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邊個係網中人?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網中人》係一套很值得一看再看的長篇電視劇。大致劇情就是因為程偉一句:“我唔想連累你。”導致本來順理成章的兩人各種躲避。家族企業的劇情弱一些,但瑕不掩瑜,完全不影響。
一套電視劇可以在開播之後突然換主角也是上世紀香港才能做出來。想來原先的劇情應該是程偉同希文是情侶,然後程偉為賀雋家姐的堅強所感動,但家姐還是難逃網中人的厄運。至於希文,正如現在的版本那樣,應是由此至終都沒有變心。但是,拍了十集主角辭演,估計編劇團隊心中是萬馬奔騰雞毛鴨血,通頂改劇本,安排曉華這個角色進去。賀雋相關的人物,像林子祥劉丹華娃等,基本上沒有了戲份,整條故事線消失。
也不知道孰是孰非,反正現在的版本,除了部份劇情有點牽強,總體很讓我滿意。特別是兩位主演的對手戲簡直就是火花四射。
嘟嘟姐飾演的方希文是一個爽直聰明的大學畢業生,主修電影學,在電影方面其實很有心得,對商業不敢興趣。她前期無憂無慮,同程偉拍拖簡直就是金童玉女天生一對。真正的轉變發生在她的父親死亡,家族企業的重擔突然落在她肩上,而她一無所知遭人排斥,身邊無人援助。她平時很理智,有時有點衝動,在程偉的問題上經常會失去分寸,對程偉的愛情始終如一(突然發現嘟嘟姐很擅長演這種角色)。但最經典的場景,私認為有幾個,一是知道父親無救,隱瞞父親的病情但又不太成功強顏歡笑哄他開心,那憋在眼里的眼淚真的讓人身同感受。二是希文聽著父親的遺言,獨自一人手拿錄音機掉眼淚,叫人可憐。三是希文在“地下鐵”邀請程偉回公司時的對話,同樣在“地下鐵”恭賀他同曉華訂婚時的表現,是那種本來心有希望而說不得的鬱悶。嘟嘟姐把握角色很到位而穩定不造作,塑造出來一個癡情但不失理智人見人愛的角色,戲份都非常“受落”。
發哥演的程偉,同希文對戲時最有默契。同樣是大學畢業生,主修商業管理,想做廉記,卻葬送在盜用公款上。戲中也有提到,希文並不介意,可惜程偉介意。他不想連累希文而分手,並壓下心中愛意同曉華在一起。這段心裡矛盾的表演讓人拍案叫絕。程偉確實希望幫助希文,聽到勸他去公司時他立刻紅了眼睛;但他又怕控制不了自己舊情復發,重入公司后他一直很少正眼望望希文,對著希文說話也不連貫,有意躲避。正如戲中所說,捉迷藏時程偉擅長躲避,希文希望被人發現。只能說這對影帝影后一番神演出讓人回味無窮。不過有段戲我倒是覺得一般。曉華被殺後,程偉表現出來有點“白癡”的感覺。《親情》裡面也有差不多的戲,但《親情》裡面對於彤彤的死,亞輝是演出了天塌下來的感覺,怎麼到這裡就演成準備入青山?強行解釋可能是亞輝愛周彤,但程偉對曉華是同情多於愛。依然,兩人對戲真能讓觀眾跟著“肉緊”七十集,然後為他們復合而鼓掌。
曉華的角色,一套看下來存在感不高。大致是因為換主角兒臨時安排的角色,前期的鋪墊像是“開火車”。中期她同程偉、希文之間的表現也過於理智,記得有個場景大致是希文同她說其父親的事,曉華面無表情說了句:“我可以點樣幫你?”這就處理得不太好了,就算是理智,也不會沒有感情。曉華這個角色,完全阻擋不了程偉和希文之間的感情。
亞燦這個角色大概是讓人咬牙切齒恨之入骨,他貪心、“縮骨”、貪生怕死、不務正業,演得非常成功,直接導致粵語地區從此沒有多少人會用“燦”字起名。雖然這樣的角色是增加了戲劇效果,不過按照當年曾差點偷渡香港的父親的說法,大陸過去的人哪有這麼誇張。沒文化是真的,有些陋習也是真的,但眼高手低就不太可能了。那幾個偷渡過去的朋友,都從“洗大餅”“做咕哩”開始,哪會嫌三嫌四。畢竟相對於大陸,那個時候的香港——“資本主義的臭水港”——實在是好得多,起碼有點錢就能買東西,而不是國家分配。另一類人,就是所謂的“大圈仔”,就經常拿著AK系列橫行無道,頗令HKPC頭痛。這是題外話,這個小人物能演得深入人心,演員功不可沒。
所以,到底邊個才是網中人?程偉不是,他雖然入獄但仍然能夠在商界立足;希文是,擺脫不了家族企業從商的命運;曉華不是,在程偉的幫助下她有了自己的生活;如果加上賀雋家姐想象中的戲份,那她也應該是,最終擺脫不了被人包養的厄運。只不過,可能現在的版本看來,戲裡面的內容大概已經有點離題了。誰管呢,要不是看了這部劇,我都快要忘記優秀的演員是怎樣演戲的了,難怪發哥同嘟嘟姐之後能夠成為影帝影后。八十年代的香港真是一個神奇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