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里的个人主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95年达斯汀霍夫曼主演了一部类似个人英雄主义题材的电影,叫《恐怖地带》,故事讲述的是人类的猎奇行为导致的非洲扎伊尔的动物病毒被带到美国的城镇,当这个病毒呈爆发趋势,美国军方开始封锁小镇,并由总统下令,要将整个小镇及其居民夷为平地,所谓舍小家保大家。
达斯汀在里面饰演的男主叫Sam,他是CDC的一名上校,爱狗,个性强,跟妻子吵架,但实际上很爱妻子。Sam起初发现这种极具传染性和致病性的病毒时,就对顶头上司发出警报,说应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防护,因为它几乎没有潜伏期,病毒在四五个小时之内就会几乎侵占人的所有细胞,然后以腐烂,红疹,七窍流血的方式溢出,寻找下一位宿主。但CDC负责人(摩根弗里曼饰演)以发出警报可能会引起恐慌,需要大笔预算,病毒在非洲,不可能进入美国等理由没有警报。
原始病毒的宿主是只猴子,它被人设套抓住,用船从非洲带到美国,先后将病毒传染给在船上对它喂香蕉的水手,走私贩卖它的人,宠物店的老板。之后病毒病毒便随着这些人的轨迹开始泛滥。而实际上摩根弗里曼及军方早已知道这种病毒,并且研究过血清抗体,但是因为病毒是武器,所以在病人出现时,CDC并没有搬出抗体血清,而是隐瞒装无知,将它作为全新病毒来对待。但是纸包不住火,尤其是Sam,一直是个刺头,他公然抗命,没有去做领导给他安排的非紧急事务,转而去追查病毒来源,来到小镇去做隔离研究,试图找到0号病人及病毒宿主。军方在此时为了保护他们研究出的生物病毒武器,而夸大现在这种病毒的可怕,向国会递交提议,将城镇里的2600多名感染者炸尸填埋。
高层在没有全部信息的情况下,批准提议。于是军队对城镇进行封闭,对媒体报道严格管控,而那些进去抢救的医生护士同患病的人群,也没有得到任何撤退的通知,而可能变成炮轰下的尘土。Sam在发现这一切之后,偷直升机,跋山涉水,寻找那只被放归森林里的猴子,躲避军方追捕,跟军方对峙,争分夺秒地提取抗毒血清,用对讲机说动前来执行轰炸任务的飞行员和炮手,最终避免掉一场人道灭绝惨祸。
其实故事里有很多Bug,比如病毒在飞机上的传播,小男孩吃了感染者的饼干并没有事,那只运输猴子的船上只有一个水手患病,没有变成恐怖游轮,Sam一个人的力量也不可能如此神通广大。但是我的个人看法是,看电影或者看书,如果揪着细节不放,就丢了全局,就好像一个好人做了一件稍微不好的事,容易被贴标为恶,不好被几何倍地放大而忽视了好,而一个恶人做了一件善事也容易变成善,我们很多时候分不清善恶,分不清主次,还会得意于自己的洞察力,像前几天举报韩红基金的那位先生一样。这自然不是说差不多就得了,或者我们要放弃精益求精,而是理解,包容,欣赏会让我们减少吹毛求疵,不再那么求全责备。举个小例子,Tina做饭,不管是什么,我都喜欢吃,为什么?因为如果我说不喜欢,说盐少了,油多了,菜色不好,她说一句,你能你做,那我是自讨没趣。同样的话也可适用于此。
这么说更不是要我们不批评,而是批评时想一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做。我会像电影中的Sam那样直言不讳吗?不怕被穿小鞋,被上级惩罚吗?我们需要更多敢于跟上司顶撞,敢于披露丑恶体制的Sam,但是我们寄希望与他人,这个勇敢的人不要是我,别人做到了我们给他助威,为他叫好,没做到我们可能还得意,预料早就如此,更加重我们沉默当看客的意识。我们也需要那些不盲目服从,尊重生命的飞行员,需要不打扰及尊重一切生命体,这是电影的主流,是它所要传达的价值观。世界上从来都不乏恶,不乏丑陋,但是如果眼里只有这些,看到不顺眼的就批判,恐怕自己会活得很痛苦,也很孤单。但是相反的,如果每个人,科研,教育,媒体都在某种程度上集体暗哑,对恶置若罔闻,那又等于是纵容恶,纵容不好,正确的,直指人心的批评指责是改进的标杆。只是如何平衡就是关键。
电影中,当没有任何官宣而封锁城镇时,城镇居民会莫名其妙,也可想而知人们的恐慌与谣言,外媒则对此猜测,说可能有几到几十人的感染。掌握信息的人不公布,隐瞒,不掌握信息的人干着急,做不了判断,决策就变成了拍脑袋和拍砖。
Sam最后拯救了那个城镇,给前妻也注射了抗体血清,一句题外话,看美国电影的时候,可能很多人有类似感受,哪怕再英雄的个人,他们也很多将家庭放在第一位,现实中,他们将自己家人孩子的照片摆在桌子边,而不是领导,最大的领导,明星挂在墙上是一样的。Sam在为城镇居民找解药,但是实际主线还是他在为自己的妻子去找抗体,这种即即有集体主义理想,又混杂着个人主义的情感,温情默默就总会让人更感动。当然,拯救这个城镇的显然也并非他一个,还有为他驾飞机的新兵仔,没有执行任务而将炸弹丢到海洋里的士兵,是将将军逮捕的多愁善感的摩根弗里曼,是那个冒着生命安全去诱抓原宿主白脸猴子的小女孩,还有每一个没有放弃生命的人,等等。
说说那两个没有执行任务的士兵。历史与现实都是将服从作为军人的天职,我们看《朗读者》可能还记得里面凯特温斯莱特因为在集中营里的杀戮被审判,但是她只是个执行者,她显然是集体与体制的替罪羊,是平庸之恶。不服从是死,上了战场当逃兵,那是大罪,但是服从,就可能会误杀平民,就会被冤死的魂灵缠绕。在我看来,这是个死结,世界不可能没有军队,也不大可能会永远和平,但是如果打仗了,而服从是硬指标,是不是要绝对执行?这本不该成为话题,因为那些不听话,不服从的士兵可能早就在训练初期被淘汰出局,剩下来的军人士兵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但是我还是很想提醒一下,不要忘了思考,不要沦为轰隆的机器,冷酷无情的杀手,不要被人当成棋子,虽然本质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机器运转的一个部件,但是起码要知道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思考之后再去做,最后也很可能陷入无尽的自责,但起码是自主选择。越战结束之后,美国有大量老兵,这些老兵大多都患病,要么放纵吸大麻,要么噩梦连连,为什么,是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越南可能是不义的,是PTSD。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以战争为目的的军队在很大意义上就是在泯灭人性,是阻断思考,是将人作为武器来训练,好在现在的军队可能很多都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救灾,为了维护治安,为了训练人的意志,这些自然另当别论。
而服从看上去是执行力的问题,但实际上是领导力的问题,电影里最后最高统帅被下属弗里曼夺权,他威胁,"看谁敢碰我“,还是有旁边的士兵,用枪指着他,将他逮捕押解。这种场景其实是很触动我的,触动的是善念,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人性有灰暗,但是岂不正是这种灰暗在衬托人性之光?士兵若能分辨善恶,就会跟随正义,而撇开恶毒。但是问题往往是恶不会说自己恶,而是伪装的大师,因此希特勒一场演讲就能为自己圈下那么多忠实的粉丝,并非粉丝们不爱正义,是很多已经放弃了思辨。
说几句与与病毒有关的话。非洲可能是现今病毒种群最多的地区,因为那儿物种丰富,寄生在其他物种身上的病毒对其原始宿主而言并非一定是伤害,当然原始宿主也可能被折磨得撕心裂肺。但如果人类行为介入,试图伤害或切断病毒的原始宿主,病毒为了活命,自然要寻找新的宿主,因此人类甚至不是自己行为的唯一受害者,当我们追猎,掠杀,贩卖,以及煮食那些病毒的原生宿主时,病毒也会做歇斯底里的逃亡,逃亡的方式可能是通过原宿主的口水,涂抹,血液,皮毛,屎尿,甚至空气,等等,任何接触此类物质的动物都可能是病毒的下一次寄生对象。
更不要说,人类行为导致的气候变化,而后导致的古老冰川融化,永久冻土溶解,那些被埋住的,远古的,我们完全陌生的古老病毒都可能复生。有些像科幻,某种神秘的力量被唤醒,要对人类展开报复。这些病毒很难对付的原因是,它们看不见,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很少,加上如果变异能力强,狡猾,它们会是十足的变形金刚,战斗力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这些只有我们人类亿万分之一大小的东西会在何时入侵人类,我们不得而知,也无法预言,但它们一定会来,这绝非危言耸听。《血疫》中作者将埃博拉描述成神秘的不速之客,它神奇地消失不代表它不会卷土重来,只是可能它们还没有被逼上梁山。书中的最后一章有一段极具警示作用,我抄录如下: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可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也可能是一百年间人类的极度增殖突然产生了海量肉类,这些肉存在于生物圈的每个角落,面对想要吞噬它的另一种生命体,很可能无法保护自己。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
我常看很多人在诅咒病毒,它们当然可恶,但是我们想除掉病毒,病毒未必不想铲除我们,而且面对人类,这个庞大的可供寄生的群体,我们在明,它们在暗,要是它们攻击我们,总要比我们去惹它们或攻击它们要简单得多,它们没有反攻,我们该感到无比幸运,所以善待它们的原宿主吧,这些原宿主在为我们抵挡,但当人类一步步逼迫它们的原宿主无路可退之时,它们可能只有反攻了。那时,我们只能寄望于科技,时刻准备着。然后自求多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