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加瑞尔花了三小时的篇幅去展现法国1968五月风暴时期一群年轻的艺术家或无城府主义嬉皮士们反叛,放纵,懒散,自我的生活片段。没有什么明确的故事线,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没有什么戏剧冲突,大量运动或固定的长镜头,以电影文化工业影响下的观影逻辑来看,这是一部十足的闷片,可加瑞尔的牛叉之处正是在大量沉闷的生活片段中显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诗意,颓废的诗意,反叛的诗意,迷离的诗意,虚无与现实对立的诗意。路易斯.加瑞尔作为父亲电影的形象代言人,完美的将父亲所需的元素展现在举手投足之间,父子交相辉印。
弗朗西斯是一个年轻诗人,他整日和年轻的艺术家,革命分子,虚无主义者们腻歪在一起,他们抽大烟,聊艺术,宣扬革命精神,为无产阶级呐喊。但他们不上班不工作,没什么钱,钱这种俗气的事物他们始终嗤之以鼻。弗朗西斯为了逃避兵役而与找上门的警察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影片开始不久就花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展现了一场晚上进行的革命者们暴力反抗运动。弗朗西斯与伙伴们打砸,推翻,烧毁路边的汽车,但众多的革命示威者最终还是被训练有素的警察们弄得落荒而逃……而狼狈逃窜的弗朗西斯来到一间公寓门外请求主人开门让自己躲避警察抓铺,而主人则以弗朗西斯烧毁了自己的车为由拒绝了帮助,很是讽刺……浑身是土,脏不啦叽的他在房顶上躲了一夜.......随后在军事法庭上,他的律师以他是极具才华的诗人为由为他拒绝服兵役的行为进行辩护,最终他被判六个月监禁,缓期执行,而这样的判罚也让他的革命冲动慢慢减弱,转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颓废生活状态中。此时影片来到了挥霍的希望段落。他整天抽大烟,吸大麻,毫无斗志可言。大段大段虚无主义者们聚会,唱歌,跳舞的狂欢片段显得如此与世无争,如此活在当下。而在一次艺术家组织的舞会上,他认识了学雕塑的女人莉莉,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两人碎片化的恋爱片段不断被展现,散步,聊天,彷徨。莉莉告诉弗朗西斯自己的父亲曾是绘画爱好者,但迫于生计最终在工厂里工作了一辈子,而自己的母亲也能赚钱。显然,她在暗示弗朗西斯需要工作,需要经济来源而不是整天浑浑噩噩。同时莉莉也表示自己也许不该继续自己的雕塑事业,因为赚不到钱,无法生存,但弗朗西斯对此言论显得很不耐烦。为了生计,莉莉成为了一个颇有地位和权势的中年男画家的人体模特。在绘画的过程中,大量固定的长镜头对准了莉莉和画家绘画的过程,颇有《不羁的美女》的意思。而莉莉在铸铁厂里铸制雕塑的过程也被大量固定长镜头如纪录片般记录下来,加瑞尔显然对艺术创造的过程很是痴迷。
最终莉莉为了事业和前程离开了弗朗西斯,她去到纽约与朋友一起租下了一间雕塑工作室,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逐渐步入正轨。而弗朗西斯的朋友们也一个个有了离开此地开始新生活的打算。弗朗西斯看完莉莉的来信后,在狭小,破败的公寓里服药自杀.......他濒死前在梦里见到了莉莉,两人翻过一座墙,手牵手来到一片空地,两人躺在湿润的泥土上幸福的睡去……弗朗西斯追寻着诗意的生活,他拒绝被规范化,被单向化的生活,他是工具理性的解构者,他是存在主义的执行者,他是无产阶级的拥护者,他不愿成为社会机器里的一颗零件,他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并为此献上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