,都能称之为新。显然大陆新武侠的写手们对以上三种方式的创新都已尝试,从“对政治制度的构想”到“对武侠内容的扩展”无所不包,在尊重和传承的基础上力求追求创新和改革(步非烟老师所说的“革命”多少还是有点过的)。当然,这样的“新”也同样体现在《秋寒江南》的原著中,只不过,网络电影版,确实有点迷。
另外,奉劝女演员们少抽烟,一是对身体不好,二是……一嗓子油烟,一张嘴太辣耳朵了,和清爽、清纯之类的角色太有违和感了。
以上改编自微博。
《秋寒江南》的原著作者庹政老师曾经在博客写了一篇《我喜欢的十大武侠中篇小说》,附上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6d0f60102vqcf.html ,写这篇博文的时候……庹政老师已经离开武侠创作很久了,里面提到的中篇,不管哪一篇,稍加修改都可以变成优秀的电影剧本。
注意,我上一段说的是“稍加”修改!编剧不要再自以为是了,求求了!对比一下《臥虎藏龍》这部电影和原著,显而易见的是,《臥虎藏龍》的三个挂名编剧王蕙玲、詹姆斯·夏慕斯、蔡国荣,以及导演李安,并没有在原著的基础上发挥很多,他们做的只是对王度庐的原著做了增删和结构上的调整。王蕙玲、詹姆斯·夏慕斯是李安的老搭档了,李安和这两位编剧合作的《色,戒》、《断背山》同样并没有做过多的自由发挥,所以,自以为是的编剧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的编剧才能、远见和卓识是否在王蕙玲、詹姆斯·夏慕斯和李安之上,如果你不敢和此三人叫嚣,那么在原作本就很优秀的基础上只做一些简单的适合影视体量的增删可以吗?!如果你不确定原作是否优秀,那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你连这种最基本的审美和判断都没有,那就别自由发挥了,就老老实实增删就完事了。
“大陆新武侠”会是财富,尤其对影视改编来说。
除此之外,也列一下个人很推荐的十个中篇武侠:
一:丽端的《萤火》。
二:李亮的《风波恶》。
三:杨虚白的《挥戈》 。
四:唐缺的 《灭劫》。
五:燕歌的《风雪中州》。
六:楚惜刀的《人面何处》。
七:苏镜的《长安六月雪》。
八:小林寒风的《短短桥》。
九:庹政的《桃花劫》。
十:李逾求《市井侠义传说》 。
十佳之类的榜单是最纠结的了,本来打算模仿庹政老师的十佳,空一个名额留给任何的可能但纠结来,纠结去,还是列了十个名额。
庹政老师在自己所列的十佳最后,提到:
“难忘我的武侠写作,后来诸君多努力。”
对于还在创作武侠和准备创作武侠的作家,也请继续加油啊!
PS :李亮老师的《风波恶》最开始是个话剧剧本,还曾经在第二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上获奖,小说版倒是看过,但话剧版一直没出版。我大学期间表演课的期末作业需要排演话剧,我当时很想排演《风波恶》,就在微博上联系了李亮老师,希望李亮老师可以把话剧版的剧本发我一份,李亮老师很大方地把剧本发给了我,很遗憾最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排成这个话剧,希望日后能再续良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