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就电影名字来说,Full Metal Jacket,国内译名是《全金属外壳》,乍一看像是科幻片,让人联想到一身铁皮的机器人,却不怎么容易和战争扯上关系。
在电影里,也同样提到了Full Metal Jacket,出自莱纳口中,这里就指的是“铜质弹壳子弹”。
影片前半部分以越战为背景,以小丑joker的回忆展开,初进海军陆战队训练所经历的事情。
满篇几乎夺屏幕而出的脏话撑起了整个故事,也将海军陆战队长官的“口吐芬芳”展示的淋漓尽致,在这一段故事里,莱纳像一个还没有经历战争就受尽侮辱的受害者,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的军训,教官对我们苛刻严厉,时不时的呵斥和体罚让我们叫苦不迭,可能每一个有这种经历的人心底曾经都有过这么一个想法,那就是把教官暴揍一顿,更黑暗的话,打死他。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憎恨情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官的不舍。
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症。
(斯德哥尔摩症,即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来源:百度词条)
就电影来说,隔着屏幕我的心境甚至开始由起初对于海军陆战队长官的反感到最后的理解和尊重,当然电影本身附带的戏剧性有一定的影响,同样也受益于电影扎实的叙事功底和对白。
库布里克用各种骚话撑起了这一个情节,甚至是无懈可击,但是它们仅仅是为了搞笑和黑色幽默吗?对于军队的作训当然是无话可说,军人作风和严肃有序的环境自然必不可少,至于长官对于可怜的莱纳的态度,莱纳最后各种“正常”的表现也预示着即将迎来的不正常。
既然库布里克用莱纳口中的“Full Metal Jacket”作为电影名字一定意有所指,单对于这部分情节来说,像是替那些“莱纳”们受尽屈辱的控诉,从大的方面说,则是全方位控诉越战,联系后面情节,也能看出库布里克想向人们展示越战不仅仅造成了当地的生灵涂炭,同样对于参战者,小到每一个士兵甚至是连士兵都不是的平民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电影大体可以分为三幕,海军陆战队的作训,小丑的记者经历,枪战。
第一幕以莱纳饮弹自尽结束,画面由洒满血的厕所墙壁突然转到第二幕的开头,小丑和战友在轻松地和越南妓女砍价,音乐也极为突兀的由沉重转为了轻快,如果非要找到和第一幕的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依旧无休无止的脏话。
影片结尾,小丑一行人遭遇狙击手损失两个战友,最后发现杀了自己两个队友的狙击手竟然是一个少女,小丑手里握着枪,原本嚷嚷着要上战场杀人的小丑面对这个受伤女孩却不顾战友反对声称别杀她,在这里小丑的处境就已经接近进退两难。
一面是替死去的两个战友报仇,一面是杀死面前这个本应处在花季年华,不该出现在这里成为狙击手的少女。要说训练过的士兵们都是铁石心肠杀人不眨眼也言过其实,而其他那些表面上看来以为是毫无同情心的士兵也用一句脏话无意识地表达了自己的惋惜:
她再也不能做爱了。
在后半段我是带着疑惑看完的,从第一幕属于小丑对于之前的回忆,加上自己的独白让我们知道这是对于过去经历的感慨,但是到了第三幕,独白没了,电影情节的发展也模糊了现实与回忆的界定,这究竟还是处在小丑的回忆还是小丑回忆后经历的现实?
为什么这么想?如果是前者,那么小丑对于第一幕海军陆战队作训情节的回忆所附带的情感色彩包含了他所遭遇的亲手杀死少女的经历和因此造成的认知的改变;如果是后者,那么所处于“现实”的小丑回忆这段往事时自己的身份仅仅是一个战地记者,而在经历了这次少女狙击手的事情后他的看法定有改观,如果再回忆一次当初的作训,或许侧重点和想让我们关注的地方会截然不同。
不过到最后一个镜头,这个真相才揭晓,全部是小丑的回忆,在暗淡的夜幕下,火光四起,手拿步枪的士兵们缓缓走过,伴随着小丑的独白,电影结束。
从结尾小丑枪杀少女濒临崩溃,到夜幕下的士兵们的众生百态,电影以小见大,越战所带来的对于一个国家产生的影响对于我们似乎太遥远,也很疏离,但是聚焦到一个人身上,他所经历的,我们更能感同身受。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悲剧发生在他们身上,但是亦不止于此,最后的一众士兵的镜头,似乎在告诉我们,像他们这个样子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