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Jesus Camp
转载自我的blog:http://aiiz.blogspot.com/2006/12/jesus-camp.html
这次趁周末的时间,一口气把它看完了,的确对于一个飞机(非基督徒)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纷杂,不知所云。最多是把它看成一个关于政教关系的记录片了。
其实这种挂Evangelical标签的记录片并不少见,几个月前刚刚下载过差不多题材的记录片《This Divided State》,主要通过拍摄犹他州立大学对于Michael Moore来校做演讲的两种不同态度和不同人群,来折射当今美国社会的两个分野:保守传统的美国和自由现代的美国,红色美国和蓝色美国,共和党的美国和民主党的美国,属灵的美国和世俗的美国。而这种分裂的美国在小布什的任期中这个分野显得异常泾渭分明。
不过个人觉得This Divided State用正统基督教认定为异端的摩门教(犹他州是摩门教大本营,75%是摩门教徒)来代表基督教有些混淆视听之嫌,让人觉得基督教就是极端保守,在现代文明之外。如同《世界是平的》中作者Thomas Friedman把Mel Gibson和Bill Gates视作两个不同阵营的人。相比之下,Jesus Camp用灵恩派来代表Evangelical已经温和的多了。
其实在美国从广义上来说Charismatic/Pentecostal是Evangelical并不过分。就像Evangelical也可以包括 Fundamental/Separatist,也可以看成跟它们并列一样。因为这些词在上个世纪的历史演进中定义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看此片的时候,我就意料到其中的方言,fall in the Spirit等公开场面可能会让很多福音派基督徒大跌眼镜:).在这里我要特别声名的是本人自认为还算是个保守的福音派人士。
其实对于灵恩派,我们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一棒子打死。除了一些极端的灵恩派,个人觉得大部分的灵恩派人士是我们可以合作的对象(在求同存异的情况下),用GCD的话来说,这是人民内部矛盾,不用搞阶级斗争。而且这样的合作在国外的福音机构中也已经越来越普遍,在影片中我们就看到New Life Church也接纳他们的参与(Ted个人的问题的确是教会蒙羞了,但是NLC教会本身福音派的纯洁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提醒我们各人要自我惊醒啊,仇敌四处寻找可吞噬的人呢)。
只要我们忠心的来做主的工作,大可不必担心灵恩派抢了我们的”地盘“。(哈哈,其实国度,权柄和荣耀都是他的啦!)
对于Ben所说”形式也越来越极端“,倒不是我的观察,我觉得从上个世纪初Asusa大街开始的第一波灵恩运动到上个世纪末的”葡萄园团契“的开始的第三波灵恩运动,已经是愈来愈理性温和了。从”说方言“是”被圣灵充满“的充分必要条件到现在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从重个人体验到现在的开始更注重神的话语(不过在神的话语方面,个人觉得灵恩派的确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不过对于国内的某些灵恩派,由于传统民间信仰的掺杂或影响,的确有些变调的地方,是要区别对待的,不能代表灵恩派的主流。
除了方言方面,个人觉得我们和灵恩派之间还是有比较大的交集的。觉得他们的敬拜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方面,可以从被福音派广为传唱的音乐事工很多都是灵恩派可以看出:如赞美之泉,我心旋律,Vineyard Music(葡萄园团契的),我个人所喜欢的约书亚敬拜团,Hillsong。
其次他们在宣教和社会关怀方面也是值得称道的。
个人觉得灵恩派比较强调Jesus the Victor(得胜者基督),Elijah是其代表者,而福音派比较强调Jesus the Victim(受难者基督),Job是其代表者。其实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两方面平衡,结合才是正解!
至于“从为政府的公义祷告到最高法院门外的反堕胎法案的示威”,“公共教育中的创造论地位,反堕胎,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国家领袖的立场”我也觉得不是福音派应该回避的问题。
可能我是如Ben所说的那种中了“政治”和“灵恩运动”双重毒害的人了,呵呵,开个玩笑!
毕竟Jesus Camp不是一部福音片,而是一部记录片罢了。
PS:对于想了解灵恩运动的弟兄姐妹,个人十分推荐两年前刚刚过世的一位香港福音派牧师杨牧谷的《狂飙后的微声》,里面对一个世纪的灵恩运动的开始,发展,起源的研究非常中肯。
这次趁周末的时间,一口气把它看完了,的确对于一个飞机(非基督徒)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纷杂,不知所云。最多是把它看成一个关于政教关系的记录片了。
其实这种挂Evangelical标签的记录片并不少见,几个月前刚刚下载过差不多题材的记录片《This Divided State》,主要通过拍摄犹他州立大学对于Michael Moore来校做演讲的两种不同态度和不同人群,来折射当今美国社会的两个分野:保守传统的美国和自由现代的美国,红色美国和蓝色美国,共和党的美国和民主党的美国,属灵的美国和世俗的美国。而这种分裂的美国在小布什的任期中这个分野显得异常泾渭分明。
不过个人觉得This Divided State用正统基督教认定为异端的摩门教(犹他州是摩门教大本营,75%是摩门教徒)来代表基督教有些混淆视听之嫌,让人觉得基督教就是极端保守,在现代文明之外。如同《世界是平的》中作者Thomas Friedman把Mel Gibson和Bill Gates视作两个不同阵营的人。相比之下,Jesus Camp用灵恩派来代表Evangelical已经温和的多了。
其实在美国从广义上来说Charismatic/Pentecostal是Evangelical并不过分。就像Evangelical也可以包括 Fundamental/Separatist,也可以看成跟它们并列一样。因为这些词在上个世纪的历史演进中定义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看此片的时候,我就意料到其中的方言,fall in the Spirit等公开场面可能会让很多福音派基督徒大跌眼镜:).在这里我要特别声名的是本人自认为还算是个保守的福音派人士。
其实对于灵恩派,我们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一棒子打死。除了一些极端的灵恩派,个人觉得大部分的灵恩派人士是我们可以合作的对象(在求同存异的情况下),用GCD的话来说,这是人民内部矛盾,不用搞阶级斗争。而且这样的合作在国外的福音机构中也已经越来越普遍,在影片中我们就看到New Life Church也接纳他们的参与(Ted个人的问题的确是教会蒙羞了,但是NLC教会本身福音派的纯洁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提醒我们各人要自我惊醒啊,仇敌四处寻找可吞噬的人呢)。
只要我们忠心的来做主的工作,大可不必担心灵恩派抢了我们的”地盘“。(哈哈,其实国度,权柄和荣耀都是他的啦!)
对于Ben所说”形式也越来越极端“,倒不是我的观察,我觉得从上个世纪初Asusa大街开始的第一波灵恩运动到上个世纪末的”葡萄园团契“的开始的第三波灵恩运动,已经是愈来愈理性温和了。从”说方言“是”被圣灵充满“的充分必要条件到现在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从重个人体验到现在的开始更注重神的话语(不过在神的话语方面,个人觉得灵恩派的确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不过对于国内的某些灵恩派,由于传统民间信仰的掺杂或影响,的确有些变调的地方,是要区别对待的,不能代表灵恩派的主流。
除了方言方面,个人觉得我们和灵恩派之间还是有比较大的交集的。觉得他们的敬拜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方面,可以从被福音派广为传唱的音乐事工很多都是灵恩派可以看出:如赞美之泉,我心旋律,Vineyard Music(葡萄园团契的),我个人所喜欢的约书亚敬拜团,Hillsong。
其次他们在宣教和社会关怀方面也是值得称道的。
个人觉得灵恩派比较强调Jesus the Victor(得胜者基督),Elijah是其代表者,而福音派比较强调Jesus the Victim(受难者基督),Job是其代表者。其实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两方面平衡,结合才是正解!
至于“从为政府的公义祷告到最高法院门外的反堕胎法案的示威”,“公共教育中的创造论地位,反堕胎,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国家领袖的立场”我也觉得不是福音派应该回避的问题。
可能我是如Ben所说的那种中了“政治”和“灵恩运动”双重毒害的人了,呵呵,开个玩笑!
毕竟Jesus Camp不是一部福音片,而是一部记录片罢了。
PS:对于想了解灵恩运动的弟兄姐妹,个人十分推荐两年前刚刚过世的一位香港福音派牧师杨牧谷的《狂飙后的微声》,里面对一个世纪的灵恩运动的开始,发展,起源的研究非常中肯。
这篇影评有剧透