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
1,由Steven King的小说而改编的电影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不太上台面的B级片。但是其中也有真正的杰作,例如《闪灵》(The Shining)。而我以为《苦难》(Misery)也是其中之一。
说起来,《苦难》和《闪灵》还有些相像的地方。故事都和小说家有关,都发生在冬天。不过呢,一个发生在小说写作之前,一个发生在小说写作之后。但是其中都隐含有作家为何要写作的问题。
2,常听到有人说,西方的恐怖片只有血腥,没有心理上的恐惧。显然是以点带面了。也有人说,不明白Steven King的小说有什么恐怖的,我觉得这个大概是文化冲突的原因。与美式文化的隔阂,造成无法融入Steven King营造的氛围。
然而无论怎么看,《苦难》都是非常让人抓心揪肺的故事。
3,小说和电影的原名都是《Misery》。这本来是故事中的男主角,一个小说家,的畅销小说系列的名字,是这个系列小说中的女主角的名字。
故事中的女主角,一个在心理变态的前护士,为这个系列小说而狂迷,显然她把自己当作了Misery。
而Misery这个单词,也有痛苦、悲惨的意思。这显然是故事中的小说家被护士照顾时候的心理感受。
4,《Misery》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作家出了车祸,被自己的女书迷所救,在书迷家中养伤。书迷开始看起来象天使,除了过于热情了一点以外。后来发现这个书迷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逼着作家按照她的意图来写小说,软禁他,伤害他,甚至到了要杀掉他的地步。
这种架构——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好心人,然后发现好心人其实是恶魔——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我拍脑门能够想到的有《狼溪》和《旅舍》。但是这些电影常常落于纯粹的血腥,而并非《Misery》那样的恐怖。为何呢?
《Misery》中的女主角Annie虽然心理变态,虽然没有人能够看清她真实的内心世界,可是她依然有人性。她的情绪完全失控,可以在瞬间由天使变成恶魔,可是观众依然明白她想要什么。她说,你是名人,而我很丑,终究你要离开我,你这样的人不会明白我的痛苦。她的内心依然有和普通人一样的部分,只是她的行为远远超过正常人的范围。她看起来很丑很胖,似乎大大咧咧的,但是她有自己完整而精细的规条,大到世界该如何运行,小到瓷器玩偶该如何摆放。这些都确保观众会把她当作是一个人。
其他的类似电影,反面角色几乎就是一个怪物,丑怪,力大无穷,以杀人为乐,甚至根本就不是人类。
而我们都知道,人远远比怪物更可怕。
5,《Misery》最广为人知的是她的女主角,Kathy Bates,她凭借这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以一部恐怖片,在奥斯卡这样的传统影展中获得这样的大奖,实属不易。而且Kathy的表演,即使放在历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中去看,也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
如前所说,《Misery》中的女主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她喜怒无常,极端情绪化,同时又体现着人性。这些特征不仅要依靠剧本和台词来表现,更要依靠Kathy的表演。
Kathy也实在是棒极了。她的表演张力实足,夺人心魄。她对着银幕怒吼的时候,我感觉似乎是被她的气势压在椅子上不能动弹,连头都无法侧开。
不过这次重看,发现其实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摄像也是功不可没的。低角度的大特写,Kathy的脸占满了整个银幕,从上向下的俯看,实在是非常有压迫感。
6,《Misery》在剪辑上是非常传统的,很多地方都让人想起希区考克。而片中最紧张的几个部分,节奏越来越快、镜头越来越近的在两个人物之间快速切换,这些都是非常传统的蒙太奇手法。虽然手法很传统,但是运用的非常准确,造成的效果依然是震撼人心的。
IMDB得分7.7(23756人投票),我打7分。
Technorati Tags: 电影 , 影评 , 恐怖片 , 最佳女主角 , Misery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说起来,《苦难》和《闪灵》还有些相像的地方。故事都和小说家有关,都发生在冬天。不过呢,一个发生在小说写作之前,一个发生在小说写作之后。但是其中都隐含有作家为何要写作的问题。
2,常听到有人说,西方的恐怖片只有血腥,没有心理上的恐惧。显然是以点带面了。也有人说,不明白Steven King的小说有什么恐怖的,我觉得这个大概是文化冲突的原因。与美式文化的隔阂,造成无法融入Steven King营造的氛围。
然而无论怎么看,《苦难》都是非常让人抓心揪肺的故事。
3,小说和电影的原名都是《Misery》。这本来是故事中的男主角,一个小说家,的畅销小说系列的名字,是这个系列小说中的女主角的名字。
故事中的女主角,一个在心理变态的前护士,为这个系列小说而狂迷,显然她把自己当作了Misery。
而Misery这个单词,也有痛苦、悲惨的意思。这显然是故事中的小说家被护士照顾时候的心理感受。
4,《Misery》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作家出了车祸,被自己的女书迷所救,在书迷家中养伤。书迷开始看起来象天使,除了过于热情了一点以外。后来发现这个书迷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逼着作家按照她的意图来写小说,软禁他,伤害他,甚至到了要杀掉他的地步。
这种架构——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好心人,然后发现好心人其实是恶魔——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我拍脑门能够想到的有《狼溪》和《旅舍》。但是这些电影常常落于纯粹的血腥,而并非《Misery》那样的恐怖。为何呢?
《Misery》中的女主角Annie虽然心理变态,虽然没有人能够看清她真实的内心世界,可是她依然有人性。她的情绪完全失控,可以在瞬间由天使变成恶魔,可是观众依然明白她想要什么。她说,你是名人,而我很丑,终究你要离开我,你这样的人不会明白我的痛苦。她的内心依然有和普通人一样的部分,只是她的行为远远超过正常人的范围。她看起来很丑很胖,似乎大大咧咧的,但是她有自己完整而精细的规条,大到世界该如何运行,小到瓷器玩偶该如何摆放。这些都确保观众会把她当作是一个人。
其他的类似电影,反面角色几乎就是一个怪物,丑怪,力大无穷,以杀人为乐,甚至根本就不是人类。
而我们都知道,人远远比怪物更可怕。
5,《Misery》最广为人知的是她的女主角,Kathy Bates,她凭借这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以一部恐怖片,在奥斯卡这样的传统影展中获得这样的大奖,实属不易。而且Kathy的表演,即使放在历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中去看,也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
如前所说,《Misery》中的女主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她喜怒无常,极端情绪化,同时又体现着人性。这些特征不仅要依靠剧本和台词来表现,更要依靠Kathy的表演。
Kathy也实在是棒极了。她的表演张力实足,夺人心魄。她对着银幕怒吼的时候,我感觉似乎是被她的气势压在椅子上不能动弹,连头都无法侧开。
不过这次重看,发现其实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摄像也是功不可没的。低角度的大特写,Kathy的脸占满了整个银幕,从上向下的俯看,实在是非常有压迫感。
6,《Misery》在剪辑上是非常传统的,很多地方都让人想起希区考克。而片中最紧张的几个部分,节奏越来越快、镜头越来越近的在两个人物之间快速切换,这些都是非常传统的蒙太奇手法。虽然手法很传统,但是运用的非常准确,造成的效果依然是震撼人心的。
IMDB得分7.7(23756人投票),我打7分。
Technorati Tags: 电影 , 影评 , 恐怖片 , 最佳女主角 , Misery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